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唯一的当国者自述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政治领袖没有自己写回忆录的传统,孙中山没有写、蒋介石没有写、毛泽东没有写、邓小平也没有写。这些政治领袖都有许多传记,但都是后人写的。他们似乎不喜欢自己回忆自己、评价自己,他们选择了让历史去评说他们,只有李宗仁例外。所以,《李宗仁回忆录》的撰写人唐德刚先生认为:《李宗仁回忆录》“在中国近代史传记项下,是一部鲜有其匹、全始全终的‘当国者’的自述。”
  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最有价值的地方可能不是历史人物的历史,而是历史人物的心史。比如,今天我们经常对毛泽东如何看周恩来、如何看蒋介石、如何看林彪这些话题感兴趣,但是,这些毛泽东的看法,其实都来自第三者的转述,并不是评价者白纸黑字留下来的,而且这些转述多发表于当事人身后,它的真实性或权威性已经大打折扣。所以,当事人的回忆录,就变得特别珍贵。在这方面,《李宗仁回忆录》确实有其他中国现代领袖传记不可取代的地方,它保留了许多李宗仁对他同时代人物如蒋介石、汪精卫的情感态度,可以真实地看到李宗仁究竟亲近谁、疏远谁,对什么人欣赏器重,对什么人不以为然。这些情感心理一般不会在常规的史书中看到,也很难在别人写的传记中得到真切的表达,而《李宗仁回忆录》,在这个方面得天独厚。
  说到对李宗仁的历史评价,一般可以这样概括:那就是桂系领袖、北伐名将、民族英雄、民主实践者、爱国人士。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民族英雄这个头衔,即李宗仁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一般说到李宗仁与抗日战争,大多数人只知道台儿庄战役。其实,李宗仁还有很多重要的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事迹。他并不只是一个在战场上决战取胜的常胜将军,更是一个未雨绸缪,有预见力、决断力的战略家,不仅在军事上卓有天赋,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而且在政治上同样具有领袖的谋略和气魄,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历史人物的回忆录,还有一个重大的价值,就是它不仅还原了已经发生过的历史,而且还提供可能发生的历史。因为历史人物有许多想法,有些想法影响了历史,有些想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影响历史,但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可能性。这种历史的可能性对历史本身已经无济于事,但它对现实、对未来却不无禆益。比如,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李宗仁是一个战略家、政治家。所举的事例多局限于中国问题。事实上,李宗仁并不仅仅对中国问题和军事问题深谙于心,他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政治战略家。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回忆了他在抗日战争后期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对策。其中有两件事非常能显示李宗仁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这两件事都发生在1944年。第一件事是李宗仁建议英国不要过早开辟第二战场,应当让德、苏两国拼死纠缠,两败俱伤,然后渔翁得利。如果英国真的采纳了他的建议,战后世界历史的确可能改写。东欧和柏林问题也可能不复存在。第二件事是李宗仁向美国提交的两份备忘录。备忘录的内容是建议中美两国应及早计划控制东北,以防中共和苏联占据东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是不必要求苏联参战,二是提前训练东北接收人员。这两个建议都没有被美国方面接受,李宗仁对世界大势的预测也就只能成为纸上的备忘录,而不是历史的指南针。否则,中国现代历史也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李宗仁作为一个民主实践者这一身份鲜有人提及。但这确实是李宗仁与中国现代众多政治领袖不同的地方。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桂系势力范围内的桂林云集了数以千计的与蒋介石心怀异志的文化名人,造就了举世闻名的桂林抗战文化城。抗战胜利后,李宗仁任北平行营主任,虽然权力被架空,但还是尽其所能排难解忧,尽可能为深受国民党“劫收”之苦的民众解决了一些问题。其中,他为协和医学院知名教授到广西医学院谋职、他为齐白石老先生解决生活困难,他礼遇教授,每两周与北平学者聚会一次,放任学者发表对政府的批评意见,以及他竭力禁止军警和学生冲突,命令军警保护游行学生,使得学潮圣地北平平安无事……这些作为,确实深得民心,为其博得了“礼贤下士”的清誉,也被国民党内外人士“看成国民党内民主改革的象征”。他也以自己在北平三年,与北方教授揖让往还,相处甚得而引以自慰。当然,李宗仁作为民主实践者的最重要表现还在于他在蒋介石不情愿的情况下主动参加了副总统竞选,当时中外报纸对此还有专论,“一致认为我(李宗仁)参加竞选可以促使民主政治在中国早日实现”。
  国民党政府在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什么在短短四年间就被共产党逐出大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后人深思的问题。
  据李宗仁的分析,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在日本投降接收问题上铸成了大错。错误主要表现在没有采取李宗仁提出的“后浪推前浪”的军队向收复区开拔的办法,动作慢了;让投降日军集中受降,导致大量战略据点和交通线被共产党占领,而李宗仁是建议让日军就地待命受降的;没有选对负责东北接收的人,李宗仁提出的黄绍竑这一人选被蒋介石否定;国民党将接收变成了“劫收”,“接收人员吃尽了抗战八年之苦,一旦飞入纸醉金迷的平、津地区,直如饿虎扑羊,贪赃枉法的程度简直骇人听闻。陈诚下令解散了东北40万伪军,精华被林彪延揽。接收问题上的错误使国民党政府在北方形势极为不利。
  二是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国民党政权在现在人民眼光中已反动透顶”。
  三是国家通货膨胀严重。这种通货膨胀也是国民党政府造成的。抗战“刚胜利时,沦陷区中伪币的实值与自由区中的法币,相差原不太大,而政府规定伪币与法币的兑换比为二百比一。以致一纸命令之下,收复区许多人民顿成赤贫了,而携来大批法币的接收人员则立成暴富”。以至连李宗仁也认为,“当国者却如此以国事逞私欲,国民党政权如不瓦解,真是无天理了!”
  四是蒋介石心胸狭隘。他一心要消除异己,只想保存他的嫡系黄埔系,造成了国民党内部深刻的矛盾。
  五是李宗仁代总统之后,蒋介石既要李宗仁为他赢得时间经营台湾,又不能让李宗仁真的获胜,在华中站稳脚跟,使蒋介石失去美援。这就导致蒋介石必须不断拆李宗仁、白崇禧的台,使李、白终于覆灭。
  目前,坊间有多种与李宗仁有关的传记作品,如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的《我与李宗仁》、杨树标等人的《李宗仁家事》、张秋实等人的《李宗仁在1949》、李永铭等人的《桂系三雄》、罗平汉等人的《桂系军阀》,但最好的李宗仁传记仍然是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之所以这样认为,首先是因为李宗仁本人的品德优秀,是少有的质朴平易的政治领袖,他的个人品德决定了他的回忆录的真实性,他的个人修养决定了他的回忆录的丰富性。其次是因为撰写人唐德刚学养的卓越。唐德刚是第一流的历史学家,最优秀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李宗仁回忆录》是他用心最深、用力最勤的著作,他的学术修养和学术道德决定了这部书的学术价值。最后,是因为这本书从撰写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它的读者不断,而且读者面越来越广,这本书的阅读史同样证明了它是最有学术含量和叙述魅力的李宗仁传记作品。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探索性地实践了“走出去”工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清晰,逐步实现了由国内医药出版大社强社快速跻身世界医药出版大社强社之林的目标。  人民卫生出版社不仅仅是把“走出去”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来做,而是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抓好出版工程,把“走出去”作为走向国际市场、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措施。近几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探索性地实践了“走出去”工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清晰
期刊
《出版广角》15岁了。  在浩荡的历史面前,15年,微茫如沧海一粟,岁月总是疾驰向前,不可抗拒。  庆幸的是,在一本杂志的私人成长志里,15岁,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历史。感谢15年的时光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感谢路上不离不弃的同行者,不管你们为《出版广角》给出溢美的赞词或者善意的批评,我们都将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记住每一个关注和支持广角的名字,是你们让我们敬畏,让我们有更多的勇气笃定着我们对出版的
期刊
过去图书出版在传播领域中被讨论的范围太少,近年提出的文化产业,使图书出版业的地位提升,大家对于语文的发言语权与文化推动的特殊性更为重视。  华文出版有两个指称范围,第一种是华文语文的出版,平行输出:第二则是华文作品外译后的出版,华文外译本这也意味着我们所讨论的华文媒体市场有两个定义,一种是文化相近似、或者使用同样语言的区域消费,而另一种则是指文化相异对于引进的文化有认同的消费市场。  对华文出版生
期刊
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光阴荏苒,纪念过十周年的《出版广角》又迎来了十五周年庆典。五年前,我曾撰文评价《出版广角》:“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争鸣与批评”,今天看来,这句评语仍不过时,一本杂志应当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出版广角》创办于中国西南一隅的南宁,却并不拘泥于广西一地,而是把“广角镜”对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经过十五
期刊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正式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并成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  截至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共资助出版中国图书翻译项目990种,1381部,涉及36个国家,
期刊
15周年,算不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数字,既非成年又不到而立,但在当下这个以逐利为荣的时代,在充满了八卦与花边新闻的喧嚣中,这本围绕着出版产业老老实实做文章的文化月刊能孜孜不倦地坚守15年则着实不易,不仅守住了阵脚,还办得风生水起,更值得为她祝福。  广角是一种视野、一种胸襟:开阔、宽广。《出版广角》的“特稿”、“专题”与“新观察”等栏目就是这样一种胸襟与视野的集中展现。作为出版从业者,我们不时可以
期刊
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不断更新发展观念,深入挖掘版权资源。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构建中国图书出版和销售的立体化平台,扩大中国图书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加快中国图书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现阶段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方式主要以销售纸版图书的翻译版权为主,但是,随着全球化的科技进步和资源共享的不断发展,图书数字版权的销售应该引起版权销售人员足够的重视。
期刊
2005年以来的五年,既是中国出版业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也是《出版广角》沿着其“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的宗旨,继续艰辛探索,为中国出版而歌、为中国出版而泣的五年。总括《出版广角》的15年,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出版发展的脉络,可以深切地感受中国出版人为中国出版的改革发展倾注的心血,可以真情体验中国出版人十五年来的欢喜、悲苦和激情。  我眼中的《出版广角》是中国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号手。从创刊开
期刊
一份行业刊物的成功,在于能否成为行业信息的积聚、整合和传播中心,成为同仁及时、有用、可靠的信息交流平台。《出版广角》虽然地处中南一隅,其影响却波及全国,成为出版界同仁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成为业内人士熟悉而又亲切的文化符号。  15年来《出版广角》一步一个脚印,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以其敏锐的信息触角和独特的专业视角,及时了解、掌握出版业的动向,关注出版产业的发展,关注出版改革领跑者的创新经验,帮助他
期刊
禅宗 《景德传灯录》中有庞蕴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顿领玄要。庞居士所谓“不与万法为侣”,是说从“万法”中独立出来,不受其约束,不在其变化中,这是禅家超越的态度。庞居士问题问得玄妙,马祖的回答亦让人费解,表面上看似乎是所答非所问,实际上却是不语禅,一语直指心性。八大是一位画者,却深受曹洞宗的影响,他的绘画思想和观念有明显的禅宗思想。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