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之一。虽然阅读是学生个人活动,但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充分融入到阅读中,在阅读中自主感悟,便于后续学习。因此,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可通过哪些有效提问策略激发学生思考课文呢?
   一、提问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况及作用
   (一)提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虽然实行了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在实际课堂中,提问情况并不理想,而且提问技术也有待改善,提问题技术差的情况异常明显。在平时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认为提问只要得到结果就行,没有细致思考,在提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技术性,提问的方式古板、保守、内容简便,提不起学生回答的欲望和兴趣。在提问题时也没有充分考虑提问的时间和方式。因此,造成很多同学不愿意配合的情况出现,或一些学生回答的答案偏离问题本身,导致课堂氛围尴尬,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时间及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效果。
   (二)提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在很早以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疑问读书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时,不直接告诉学生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教师用问题来揭示具体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得到正确答案。教师课堂质量的好坏,关键是从他提问题的方式和时机来判断,这一点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教师问题设置不当和提问方式不佳,就会对教学成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学生后续学习不顺。因此,可以看出提问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置问题的措施
   (一)根据教学目的设置问题
   阅读教学要结合教学目标展开,只有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得到了重视,但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导致课堂提问错误现象严重。因此,教师应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际情况对提问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逐渐深入研究,使学生通过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来了解课文内容。如在《藤野先生》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用:作者留学日本时候更换的三个地方,来寻找课文中表示课文地点变更的词语,引导学生对作者留学日本时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用“文章记述的中心是什么,描述线索是什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藤野先生来往的线索以及引导出作者的爱国情操。用藤野先生接触的四件事例,来阐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教师用这几个问题来强调,事例可明显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
   (二)联系实际拓展式提问
  语文是一门特殊性科目,它是众多科目学习的保障,只有对语文进行有效学习,才能使其他科目的学习顺利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致女儿的信》和《傅雷家书两则》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习完课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以此来引导学生联想,将课文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易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三) 设置问题情境
  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来说尤为重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可以用问题情境来营造课堂氛围。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情境中包含问题,就好像看故事一样,激发学生寻找结果的激情,以此提高学生思考课文的能力。但是在设计问题时值得注意的是,要将问题和情境相结合,设计的方法要恰当,内容要丰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课文中,文章根据学校内至学校外,以及从上学时到放假时,来描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对老师假作生气、老师让学生仔细观看蜜蜂、老师教学生舞蹈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小矛盾进行描写,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脑海中联想到自己的老师,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一定要合理,通过设置“本文主要描述了哪些情节,这些情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等问题,来指导学生阅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问题设置,尽最大可能设置情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张瑞霞,教师,现居内蒙古准格尔旗。
其他文献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而“暗点头”呢?这是所有老师、学生都在思考并渴望解答的问题。写作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生活认知水平的综合训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然而,放眼当今学生写作现状,实在令人忧虑。学生写作文感到头疼,老师教作文、批作文感到疲倦。学生写作问题很多,程式化、僵化现象严重,老师也想了不少办法,然而往往收效甚微。作文教学陷入力不从心的尴尬境
宇宙中充满着各种神奇的现象,而人类所能触及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许多多的谜题等着天文学家来解答。  千年来,天文学的发展一直是个回答问题、解开谜团的过程,尽管很多时候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立刻涌现。不少人认为,经过千百年的探索,人类已经充分了解了宇宙的运行方式,从恒星生命周期到星系演化过程,一切尽在掌握。确实,天文学在近百年来取得了飞跃式进步,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同时新的挑战也在不断出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将高中文言文视为比较难啃的“骨头”。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在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情感情境教学,能有效改善这个局面,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展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体现,高中学生的生活五彩斑斓,而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与调动学生的各种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从形式与内容来看可能与当前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相
同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一样,语文学科的设立也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针对某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前者回答为什么要设立语文学科,后者回答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具体研究什么,前者规定后者,并且和后者一起形成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规定。  语文学科之所以设立,固然可以找到许多种理由(仅新课标列举的总目标即有十条),但真正能代表学科立场的不外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换言之,语文学科要解决的
在迄今发现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有一些被认为是适合人类居住的。不久前,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地球生物学家德克·舒尔策-马库奇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对这4000多颗系外行星进行了细化筛选,确定有24颗候选系外行星比地球更“年老”、更温暖湿润、“块头”也更大一点,这也意味着它们可能比地球更适合维持生命更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它们的宜居性超过了地球,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上面就有生命存在。因为生命的出现
来小镇大概不到三周的时间。我无法确认在这里我能待多久。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对于我来讲,异乡的每一座城市,在我的生命里,它注定只是一个匆匆的驿站,就像我是这些城市匆匆的过客一样。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打个照面,即使在这里停留,也不过三载两年。在这些远离故乡的城市里,我靠出售身体里仅存的那一点力量,或者贩卖我脑袋里所谓的经验主张度日和谋生,然后顺便给我年迈的父母寄一点买柴米油盐的小钱。在这些操着不同口音
以“满堂灌”、“填鸭式”为代表的传统教法,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有悖于语文素质教育。教法改革,应立足于学生学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实行“教法学法化”。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变“教师爷”为“学长”,变“范文"为“例子”,变“教完了”为“教会了”,变“平面教学”为“立体教学”。这样才能克服语文“应试教育”中存在的“七重七轻”——“重识记,轻理解;重分数,轻习惯;重知识,
随着语文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新思想、新理念的不断提出,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中心论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的转变:以教师(教学者)为中心——以学生(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是重教师传授而不重自主探索,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难以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是学生被认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由自身负责,知识内容的难易程
很久很久以前,英国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便决定将产业分给三个孩子。富商将孩子们叫到跟前,给了他们一笔资金,要他们去游历天下。  临行前,富翁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年后要回到这里,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最高贵的事。我的财产不想分割,集中起来才能让下一代更富有。一年后,能做到最高贵事情的那个孩子,方可得到我的所有财产。”  一年过后,三个孩子回到父亲跟前,报告这一年来的收获。  老
在e环境(互联网环境)下“微课”教学理念在语文翻转课堂中有效应用,正是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最典型体现。   0.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最早由美国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提出,该项教学方法瞬间在北美地区受到强烈欢迎和广泛应用。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教育学主要从它的教学流程进行分析,翻转课堂是指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中,教师通过提供视频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