图像时代与诗意回归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_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燕: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个人风格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近年来的创作中,您对自己的风格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于文江:笔墨语言和形象选择是我在不同的意境追求中实现写意性精神融合的一种表达方式。工笔画并不拘泥于自然物象的摹拟、再现,而强调主观的意会和意境创造,注重生活感悟、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的高度修养,同时还有高度的艺术技法和艺术加工能力。走出传统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得益的并非止于对传统的深刻体悟及这种理解外对技法语言的驾驭能力,技法并不简单地服务于造型,它同样是情感表达和意境生成的重要手段。我曾经用大量的时间,按照中国绘画发展史的脉络,对绘画技法和表现语言的历史演变进行细致地研究,同时对吴昌硕的花鸟画、任伯年的写意人物画以及石涛、石溪的山水画进行了系统临摹,逐渐加深对中国绘画写意性的认识。
  刘燕:您的这些思考和画面语言的转换在上世纪90年代末对中国工笔画界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种转换并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您自己经过了哪些认识上的转折点?
  于文江:从今天的作品来反观自己的思考,的确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再认识中渐渐走向成熟的。我接受了严谨的学院教育,在大学阶段打下扎实的造型基础。1984年,我的毕业创作《小伙伴》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我要求自己在画面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现象,而是通过笔触透过现象刻画形象的更多样的意义。“八五”美术思潮前后,高等院校对于新思想新观念的反应是十分敏感的,探索性的画展随处可见。冷静地分析这些艺术现象,我认识到艺术的创新不能脱离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和文化观念,艺术家也无法脱离当代生活去思考艺术创作。在大学毕业刚刚走向专业创作时,从研究中国传统经典到关注西方艺术流变,绘画语言的国际性问题逐渐成为我思考的新问题。90年代以后,我更加重视深入生活,重视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彼此联系和互相影响的艺术因素,《蒙山秋》(1992年)和《家园》(1993年)就是我那个阶段的尝试。我想更自然地融合笔墨丰富性和画面层次感的语言转换,打破工笔画领域长久以来概念化和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我的《聊斋系列》(1993年)和《旧梦系列》(1994年)也陆续完成于这段时间,无论画面中表现的是古代人物还是现代生活,终极的精神理想都是一致的。现代人物题材主要源自写生,直到现在,我依然保持着对写生的高度重视和热爱。新文人画的浪潮使我摆脱了课堂作业似的写生画法的某些弊端,进入一个更加自由的创造意境。在这个阶段我创作了以《净湖》(1997年)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这部分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集》。从《净湖》开始,可以说我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时期,创作了《瘦竹幽人》(2002年),《春风沉醉》(2002年),《山寨小溪》(2004年),《绿色田园》(2004年)等作品。
  刘燕: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经历20多年的探索和革新之路,您在这个过程中也做出了很多思考和努力,您对当代工笔画发展现状有怎样的认识?
  于文江:当代艺术发展的时代环境以及艺术门类之间巨大的兼容性,使中国工笔画具备了更加自由的表现空间,传统和现代的丰富变化给工笔画风格的提炼提供了条件和平台。同时,艺术观念、风格题材、技术手段等诸多艺术要素,也在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文化的交流中给艺术家提出了新的课题。艺术家在新时代应该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责任感,用自己敏锐的触角感知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入手,全方位去感知生活的多层次和丰富性。
  不管历史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情感与精神才是人的本质维系。2004年前后,我开始更加关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命方式。传统工笔画中严谨的作画过程,在我的意识中被更加随意和自由的追求所取代,我试图超越这样的过程和体验,在图像中追求更加唯美诗性的语言,在技法形式上突破以往严谨的线条表现方式。在《旧梦系列》之后,我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开始转变,创作了《守望家园》(2004年),《草原牧歌》(2004年),《大凉山——母与子》(2004年),《两个阿咪子》(2004年),《河套人家》(2004年),《埃及所见》(2005年),《雪原母子》(2007年),《康巴母子》(2007年),《牧女》(2009年),《迁徙》(2010年),《晨祈》(2011年),《回家》(2011年)等作品,在追求绘画形式语言的同时强化绘画本体的纯粹性。深切地发自精神领域的表达需求才是一个图像世界的真正源泉。耗时三年心血为中国重大历史题材工程创作的巨幅国画《血痛——抗日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女性》(2009年),受到业内专家高度好评,恰是这种绘画形式最典型的代表作。
  刘燕:作为一位当代人物画家您如何关注艺术表现中特定的精神诉求所营造的审美意境?
  于文江:只有把具有抽象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完美境界。在近几年的创作中,如《月明清风》(2005年),《午后斜阳》(2007年),《凉山冷月》(2006年),《聆听风吟》(2007年),《母与子》(2007年)等,我更加注重在保持“线”与“色彩”传统形式语言结构的主要元素基础上,进行扬弃、解体、重构,把图像传达的表现形式建立在现代中国文化精神之上,使其成为能够承载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适应现代社会审美和现代语言形态的需求,形成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中国工笔画语言形式。
  人物简介:
  于文江,中国著名人物画家,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院艺委会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宁夏画院名誉院长,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于文江工作室导师。
  作品《小伙伴》、《海边小憩》、《千手千眼观音》、《绿色田园》(190cm×180cm1999年)、《山寨小溪》(190cm×180cm2004年)、《聆听风吟》(160cm×138cm2007年)分别参加第6、7、8、9、1 0、11届全国美展并屡获大奖。作品《秋暮》(138cm×138cm)参加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大展获一等奖;作品《蒙山秋》(160cm×160cm1992年)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银牌奖;作品《大红枣》(180cm×160cm1992年)获中国工笔画大展金奖;作品《家园》获首届中国画大展铜奖;作品《净湖》(180cm×160cm1997年)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正午蝉鸣》(180cm×160cm1995年)、《山寨小溪》参加全国画院双年展一、二届大展,创作国画作品《血痛——抗日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女性》入选全国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展,并由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定的“中国画坛百杰”称号。
其他文献
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宣布,到2011年7月1日,美国少数族裔1岁以下新生儿占全国新生儿总人口的50.4%,而白人新生儿占49.4%。在2010年4月的美国人口普查中,少数族裔新生儿比例为49.5%。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美5岁以下儿童49.7%是少数族裔,也比2010年的49%有所增长。  事实上,近20年来少数族裔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白人比例越来越低的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在加利福尼亚、得克萨
【摘要】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而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英语课堂上采用导入的形式可以给课堂带来一个好的开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业中。可见,高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
创业板现在遇到的尴尬,是监管部门职能错位的必然结果。只有将审批大权牢牢抓在手里,对市场严厉地“卡管压”,方可维持本身的切实利益,这几乎已成为行政部门的生存规律。    证监会刚公开表态,创业板在10月底前挂牌,随后首批10家公司便获得发行批文。以此进展,预计首批公司10月中旬即可挂牌。不管是因为各方面已经准备成熟,没必要再等,还是因为要向60年大庆献礼,这次创业板推出的速度之快都让业内人士惊讶。 
【摘要】写作语言的创新,就是要用自己特有的语言阐述自己独到的思想,语言表达有特色,有个性,能够吸引人的眼球,让人眼前一亮,欲罢不能,读后又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而用诗意语言表达则是语言表达上的高层次。所谓“诗意语言”是指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精练优美,有诗一般的韵味、意境、情趣,读起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关键词】写作;语言;创新;诗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都熟悉一
吕宏图11岁的时候,因发明了“刮风下雨自动关窗装置”获得了在韩国举办的“国际学生发明展览会”金奖。    ——搞科技发明难么?  ——没心就难,有心则不难。    ——搞小发明最关键的是什么?  ——留心生活。    吕宏图:感谢那场大雨    小小年纪的吕宏图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生活自理能力也非常强。  上小学四年级时,一天在姥姥家写完作业后,他看天气很晴朗,就把作业本放在窗户旁的桌子上,出去玩了
随着社会对于具有全面素质的舞蹈人才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期盼出发,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宏观思考、扎实进取,树立了“文化引领、坚持特色、育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学生工作新理念,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系统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学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富有舞蹈学院鲜明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他天生又聋又哑,一直悄无声息地成长,父母因他的残疾更加疼爱他。   父母平时不让他单独出门,害怕他找不到回家的路。可他天生好动,爱到村西的小河旁和马路边玩耍,父母就把新房子建在了村庄最西头,并把房子的墙壁涂成了红色。在青砖绿瓦的村落里,红房子格外显眼。红房子,对他来说,是一个路标,指引着回家的路。   14岁那年的夏天,他突然失踪了。父母急坏了,发动整个家族的人到处寻找,并报了警。但一个月过去了,
对于人类来说,在环境温度变化一定的情况下,平均体温的提高会消耗掉更多的能量。如果平均体温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运动能力也会大大降低。于是就存在一个最佳温度,能使这两方面达到最优值,而人类最终选择了37℃。  有生物學家提出,人类平均体温的进化或许与真菌有关。自然界中很多真菌是人类的致命敌人,而真菌喜欢低温,超过2/3的真菌在37℃以上无法生存。但人类也不能随便提高体温,因为那样会消耗更多的能量。生
5月3日,安康市人民检察院投资拍摄的检察微电影《人在家就在》顺利杀青。  为了继续加大创作力度,推出更有影响力、更有人文情怀的优秀微电影,安康市检察院以司法救助为题材投资拍摄微电影《人在家就在》,这是继《尖峰十二时》后,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微电影。  《人在家就在》于4月底开拍,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司法救助故事,这是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统一开展“深入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专项活动的具体实践
小小的扁桃体就在我们的喉咙里面,如果对着光照一照,可以看到小小的两片,安静地呆在咽喉要道。平时它很可能引不起我们的注意,但我们却经常可以听到“谁谁谁扁桃腺又发炎了”,特别寒冷的冬季,稍有不慎,小扁桃体就会给我们带来大痛苦。  扁桃体是个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喜欢得病呢?  扁桃体有点像海绵,它有很多细小的小孔和裂纹。当遭到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侵袭时,它就会发炎、红肿。  扁桃体和与之相近的增殖体是人体的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