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满族鞑子秧歌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满族鞑子秧歌是一种满族独有的,具备鲜明风格的诙谐、热情舞蹈类型。但受历史原因和当代社会现状影响,目前满族鞑子秧歌艺术在继承与发展中,面临传统继承途径失效而新途径尚未建立,及宣传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政府和艺术工作者,可通过将鞑子秧歌改编为健身舞、广场舞,联系清宫选材电视剧摄制组将舞蹈植入剧目的方式,实现本类艺术的有效传承发展。
  【关键词】:满族秧歌;鞑子秧歌;民族舞传承
  满族鞑子秧歌,又称老鞑子秧歌、满族秧歌。本类舞蹈形式诞生于满族传统文化中,在清代时期凭借清政府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力量支持逐渐发扬光大。但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一百年间,由于满族和汉族的新仇旧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种种社会原因,满族的城市精英阶层被汉族同化,很多北京的满族人已经不再喜爱传统的满族鞑子秧歌。而分散生活在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满族群众,其民俗文化又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中遭到撼动。因此近年来,我国的满族鞑子秧歌艺术面临严重的继承发展问题。下面笔者将分析解读鞑子秧歌的概念、表现形式,及本种舞蹈在当代遭遇的继承发展问题。再此之后,笔者将分两点解读实现鞑子秧歌有效继承发展的可行方式。
  一、鞑子秧歌概念和表现形式
  满族鞑子秧歌舞蹈形式的概念,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满族的民族秧歌都可被称作鞑子秧歌。广义的鞑子秧歌,又可被划分为灯伞秧歌、花棍秧歌、跷秧歌等类型。而狭义的鞑子秧歌,则意指由饰演鞑子官、克里吐、老百姓、神话传说人物、动物的秧歌演员,通过摇摆、蹲跃、摇扇、挥扇、舞动兵器、摆动烟袋锅等动作在节庆日展示的满族伞灯秧歌艺术形式。本文中提到的满族鞑子秧歌,即狭义的满族伞灯秧歌。在展现本类舞蹈时,扮演不同角色的舞蹈演员列出长方阵、正方阵、环形阵、一字长蛇阵并陆续上场,在锣、鼓、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中做出活泼、热情、诙谐,风格与我国汉族秧歌具备一定相似性,而又表现出满族粗犷奔放舞蹈审美的动作[1]。在秧歌表演的过程中,舞蹈阵型会逐渐从规则队列变换为不规则队列形式。而饰演鞑子官、克里吐等角色的秧歌演员,还会通过梗脖、挥手等动作与无角色群舞者进行交流。鞑子秧歌中舞者的交流互动,提升了舞蹈的欢快、奔放、幽默风情。
  二、当代鞑子秧歌的继承发展问题
  在当代环境中,满族鞑子秧歌正遭遇着严重的继承发展问题。
  (一)传统继承途径失效而新途径尚未建立
  传统的鞑子秧歌传承模式已经失效,而新的传承途径还未建立,可以被看作鞑子秧歌面临的首要继承发展问题。在辛亥革命之前,满族鞑子秧歌主要依靠清政府的文化号召力实现传播。我国很多文献记载,清代时每到春节,清政府就会以各种正面和侧面方式,支持满族艺人在北京庙会乃至重大场合展示鞑子秧歌。此外在本阶段中,每逢节庆日,满族民众也会在其所在居住区积极召集参与秧歌舞蹈。但辛亥革命后,鞑子秧歌不能继续依靠清政府势力实现继承传播。且由于满族和汉族存在一定的积怨,因此在清政权覆灭后,很多满族精英阶层的生活状态比较尴尬,更无法继续继承传播满族文化。而我国北京以外的满族群众,所集中居住的地区比较分散。且自清中期起,各地满族群众的民俗文化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因此近一百年来,很多满族群众不再喜爱本民族的鞑子秧歌艺术[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文化艺术大发展阶段。在此后的30年间,各民族艺术工作者都在为本民族舞蹈寻求合适的传承发展途径。当代的傣族孔雀舞、藏族锅庄舞等民族舞蹈类型,都已经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继承方式。但受艺术知名度不高,本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人数少等情况影响,鞑子秧歌在数十年中依然只能活跃在东北三省及河北的乡间,及少数的民族文化活动场所中。可以说本类舞蹈还没有找到适合时代也适合自身情况的继承途径。
  (二)宣传思路不清晰
  除此以外,在当代环境中,满族鞑子秧歌也表现出了宣传思路不清晰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已经形成了通过旅游业带动艺术发展的模式。而西北地区的很多舞蹈如青海藏族锅庄舞,已经成为了省区内群众都认同喜爱的健身舞和广场舞。但目前我国的鞑子秧歌舞蹈艺人,还在凭借“走穴”形式,在各类民族文化节和春节庙会中参与演出。但在这类非常热闹的节日里展示的鞑子秧歌,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至今为止,我国的满族鞑子秧歌知名度仍然非常有限。
  三、鞑子秧歌的未来传承发展方式
  (一)将鞑子秧歌转化为地域性健身舞
  笔者认为,将鞑子秧歌转化为东三省及河北省内重要的健身舞、广场舞类型,可被看做推进鞑子秧歌在未来有效传承发展的有效方式。目前,向地域健身舞方向发展、走舞台舞蹈艺术路线、通过民族旅游业带动舞蹈知名度,是各地少数民族舞蹈的三类最有效传承发展方式。由于鞑子秧歌是一种风格幽默热情,表现难度不高,观感相对热闹的露天群舞,因此本类舞蹈不适合走舞台舞蹈路线。而受本地地缘情况、近年来经济情况影响,东三省和河北等地又不太适合被系统规划为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因此鞑子秧歌也很难借助旅游业推动实现发展。但本类秧歌入门简单,不需要舞者具备专业舞蹈功底。且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动率紧凑、动作活泼奔放的鞑子秧歌,很适合被改编成健身舞蹈或广场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满族居住区政府,应牵头请本地高校师生对满族鞑子秧歌动作进行整理改良,并创作出具备美感,符合有氧运动条件的鞑子秧歌健身舞蹈,并在本地区推广此类舞蹈。
  (二)通过影视媒体提升舞蹈艺术知名度
  此外,我国满族鞑子秧歌艺术工作者,还可通过影视媒体提升本类舞蹈的艺术知名度。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电视剧产业大发展阶段。而清宫戏又在电视剧产业选题中占据很大的份额。举例而言,2012到2014年间我国本土拍摄的《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热播剧目,都属于清宫题材电视剧,而这类电视剧中又都有舞蹈展示情节。很可惜的是,以上电视剧制作方都选择将现代舞或汉族古典舞加入电视剧中。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满族居住区政府可和剧团、高校联手,参考软性广告植入的合作手法,着手联系各地的清宫电视剧制作方,在拍摄中将鞑子秧歌加入舞蹈的表现段落里,以此提升满族鞑子秧歌的知名度。
  结语:
  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满族鞑子秧歌是一种满族独有的,具备自身风格的诙谐、热情舞蹈类型。但受历史原因和当代社会现状影响,目前满族鞑子秧歌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政府和艺术工作者,可通过将鞑子秧歌改编为健身舞、广场舞,联系清宫选材电视剧摄制组将舞蹈植入剧目的方式,实现本类艺术的有效传承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满族鞑子秧歌的艺术个性和独特风格,必将被更多的中国本土受众所知晓。
  注释:
  [1]冯微.制约满族舞蹈传承与发展因素的研究[J].文艺争鸣,2015(02):1-2.
  [2]肖雪.浅谈满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4(12):2.
  参考文献:
  [1]冯微.制约满族舞蹈传承与发展因素的研究[J].文艺争鸣,2015(02).
  [2]肖雪.浅谈满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4(12).
  [3]邬诺娃.满族舞蹈的创新与传承[J].通俗歌曲,2014(04).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以及文化传播的媒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翻译研究的各方面,吕俊先生提出了自己独到地见解,为其做出了突出贡献。作者从翻译批评、翻译学方面入手,概括总结了吕先生对于翻译研究的思想和理念,从而为研究者及译者提供基本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关键词】:翻译;翻译学;翻译批评;研究思想  吕俊先生就翻译的性质及任务谈到:“概括地说,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
期刊
【摘要】:本论以汉字认知理论为基础,在日语教学中引入该理论,进而总结出新型的教学法——日文汉字认知教学法。该教学法结合汉字字源理论,对比并分析中日两国汉字,使学习者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联结关系”,近而形成新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汉字认知理论;日语教学法;日文汉字的认知教学  1、汉字认知理论的发展与日语教学法  近年来,认知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认知理论的核心是把学
期刊
【摘要】:《干校六记》作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已经受到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青睐。本文将《干校六记》中一些包含中国特色的语言和文化的内容选取出来,以此来赏析和评价葛浩文和章楚在这方面的处理和应对,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翻译研究者和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干校六记》 ;葛浩文;章楚;翻译赏析和评价  【Abstract】:A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Chines
期刊
【摘要】:中日两国隔海相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相互影响。而饮食文化作为一个纽带,对中日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饮食文化包括“吃文化”和“烹饪文化”。本文以烹饪文化中具有代表性非烹饪动词莫属,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数据的统计,发现“烧”比其他烹饪动词出现的频率高,因此本文以“烧”为中心,研究其与日语中「焼く」之间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关键词】:中日对比;烧;焼く  中国的烹饪文化博
期刊
【摘要】:在社会转型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一种畸形的婚配方式,即将女性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交易的行为在20世纪末日渐流行。许多作家从这一角度出发,以“拐卖”为题材进行创作。本文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女性被拐卖后不同的生存轨迹和特点进行整理归纳,并结合作品中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例证。  【关键词】:拐卖;女性;生存模式  一、前言  将女性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交易的行为在20世纪末日渐流行,被拐卖妇女大多经人贩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流行词语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流行词语和一般词语相比,体现了更多的时代文化含义.  【关键词】:新词语;社会;文化  刘国正先生说过,“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他们水乳交融,难分难解”。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当前时代的热点。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词新语不断出现,在人际交往中也得到了
期刊
【摘要】: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在美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体现,而在美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受其文化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也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美国的“上帝选民”思维和使命感;二、美国文化对于美国国家利益认同的影响;三、美国文化与其外交扩张;四、美国文化的多元及其在外交中的影响这四个方面。   【关键词】: 美国文化;外交;国家利益  读《美国文化与外交》让我看到了美国文化更多
期刊
【摘要】: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 它是通过灯光照射在平面的幕布后面操纵影人表演,皮影戏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傀儡艺术。它的内涵博大精深,其核心功能就是文化传承。本文从迁安皮影的历史渊源,迁安皮影传承的本体构成和迁安皮影的传承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在其传统的传承模式中总结出传承民族文化的规律,继续发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迁安皮影;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唐山皮影是中国各大皮影流派中影响最大
期刊
【Abstract】: Design is the most powerful brand image of the performance of one of the weapons. Any kind of design is th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h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eatures of the design concept
期刊
【摘要】:在汉语中,借代辞格是十分常见的修辞文本模式。借代的修辞文本建立在关系联想的基础上,将所说之物和想表达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形成突破常规的表达。借代的修辞文本中也体现了汉民族传统的民族思维方式,本文从借代文本的分析入手,研究借代文本体现的民族思维方式,共为两部分内容:一、借代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定义;二、借代的修辞文本中体现的民族思维方式。  【关键词】:借代 民族思维方式 具象思维 意象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