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调节数学学习认知焦虑的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学生具备很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却因为某些原因对数学学习产生了过度的焦虑,阻碍其学习数学的意愿,进而使数学成绩低落,这是十分可惜的。但焦虑过低往往又会导致学生不能排除学习中无关因素的干扰,对问题缺乏警觉,检索有关信息缓慢而不准确。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焦虑必须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过高或过低数学学习认知焦虑的预防,正确对待并合理利用适度的焦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尽早摆脱焦虑牢笼的禁锢,以充分的自信面对数学,并且学好数学。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
  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数学智力水平,公平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以自己的水平衡量学生。研究表明,数学教师的观点和行为对中学生焦虑的影响极其显著。教师在讲授数学时,还应有一种愉悦感、成就感,不应仅仅将其看成是一种劳动,而应将其视为一种“享受”。因为学生善于觉察教师的喜怒哀乐,他们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己对数学的态度,对数学的喜恶。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快乐与兴趣去感染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教师首先要一丝不苟的工作,做学生的楷模。教师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投入程度越高就越能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否则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许多担忧甚至焦虑情绪。教师深厚的专业水平和高明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数学教育心理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艺术,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努力必将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
  二、课堂教学中数学学习认知焦虑的调节策略
  1.当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水平过低时,诱发焦虑体验
  学生的焦虑度过低表现为对一切教学活动都不感兴趣,不愿思考问题,不想发言,也不参与讨论,注意力分散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焦虑度,教师可以采取制造“梯度”,拓展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发现和探究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引起学生关心和探索的情境。为此,教师的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利用最近发展区,有意制造“梯度”。教学梯度是指教师的教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一个个的学习“障碍”。焦虑源于对不能胜任的担忧,当这些障碍超越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必然引发学生对不能摘到桃子的担心和焦虑。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种可望又可及的状态促使学生的焦虑情绪转化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动力。适当增加学习压力。内容的梯度化即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和进度,适当地增大信息量的流动。
  2.当学生产生过度数学学习认知焦虑时,降低焦虑的水平
  当学生的焦虑水平过高时,就会表现出对任何课堂活动都高度紧张,总担心自己会出错而希望能尽快结束学习,或者思维混乱,说话颠三倒四,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抑制学生的过高焦虑。
  (1)消除顾虑,增强安全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确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数学课本上的那些定理、公式都是在反复地推敲和质疑中得来的,著名的数学家们也都是通过不断地错误才走向成功的终点。当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歧视、不过度批评,尤其要避免公开批评学生的错误,而采用个别谈话,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及时纠错。惟有在这种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调整节奏
  当学习任务的难度太大时,如解析几何、数列等,教师应放慢教学进度,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在已有的知识和需要学习的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如立体几何,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各样的实例使抽象的知识具化;特别是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还可以变换角度,反复教学。
  (3)控制过强的竞争意识
  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需要更多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需要看到学生与自身相比的进步,不要一味只注重成绩的高低变化和在班内名次的升降。随着测试内容与难度的变化,成绩自然会时高时低,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与知识,就值得肯定。不要让过强的竞争意识淹没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强调相互信任与尊重
  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同学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会一起分享学习资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产生正面的、成功的互动。如果成绩优异的学生唯恐影响自己的成绩而独善其身,不愿意帮助别人,就会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
  (5)让学生提出问题,注意回应与表扬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这种提问不仅限于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也适用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这种互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解惑释疑,还能形成同学之间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回应与表扬,让他们感到被关注,帮助其更加了解自己,提高自我意识。当学生注意到自身的优点时,就等于鼓励他们欣赏自我,自我效能感也会提高。同样,对学生努力的表扬也将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良好的自我表象。
  总之,教师与家长应重视学生过高或过低数学学习认知焦虑的预防,正确对待并合理利用适度的焦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尽早摆脱焦虑牢笼的禁锢,以充分的自信面对数学,并且学好数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鹿邑县高中)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继承和发展了和谐思想,突出表现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本文首先定义了专业化协作的概念,然后根据相关文献,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建立了专业化协作企业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专业化协作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的选
中国传统戏曲一向推崇"奇、巧、曲",强调戏曲作家要通过一些技巧、手法,以安排情节结构、塑造人物性格,制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戏曲规定情境,诱导观众于峰回路转之中,对戏中已
【摘要】本文从“出‘错’——打破权威;出奇——打破定式;出彩——打破沉闷”三个方面来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出“错”;出奇;出彩    语文新课标提出“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三点体会。  一、出“错”——打破权
从文献资源、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高职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在新的教学观念下,我们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发现,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得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的发挥。
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间国际交往不断扩大,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也进行着全球化。应对这一现状,中国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连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因此,研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以及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重
引言音乐给人们提供的美感是无比特殊的.在中国古代的孔子看来,一个仁人君子的人格养成与境界提升,没有音乐的修养是无法想象的.
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局域网的网上竞价方式进行招投标,并对这一招标投标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
“一带一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泛调动一切人力、财力、物力的优势,这就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特色、功能和优势。新时期统一战线要结合新的形势,树立“大服务观”,要正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