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卖女性的三种生存模式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转型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一种畸形的婚配方式,即将女性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交易的行为在20世纪末日渐流行。许多作家从这一角度出发,以“拐卖”为题材进行创作。本文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女性被拐卖后不同的生存轨迹和特点进行整理归纳,并结合作品中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例证。
  【关键词】:拐卖;女性;生存模式
  一、前言
  将女性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交易的行为在20世纪末日渐流行,被拐卖妇女大多经人贩子之手被卖到或穷困残疾,或老实木讷或年长无后的底层农民那里,与购买者结成名副其实的买卖婚姻,相应的也产生了众多“问题家庭”,这种沉重的现实给当代女性带来了种种困窘。21世纪初,许多作家以“拐卖”为题材进行创作,在他们笔下,遭遇拐骗的女性被动或是被迫的离开家乡为基点,被贩卖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过日子”。被拐者虽然选择的主动性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她们还是做出了不同程度上的反抗,也因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生存模式:
  二、离乡—留滞
  被拐卖之后最终留在了“买方”家庭生活,这种模式可以说最符合传统女性自身逆来顺受的特点。女性被拐卖之初,出于本能必先全力反抗,呈现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模式,然而头一个月闹得再厉害也难有什么逃跑机会,即使偶尔逮个空藏身,人们也会不费吹灰之力将她们擒获。过了这第一阶段,她们逃不逃的脱、留不留的住又有这么个说法:“(姑娘)虽然刚开始寻死觅活,可只要看的牢打得怕,再哄得吃口饭喝口汤,过一段时间也就不跑啦......女子大了,迟早也是得嫁个男人,哪里也是个嫁男人.....土窑儿里关她三个月,生米做成熟饭啦;跑回去也不值钱,她也就回心转意啦。”[1] 在《断侉子》中,二老有的女人红叶在轰轰烈烈的出逃计划失败后,在生米煮成熟饭怀上孩子后,原本坚硬的意志便渐渐弱了,逃跑的决心也慢慢消磨掉了。临死之际,话语间不难感受到她已把二老有当成“自己的男人”去依靠和指望。
  “嫁到哪里不是嫁”和“不值钱”也大有说头。因为前者,《姊妹行》里的分田成功脱逃之后,去找同被拐卖的水的家里人试图让他们前去解救时,“水的父母‘嫁到哪里不是嫁’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其背后便是对深刻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古老伦理的认同”; [2]《喊山》中红霞被拐之后,基本上没有反抗就在残暴猥琐的老男人腊宏身边过起了日子;即使《谁家有女初长成》中心高气傲的潘巧巧,如若不是后来大宏二宏有悖常伦的侮辱,也难说她不会就此认命安安分分的过起像她母亲一样的普通日子。而后者“跑回去也不值钱”的说法一旦被潜入到人们的思想深处,本身就会磨灭被拐女性反抗的热情和动力,这在下文会做详细论述。可见女性被拐之后面临的困境除了逃不出,还有回不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回不去”比“逃不出”更具有摧残性、毁灭性的力量。
  (二)离乡—归来
  这种模式,大致可总结为被拐卖女性通过自身努力或是外界辅助成功脱逃并且绝不回头型。这类女性的意志比“认命”的女人更加坚定不可磨灭,她们对自身和生活也有更为明确的认知。
  在这一模式下“有着书本上的见识”的分田可以说是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典型人物(《姊妹行》),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她毕竟凭着一股韧劲和些许幸运逃离了买者的家庭。相对而言,巧巧在选择留下后的“出走”却是被动的,如果不是大宏二宏的伦理侮辱,巧巧的悲剧可能只在于不能自主选择婚姻,无从实现自己的大城市抱负。可那种背离人性的环境逼迫她“以恶治恶”,杀人行为使她开始了逃亡之路。当巧巧误入高原上的小兵站时,士兵的爱护和尊重抚慰了巧巧千疮百孔的心,让她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可随着一张通缉令的到来,巧巧被迫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幸福,读书、考大学,然后到哪个单位去工作,成为她无力而真诚的最后心愿。“在对自身命运、自我生存境况的一种自觉意识的觉醒中,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严歌苓的有意叙事为潘巧巧完成她自己的救赎和呼唤善良人性的回归。”[3]
  (三)离乡—归来—再离乡
  最后这一种模式最为复杂,被拐女性从逃离到回家再到离家出走,整个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她们最初也是下定决心逃出“虎口”,但回归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归到旧有的生活秩序,最后一点救命稻草般的奢望就此被击碎。究其原因,大抵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跑回来也不值钱”了:《买媳妇》中四川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玉棉的遭遇,属于被人强行掳走而非被诱骗的特例。被掠之后她挨过很多打,也受过多次侮辱,支撑她没有选择一死了之的是自己尚幼的孩子、恩爱的丈夫、懂事的学生,或者说是“贤妻良母”的身份给自己带来的、不可替代的存在感。所幸遇到兰采禾这样的好人,苦苦哀求平安回到了家,满以为自己为了他人忍辱负重地活下来,可结果却是被心心念念的“他人”生疏、拒绝甚至嫌弃。更有甚者,《姊妹行》里的分田在被拐之后,即使千方百计保住了清白,被解救之后也难逃这种尴尬:生活在乡人的流言蜚语之中,连父母也不相信她的清白。满以为自己没有丢脸可以寄希望于她的对象,然而对方也只有逃避,并解除了婚约;为了救水试图像水的父母求助,可对方父母的态度带来的只有失望。就连《中西部》里玉英那窝囊没出息的丈夫任六,在妻子被解救出来之后,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媳妇“是被人睡了的媳妇”,脸上只多了深深的羞耻,于是在村人面前总也抬不起头来。
  残酷的现实给这些归来的女性当头一击,却也给了她们遵从内心、直面现实并选择何去何从的勇气。于是,流落在异地他乡的玉棉,在一曲山东大鼓书的曲调中泪流满面,启程回到兰采禾的身边;绝望的分田,在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并救出姐妹水之后,买了去上海的票,选择了用出走的方式与那个突不破贞操禁忌的家乡决裂;被解救回到家的玉英,在丈夫的猜忌怀疑中,在对丈夫因自己的问题还要去讨钱的失望中,在冷冰冰的家庭生活环境的落差中,留下一张纸条之后主动失踪,返回到买者石家。
  参 考 文 献:
  [1] 刘增元:《断侉子》[J],《上海文学》,2000年第3期。
  [2]景银辉:《突不破的“贞操禁忌”——从王安忆<姊妹行>说起》[J],《时代文学》,2011年第12期。
  [3]叶先云,杨红旗:《女性的生成——论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独特的女性叙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歌唱是人们用来表达和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声乐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用来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情感的表演艺术。由于演唱者文化素养,生活经历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歌曲艺术处理的具体手段,也就成为完美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法和途径。  【关键词】:歌唱;艺术处理;表达形式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而歌唱在所有音乐表演形式中又是最美妙、最富感染力的一种用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总有些东西应运而生,民间艺术既是社会发展衍生的产物,又是被另一些新的产物严重威胁着的特殊产物,可是正如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石,民间艺术是艺术之根本。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想要我们的国家屹立不倒,我们的民族长足发展,我们的文化灿若星河,我们必须把民间艺术重视起来,必须贯彻行之有效的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因为,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接下来,我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两部改编自韩国真实事件的电影在韩国掀起了巨大波澜。在这同时,着更是全亚洲引起了巨大反响,震撼了无数观众。这两部电影都是从小人物的生活作为切入点,通过其生活状态的转变映射韩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反省。充分体现了电影的道德教化功能和社会改造功能。  【关键词】:《熔炉》;《辩护人》;社会价值;韩国电影;真实事件  韩流在全亚洲的盛行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从20年代初
期刊
宋词本是歌词,都是可以吟唱的。目前,大多数宋词只留有文字——歌词,而旋律——音乐部分已经失传。唯独姜夔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是一部带有曲谱的歌曲集,可以让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一窥宋代诗歌风格的音乐。因此,研究这份珍贵的古代乐谱资料,对于传承和发展宋词演唱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宋词的演唱情况,由于其文化背景的消失与文献之不足,我们现在很难将其真实面貌复原,仅可从宋词作品、宋人笔记以及词学
期刊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古往今来,那些悲欢离合无不体现在丧葬习俗中,家家躲不开,离不了。对于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自然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和文明。而俄罗斯——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国家也以一种神秘的姿态等待我们去探索。  让我们先从两国的死亡观开始谈起。俄罗斯人多数信奉东正教。东正教认为,人死后有去往天堂和地狱之分,而一切均取决于逝者的灵魂。所以,通常亲
期刊
【摘要】: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是商品所表现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包装设计为研究方向对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来解析探究,在包装设计中是如何把设计美的要素体现出来作出分析,能够把现代科技与艺术合理的结合起来,作出更加完美的设计作品,从而让我们生活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从而满足消费者对商品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在包装设计中设计师能够根据消费者有更多的突破和灵感迸发。  【关键词】:设计美;包装设计;产品;结构;消费
期刊
【摘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以及文化传播的媒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翻译研究的各方面,吕俊先生提出了自己独到地见解,为其做出了突出贡献。作者从翻译批评、翻译学方面入手,概括总结了吕先生对于翻译研究的思想和理念,从而为研究者及译者提供基本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关键词】:翻译;翻译学;翻译批评;研究思想  吕俊先生就翻译的性质及任务谈到:“概括地说,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
期刊
【摘要】:本论以汉字认知理论为基础,在日语教学中引入该理论,进而总结出新型的教学法——日文汉字认知教学法。该教学法结合汉字字源理论,对比并分析中日两国汉字,使学习者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联结关系”,近而形成新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汉字认知理论;日语教学法;日文汉字的认知教学  1、汉字认知理论的发展与日语教学法  近年来,认知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认知理论的核心是把学
期刊
【摘要】:《干校六记》作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已经受到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青睐。本文将《干校六记》中一些包含中国特色的语言和文化的内容选取出来,以此来赏析和评价葛浩文和章楚在这方面的处理和应对,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翻译研究者和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干校六记》 ;葛浩文;章楚;翻译赏析和评价  【Abstract】:A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Chines
期刊
【摘要】:中日两国隔海相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相互影响。而饮食文化作为一个纽带,对中日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饮食文化包括“吃文化”和“烹饪文化”。本文以烹饪文化中具有代表性非烹饪动词莫属,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数据的统计,发现“烧”比其他烹饪动词出现的频率高,因此本文以“烧”为中心,研究其与日语中「焼く」之间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关键词】:中日对比;烧;焼く  中国的烹饪文化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