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发展鼓与呼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份行业刊物的成功,在于能否成为行业信息的积聚、整合和传播中心,成为同仁及时、有用、可靠的信息交流平台。《出版广角》虽然地处中南一隅,其影响却波及全国,成为出版界同仁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成为业内人士熟悉而又亲切的文化符号。
  15年来《出版广角》一步一个脚印,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以其敏锐的信息触角和独特的专业视角,及时了解、掌握出版业的动向,关注出版产业的发展,关注出版改革领跑者的创新经验,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传播成功的模式,扩大成功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感受改革驿动、荟萃精英智慧、俯视风云变化的资讯平台。同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论坛等交流活动,为业内精英的碰撞智慧、激活思维、感受体验、结识朋友、交流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共享空间,在这个平台,从业人员得以了解、掌握到有关新闻出版的改革与发展的大势、得以分享业内人士的前瞻思维、科学理念、精彩观点,从中得到教益和启示。
  以文会友的志趣,使我从《出版广角》创办之日起,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她的众多铁杆作者(读者)的一员。15年来,在杂志编辑的激励下,我努力克服惰性,勤于思考,笨鸟先飞,我在为杂志提供文章的同时,也成杂志的受益者,从中分享到许多出版理论研究最新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在从信息不对称向信息对称的过程中,扩大了信息量,增加了知识储备,并以杂志为媒,结识了出版业的不少朋友,拥有了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了《出版广角》发展的见证人。
  《出版广角》15年发展的经历不同凡响,15年的建树可圈可点,15年的奉献有目共睹,15年的积累,为下一个15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出版广角》更好地发挥杂志的功能,把有限的版面与无限的活动空间结合起来,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扩大杂志的影响半径,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整合出版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造福于出版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并期望,《出版广角》的品牌影响力,将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而与日俱增。
其他文献
《中国印刷史》的英译称得上是以译事为桥梁的国学、译学及中外印刷史研究专家的一次规模性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华历史典籍和学术专著的翻译出版的一次有益尝试。  2008年5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委托我们承担一项艰巨任务——英译张秀民先生撰写、韩琦博士增订的专著《中国印刷史》。  这部书英译的难度非常高,因为它不仅是一部印刷史、一部书史,更是贯穿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专业性极强,包含了数以千计的专业术语和各类专
期刊
“中国图书走出去有很多新的模式。重要的是‘走出去’首先是积极开展交流,建立一个友好的交流平台,在双向、双方的项目合作中争取双赢。让外国人在合作中了解你,信任你,接受你,这样就有了合作基础。宣传了别人,也就宣传了自己。”  组建于2000年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以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为主业,同时经营物资贸易等业务,下属有109家企业法人单位。在图书“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浙江出
期刊
近几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探索性地实践了“走出去”工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清晰,逐步实现了由国内医药出版大社强社快速跻身世界医药出版大社强社之林的目标。  人民卫生出版社不仅仅是把“走出去”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来做,而是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抓好出版工程,把“走出去”作为走向国际市场、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措施。近几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探索性地实践了“走出去”工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清晰
期刊
《出版广角》15岁了。  在浩荡的历史面前,15年,微茫如沧海一粟,岁月总是疾驰向前,不可抗拒。  庆幸的是,在一本杂志的私人成长志里,15岁,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历史。感谢15年的时光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感谢路上不离不弃的同行者,不管你们为《出版广角》给出溢美的赞词或者善意的批评,我们都将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记住每一个关注和支持广角的名字,是你们让我们敬畏,让我们有更多的勇气笃定着我们对出版的
期刊
过去图书出版在传播领域中被讨论的范围太少,近年提出的文化产业,使图书出版业的地位提升,大家对于语文的发言语权与文化推动的特殊性更为重视。  华文出版有两个指称范围,第一种是华文语文的出版,平行输出:第二则是华文作品外译后的出版,华文外译本这也意味着我们所讨论的华文媒体市场有两个定义,一种是文化相近似、或者使用同样语言的区域消费,而另一种则是指文化相异对于引进的文化有认同的消费市场。  对华文出版生
期刊
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光阴荏苒,纪念过十周年的《出版广角》又迎来了十五周年庆典。五年前,我曾撰文评价《出版广角》:“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争鸣与批评”,今天看来,这句评语仍不过时,一本杂志应当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出版广角》创办于中国西南一隅的南宁,却并不拘泥于广西一地,而是把“广角镜”对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经过十五
期刊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正式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并成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  截至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共资助出版中国图书翻译项目990种,1381部,涉及36个国家,
期刊
15周年,算不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数字,既非成年又不到而立,但在当下这个以逐利为荣的时代,在充满了八卦与花边新闻的喧嚣中,这本围绕着出版产业老老实实做文章的文化月刊能孜孜不倦地坚守15年则着实不易,不仅守住了阵脚,还办得风生水起,更值得为她祝福。  广角是一种视野、一种胸襟:开阔、宽广。《出版广角》的“特稿”、“专题”与“新观察”等栏目就是这样一种胸襟与视野的集中展现。作为出版从业者,我们不时可以
期刊
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不断更新发展观念,深入挖掘版权资源。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构建中国图书出版和销售的立体化平台,扩大中国图书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加快中国图书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现阶段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方式主要以销售纸版图书的翻译版权为主,但是,随着全球化的科技进步和资源共享的不断发展,图书数字版权的销售应该引起版权销售人员足够的重视。
期刊
2005年以来的五年,既是中国出版业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也是《出版广角》沿着其“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的宗旨,继续艰辛探索,为中国出版而歌、为中国出版而泣的五年。总括《出版广角》的15年,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出版发展的脉络,可以深切地感受中国出版人为中国出版的改革发展倾注的心血,可以真情体验中国出版人十五年来的欢喜、悲苦和激情。  我眼中的《出版广角》是中国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号手。从创刊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