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9井区西山窑组特低渗油藏高含水期加密调整试验

来源 :新疆石油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n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彩9井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低孔特低渗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低产低能阶段,即将面临废弃停产的严峻局面。对彩9井区西山窑组特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油井井间剩余油富集带加密注水井以缩小注采井距、提高注采井数比以提高动用程度的调整方案,方案在先导试验井组实施并取得成功,为后续油藏全面调整开发提供技术思路。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Jurassic in the Cai 9 well block in the Junggar Basin is a low-porosity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t has entered a phase of high water,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nergy and will soon face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abandoned production. Th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of Xishanyao Group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Cai 9 well are studi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sidual oil enrichment zone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n encrypted water injection well to narrow the injection well spacing and improve the well ratio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utilization of the adjustment program, the program in pilot pilot well group and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follow-up reservoir to fully adjus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o provide technical ideas.
其他文献
研究了仅宿主有时滞及仅寄主有时滞的Nicholson模型的稳定性问题。得到了该模型渐近稳定性条件、时滞界限及无条件稳定性条件。
文章对Erd(o)s猜想中正整数n的值进行分类,除了n为4m-3(m=6R+1)形的奇数外,逐类直接给出了具体表示.对于n为4m-3形的奇数,文章采用命题转化法及反证法,并用自变量与函数值的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委托,西北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联合承办的
通过微生物呼吸耗氧量的测定和摇床模拟降解,试验了葡萄糖、尿素、葡萄糖复合物等营养物质、无机盐作为营养强化基质和不同废水浓度对焦化废水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
为了揭示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关系,针对地幔柱独特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与板块构造的对比:阐明了两者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但在诠释岩石圈的解体和俯冲带的
由西北大学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于9月21~23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等100余所高等院校的150多名专家教授出席了
2000年10月12日下午,我校举行庆贺舒德干教授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表彰大会。rn舒德干教授在承担地球早期生命演化重大科学研究中,因“发现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将脊椎动物
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于2000年10月11日~13日在我校隆重举行。有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他们是清华大学汪家鼎教授、西北大学高鸿教授、中国
根据历史文献、遥感信息和实际考察 ,对西康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国土资源丰富且质量较优 ,开发潜力巨大 ,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 ,经济开发也受到生态环境、高级管理人才和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同时 ,还针对经济开发中一些其他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国家应加大陕西经济开发扶持力度 ,加快西康铁路沿线地区开发步伐 ;加强环境管理与建设 ,倡导生态经济型的开
植被科学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并早已形成许多流派。我国植被科学的研究在50年代是起步阶段,后来发展比较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