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从这里走向世界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f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正式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并成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
  截至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共资助出版中国图书翻译项目990种,1381部,涉及36个国家,21个文版,156家出版社,推荐目录的图书已达2000多种。2007年,中国图书的实物出口总量达到了714万册,已经实现顺差,达到一进一出二的水平。
  三年来,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在“走出去”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除去港澳台地区以外,2006年,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共输出版权1132项;2007年共输出版权1397项;2008年共输出版权1268项,版权贸易逆差已从i999年的15:1缩小为去年的5:1。2006年和2007年,全国输出图书版权分别是2050项和2557项。由此可见,“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丁作小组成员已成为我国出版“走出去”的中坚力量。
  当前,版权贸易的地域在拓展,影响在扩大,质量在提高,不再仅仅以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主要输出地,而是遍布包括欧美在内的全世界的主要国家。而且,申请推广计划翻译费资助并获批的同外出版机构已超过百家,使用的文字超过20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经逐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摸索总结出了切实有效的可贵经验。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不断完善
  
  “中国图书列外推广计划”实施近三年来,工作体制、机制经过调整改进,不断成熟。
  
  1 制定工作小组章程
  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办公室制定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章程》,对T作小组的性质、宗旨、成员单位的权利义务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提高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小组办公室拟定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综合考核制度,将每年从版权输出、实物出口、推荐图书、信息发布以及与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联络情况五个方面,对各成员单位的“走出去”工作进行考核,并进行排名,对“走出去”工作开展得好,成果显著的成员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表现不够好的成员单位将考虑退出。
  
  2 改进图书推荐工作
  2007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对图书推荐程序进行了改进。首先,由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根据各成员单位出版项目的CIP数据初步选择出一批适合向外推荐的图书,然后,工作小组召集若干从事版权贸易的版权部门负责人组成评选小组,由他们根据自身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挑选出适合国外读者、国外出版机构也感兴趣的中国图书。最后,由各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所选图书按照重点推荐和一般推荐两个标准进行学术和政治把关评审,通过“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和《China Book International》英文杂志把评审结果向国外发布。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作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国外主流社会,以推荐中国图书为主要形式,以促进版权贸易和实物出口为主要目的的中英文网站,已日益成为国外出版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截至目前,网站共编发新闻10258篇,其中中文8543篇,英文1746篇,在网上推介的图书2710种。网站总点击量达424758人次,比2008年底的总点击量增长了70%。其中网站英文版的点击量超过116258人次。对各成员单位最有帮助的是作家人才库和翻译人才库的补充和建设,到目前为止,共有390位作家、367位翻译的中英文介绍,可供成员单位选择使用。
  《China Book International》英文杂志创办以来,已经出版12期杂志,共推荐图书3000余种,增加栏目到15个,发稿近200万字,刊发图片近3000张。为了使其更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杂志进行改版,增加了新栏目,重新设计版式
  
  3 创造多种宣传推介平台
  2006年,在对墨西哥、巴西两国考察访问的基础上,2007年,又组织部分成员单位访问东欧的匈牙利、波兰、捷克等国,参加当地书展,考察当地图书市场,举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说明会,同中国驻外机构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座谈,为中国出版机构与当地出版机构创造了合作机会,并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每年的BIBF都设有“推广计划”展区和活动区,为出版单位推介优秀出版物、加强与国外出版机构的交流与沟通服务。今年BIBF期间,还召开了外国专家顾问座谈会。今后,每年BIBF期间,都会请顾问们来与成员单位聚会,并举行主题座谈讨论。
  今年,在法兰克福书展设立了专门的推广计划展台,展示近年来已经出版的资助项目,同时还举办相关主题的中外出版人参与的论坛,与国外同行们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推广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4 “中国之窗”赠书项目
  始于2006年的“中国之窗”赠书项目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子项目,利用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交流渠道向国外图书馆赠送中国图书,赠书以外宣出版物和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推荐的优秀图书为主。
  赠书项目受到国外图书馆的欢迎。截至2008年底,共向6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家图书馆赠送了11万余册图书。
  
  5 组建外国专家顾问团
  2007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聘请了由10位外国专家组成的顾问团,这些专家既有著名出版集团的主席或首席执行官,也有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还有出版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从专业角度给“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6 实施“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
  2009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正式启动,从更大规模、更多投入与更广领域支持中国图书“走出去”。“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实际上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加强版”,对外仍然称“推广计划”,并使用原LOGO。它以资助系列产品为主,既资助翻译费用,也资助出版及推广费用。
  
  出版企业“走出去”市场主体意识增强
  
  三年来,尽管“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直接资助的项目尽管只有990种,但是却大大提高了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各成员单位从思想上提高了对“走出去”的认识,将“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自觉转变为自身的发展战略,迅速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跟进配套资金和措施,切实推动“走出去”工作的实施。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设立了专门的外向型出版基金,将外向型选题列入年度 重大出版项目,积极鼓励直属出版社申报外向型图书项目,确定扶持和投资规模,确立未来的出版目标。集团明确将“外向出版”划为专门的一个出版业务板块,从团队组建、选题创意,到组织作者译者和宣传营销,全过程组织专门“流程”。为了不断提高团队的外向专业素质,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海外图书需求,集团每年派遣15名骨干编辑和管理人员到美国佩斯大学出版系研修,努力构建一支专业的“国际化部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举全社之力支持和加大图书对外推广工作的开展力度,确立了社领导亲自抓、第三图书中心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体制机制。设专人专职专岗,抽调骨干力量从事这项工作,设专人负责“对外推广工作小组”要求的各项工作;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有关业务培训、国际交流和图书对外推广前期准备及宣传工作,等等。
  其他各成员单位也开展了大量相关的工作,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国际化发展的短、中、长期“走出去”战略规划和战略部署,群策群力,把策划、编辑、发行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国际化战略之中,推行全员营销,并设专人专职从事版权销售工作。如[f1国国际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等单位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等单位设立了专项配套资金或奖励基金,用于支持、鼓励“走出去”工作。
  目前,参加“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已经从最初的20家发展到现在的29家,并还有许多出版集团、出版社要求加入。这表明,出版集团、出版社在“走出去”方面的市场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见表一)
  
  图书对外推广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促使越来越多的国际出版集团愿意与中国出版企业开展合作,许多国内出版企业抓住契机,充分借助同外大型出版集团在营销渠道、选题策划等方面的优势,与之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图书推广不断取得新突破,硕果累累。
  
  1 实物出口
  2008年,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所属的同图公司全年的实物出口贸易额达到了1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获得商务部文化产品出u奖励资金200万元,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美国百胜书店合作的“博库书城网络书店”在美国落地,图书贸易近50万美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口图书27979种,25万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口图书1000余万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广东出版集团图书出口近100万册,收入1500多万元。江西出版集团输出图书1467种,7808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实物出口销售码洋为2300万,利用本社网络销售114万实洋,得到商务部文化产品出口奖励50万元。
  
  2 版权贸易
  2008年,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共向海外输出版权1268项(不含港澳台地区),版权贸易总数虽然没有增加,但资助项目有所上升,共与境外80多家出版机构签订345项资助出版协议,涉及488种图书,资助金额超过1400万元。输出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也有较大提升,值得圈点的有:
  中国出版集团2008年推荐的外向型图书达到263种,比2007年增长了141%,输出的图书品种和影响十分突出,如集团所属中华书局的《于丹<论语>心得》已经卖到30个国家和地区,21个语种26个版本,仅英文版首付版税就达10万英镑,超过《狼图腾》,创历史新高。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麾下新世界出版社的《江边对话——一个无神论者与基督徒的友好对话》的版权,已经卖到美、德、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将中国的宗教政策这样的严肃话题以政府高官的身份,用对话的形式向世界阐释,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其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2008北京奥运建筑丛书》(10卷)已经输出了英、法文版权以及部分俄文版权。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朱永新教育文集》(10卷)由韩国语文学社在韩国出版,这是大规模反映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最新成果的论著首次输出。
  山东出版集团先后向美、英、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输出《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杨红缨亲子绘本》、《笑猫日记》等原创优秀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权的输出数量多且质量高。其反映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哲学和国情研究的高端著作、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构成版权输出的主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不仅在国内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与国外著名出版社合作进入西方主流渠道。
  
  3 合作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年共开展合作项目近百项:比较突出的有: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与日本、韩国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的“祈愿和平”绘本丛书,以“回顾二战,企望和平”为主题,邀请三国多位著名画家,共同创作12本图书,不仅选题好,还创造了一种好的合作模式
  浙江科技出版社与马里撒哈拉出版礼合作出版的《非洲地区常见病防治读本》一书,不仅为出版社打开了走人非洲图书市场的大门,也为中国与非洲加强合作,树立中国在非洲各国的良好形象做出了贡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米其林出版集刚合作推出的“中国指南”系列,目前已出版“米其林北京指南”,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策划的介绍当代中国的百册丛书,已经启动。
  北京出版社与兰登书屋合作的《北就2008奥运旅游指南》在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总部酒店等地亮相,受到海外媒体记者、运动员及奥运官员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芬兰创造力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的《创造力——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同步推出芬兰和瑞典文版。
  2007年,湖南出版集团与德国朔特音乐出版集团签订了合作出版《世界50部经典管弦乐》的合同,总金额达5500万元人民币。2008年双方又有新作品合作出版。此外,湖南出版集团采用共同投资、共同署名、共担风险的合作方式-j韩国阿里泉株式会社推出的《恰同学少年》、《爱城》等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泰国合作出版的《体验汉语》(泰语版)中小学教材,已经成功进入泰国中小学校,目前已有30万泰国中小学生使用该教材。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意大利欧联时报以及意大利出版社合作出版意大利语图书的合作平台正在搭建之中;与西班牙、日本、英国有关单位合作建立出版机构和合作平台的项目也在洽谈和落实之中。
  浙江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合作的《中国科技进展》丛书,计划出版150种,2008年出版了30种,并且发行到全世界的主流图书馆。
  
  4 境外直接出版
  在境外直接出版的前提是在海外建立出版机构, 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多有尝试。
  2008年,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在日本东京独资设立“科学f{_1版社东京分社”,该分社将致力于把中国优秀的科技出版物在日本以及日本以外的国家出版、发行,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版权贸易、进出口等业务。
  同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在美国投资成立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并成功收购北美具有中等规模的图书出版专业机构,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全部医学图书资产,这是我国在国外投资成立的第一家医学专业出版机构。
  中国出版集团在美国纽约设立分社之后,继续拓展海外渠道,在与澳大利亚、法国等合作建立m版公司后,叉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海外新华书店,该店图书由集团独家供货,并设有中国出版集团专柜,在海外读者中已初显影响。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继在美国创办出版社后,其收购法国百周年出版社、成立华语教学出版社伦敦分社的工作也进展顺利。
  湖南出版集团通过与韩国阿里泉株式会社签订股权并购战略合作协议,以购买股权的方式并购阿里泉株式会社。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欧洲时报签订了合资在巴黎建立出版社,出版法语图书的协议。
  
  积极探索“走出去”国际化战略
  
  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推动和支持下,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在加大“走出去”步伐的同时,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已初步总结ln比较清晰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1 利用国际各大书展展出产品,走向世界出版舞台
  近年来,许多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在一些重大的国际书展上,不仅印制精美的中英文宣传品和英文试图本,还单独设立展位,举办富有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2 既重视抓好外向型选题,也注重国际化水平的装帧设计
  如今,一些出版企业也开始选派美术编辑参加国际书展,让他们开拓视野,按国外的流行方式和水准对图书进行装帧设计。
  
  3 “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相结合。建设国际销售网络
  一是充分利用与海外出版机构所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借助他们的销售渠道来开展合作出版发行业务,逐步在国际市场树立自己的图书品牌,最终实现在国际图书市场上的销售目标:二是在国外直接建立自己的国际销售队伍和网络,使销售本土化。
  
  4 通过资本运作。实施本土化发展
  一是在国外成立出版分支机构,聘用外籍职员,实行属地化管理。二是通过并购国外图书公司股权,直接利用其出版资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5 多渠道多方式搭建“走出去”平台
  比如,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已经成为参与美国佩斯大学孔子学院建设的企业,人民卫生出版社已被获准在美国建设海外中医药孔子学院,出版机构可通过这样的文化教育机构更好地输出产品。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波兰马萨雷克出版社的合作不仅有版权贸易,还有印刷、培训等业务。
  
  6 开拓创新合作出版模式
  当前,出版企业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出版不再仅限于单纯的图书版权的引进、输出,而是开展从项目动议,到选题构思、图书编辑,甚至完成出版后全球营销的部署方案的全程合作。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发展远景
  
  图书“走出去”直接体现了出版业的国际参与能力,是一个国家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内容;今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深入地推进“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
  
  1 实物出口与版权贸易数量、质量并举
  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周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海外民众已从过去不了解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热衷于走近并渴望感受中国文化。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这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机会,实物出口、版权贸易既要注重提高数量,也要注重提升质量,扩大影响。
  
  2 加大合作出版与境外直接出版的力度
  以政府采购对国际合作项目进行扶持。今后,还将研究出台扶持国际合作项目的政策和具体形式,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国际合作的开展。
  同时,多形式多渠道鼓励、支持出版集团和小版社与国外出版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股权并购、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境外创办出版机构、书店,为中国主题图书最大限度地进入海外主流市场、获得国外受众的理解和认可创造更好的条件。
  
  3 力争在国际上推出一批有影响的著作
  邀请外国知名作家学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在国际上推出一批我们自己真正有影响的作品。近几年,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比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了美国学者库恩的《他改变了中国》、《中国三十年》。吉林出版集团出版了《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的新作《中国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毛泽东传》的作者特里尔撰写的《我与中国》也在紧锣密鼓的操作中。对于这样的出版项目,将给予大力的支持。
  
  4 进一步加大“走出去”扶持力度
  一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对列入国家涉外计划的重大出版,=[程和战略性投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二是落实和完善对赴海外经营的出版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三是加强与海关、银行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简化出版物出口报关、退税等手续,协调国内金融机构提供外向型出版企业、工程项目加快发展的信贷支持,为出口企业做好服务。四是对所得税实行先征后返,将返回的所得税用于建立对外出版基金。
  
  6 做好面向海外市场的宣传、推广和调研
  一是提高“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站和《China Book International》英文杂志的影响力。二是坚持举办外国专家顾问论坛,组建作家人才库和翻译专家组。i是委托有关研究所进行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出版、营销情况调研。
  
  7 全方位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首先,要推动包括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等各种形式出版物在内的全方位的“走出去”。其次,要从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国际合作三个方面,全面推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第三,要实现欧美、东欧、非洲、阿拉伯等多地区、多层次的“走出去”,并对于输出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项目优先给予资助。
其他文献
“在外向型出版工作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部始终站在前台,起着领头的作用,使处于自然状态的外向型出版逐步转变成自觉的行为。”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融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等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物资供应、对外贸易于一体的出版龙头企业。集团不仅是中国出版界唯一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出版集团,电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投资建设孔子学院的出版企业,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9年位居全
期刊
一家出版社的出版资源或日版权资源是否雄厚、是否专业、是否与众不同是版权输出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目前“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更为突出。  作为党和国家政治性公益性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一向以出版高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己任,将我国的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化的精品输到国外作为其“走出去”的定位目标。近几年来,人民社的“走出去”工作成效显著,已成功输出海外的500多种版权图书。这些图书在某种程度上均
期刊
对于英国市场而言,中英语言的沟通固然有极大的关系,但熟知英人阅读口味甚至激发阅读兴趣,恐怕更是关键。  2009年9月的第一周,当英国著名的文化类报纸《卫报》点名丹·布朗的《The LostSymbol》时,新闻可以链接到4月的“书市一周”,当时,《卫报》把丹·布朗的这本新书和于丹《Confucius from theHeart:Ancient Wisdom for Today’s World》(
期刊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外研社将以“出版为中心,以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为两翼,数字化出版,产学研结合”,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外语教育服务平台,做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出版社和中国化的国际出版社。  建社30年来,外研社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外研社奇迹”,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近,本刊记者对外研社社长于春迟进行了专访。于社长表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外研社将以“出版为中心,以教育培训和信
期刊
《中国印刷史》的英译称得上是以译事为桥梁的国学、译学及中外印刷史研究专家的一次规模性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华历史典籍和学术专著的翻译出版的一次有益尝试。  2008年5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委托我们承担一项艰巨任务——英译张秀民先生撰写、韩琦博士增订的专著《中国印刷史》。  这部书英译的难度非常高,因为它不仅是一部印刷史、一部书史,更是贯穿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专业性极强,包含了数以千计的专业术语和各类专
期刊
“中国图书走出去有很多新的模式。重要的是‘走出去’首先是积极开展交流,建立一个友好的交流平台,在双向、双方的项目合作中争取双赢。让外国人在合作中了解你,信任你,接受你,这样就有了合作基础。宣传了别人,也就宣传了自己。”  组建于2000年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以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为主业,同时经营物资贸易等业务,下属有109家企业法人单位。在图书“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浙江出
期刊
近几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探索性地实践了“走出去”工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清晰,逐步实现了由国内医药出版大社强社快速跻身世界医药出版大社强社之林的目标。  人民卫生出版社不仅仅是把“走出去”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来做,而是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抓好出版工程,把“走出去”作为走向国际市场、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措施。近几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探索性地实践了“走出去”工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清晰
期刊
《出版广角》15岁了。  在浩荡的历史面前,15年,微茫如沧海一粟,岁月总是疾驰向前,不可抗拒。  庆幸的是,在一本杂志的私人成长志里,15岁,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历史。感谢15年的时光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感谢路上不离不弃的同行者,不管你们为《出版广角》给出溢美的赞词或者善意的批评,我们都将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记住每一个关注和支持广角的名字,是你们让我们敬畏,让我们有更多的勇气笃定着我们对出版的
期刊
过去图书出版在传播领域中被讨论的范围太少,近年提出的文化产业,使图书出版业的地位提升,大家对于语文的发言语权与文化推动的特殊性更为重视。  华文出版有两个指称范围,第一种是华文语文的出版,平行输出:第二则是华文作品外译后的出版,华文外译本这也意味着我们所讨论的华文媒体市场有两个定义,一种是文化相近似、或者使用同样语言的区域消费,而另一种则是指文化相异对于引进的文化有认同的消费市场。  对华文出版生
期刊
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光阴荏苒,纪念过十周年的《出版广角》又迎来了十五周年庆典。五年前,我曾撰文评价《出版广角》:“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争鸣与批评”,今天看来,这句评语仍不过时,一本杂志应当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出版广角》创办于中国西南一隅的南宁,却并不拘泥于广西一地,而是把“广角镜”对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经过十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