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发展策略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背景及概况, 通过对《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析,并提出了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城 住宅
  1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 以下简称生态城)指标体系中的规定,生态城内 100%的建筑均为绿色建筑。 为了规范对生态城绿色建筑的评价,规范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单位的行为,中新双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06,借鉴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系统( GREEN MARK)等国际先进经验,充分考虑生态城的实际, 总结了中新双方近年来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出《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以下简称《 评价标准》 以及《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并于 2009年 10 月 1 日正式实施。
  1.1基本内容
  《评价标准》由评价标准(总则、相关术语、具体条文、基本规定)、评价细则(具体阐述标准中涉及到的条文以及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要求指导)、评分表(评价施工过程、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效率)三个部分组成。本标准符合科学性的规律,从公共以及住宅建筑两类建筑入手,编制对应的评价指标,辅以不同的权重体系。其中,评价各级指标的项目都包括优选以及强制选项两种;对于中新天津生态城里建设的永久性建筑,此标准特别规定必须都是绿色建筑,且要符合所有强制选项要求,符合优选项目的则可以加分。从定性以及定量两方面划分措施项目,进行定性评价的措施项目,必须满足多个条款要求才能得分,判定为通过,否则不通过;进行定量评价的措施项目,则要根据计算公式来计算此项目的累计得分,可见,定量措施可以显示出各个项目之间细微的差异,从而保证评价过程更为科学,评价结果更为公平公正。
  1.2《评价标准》的特点
  (1)先进性和系统性。一级指标共六个,涉及到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其内容也包括了周期中的各方各面,六个指标彼此关联,系统性很强。同时,以环境指标为标准进行总体规划工作,以保证规划指标与环境指标相互对接、保持一致;此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并超出其规定的水平来制定的,还明确要求所有永久性的建筑都应为绿色建筑,旨在让中新天津生态城达到国际水准,成为典范。
  (2)实用性和引导性。本标准是在具体分析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实际情况,包括其所在区位的条件,开发、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等基础上制定的。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规划设计、竣工验收以及运用后三个阶段)设定出评价的节点,分别具体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始终没有脱离建设生态城的实际情况,以引导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管理运营等各个单位为宗旨,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创新,并对创新进行加分鼓励。
  (3)可操性与公正性。评定等级时,主要通过评分标准打分,同时采取定量措施来计算各个项目的累计分数,以体现各个建设方案的不同之处,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同时,评分体系由相关条文、细则以及评分表组成,评分体系较为完整;评价指标项目分强制以及优选两种,在强制项目评定出是否符合入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优选项目来评定获奖的等级,以保证评分过程清晰明了;此标准中的规定具体明确,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无论是规划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的单位,都可以以此为依据完成自查工作。
  1.3指标体系内涵
  《评价标准》中的指标体系特征内涵丰富,其中对目前评价绿色建筑的几个主要指标体系做了具体的对比和详尽的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在评价的一级指标中都对“室内的环境”、“室外的环境以及场地的环境”、“资源与材料”、“利用水资源和能源”等方面有所涉及。只是在管理运营以及涉及的创新度、操作性、成本考虑、耐久度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在《评价标准》中,对室外以及场地的环境做出了明文规定:利用好地下的空间、致力于改善环境和,同时要注意绿化建设,注意室外场地的通风以及交通组织,还要控制污染、灾害等。
  在材料和资源方面,《评价标准》中把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和施工现场 500 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 70%以上作为强制项内容。优选项中主要对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发现,该标准指标体系在参照国内外框架体系时,还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需要设计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项目和标准。而在欧美标准中则强调材料对生命周期的影响。运营阶段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对绿色建筑实现程度检验。除美国 LEED 评价体系外其他各国都依据本国特色设立了运营管理指标。这种设计是对早期设计和施工的检验,是前期评价工作的延伸检验。
  2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2.1构建多维度技术体系
  不同于传统建筑单一、独立以及相互割裂的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体系复合性叫强,多个维度彼此关联。具体分成3个层次:首先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其次是绿色建筑个体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最后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各方面构建出技术的综合体系。绿色建筑进行技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整个城市以及单体建筑,兼顾到建筑各阶段技术集成及其内部专业技术系统的不同。
  2.2走集成优化路线
  同时,在技术的组织方面,绿色建筑也存在方式上的变革。传统建筑的技术组织封闭且相互割裂,没有完整的体系,组织模式也没有模块化,而绿色建筑则可以实现这些目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项技术的作用,使其达成最佳状态。“技术集成度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优势的关键所在”。 如果只是分别对各部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反而容易降低,同时,在满足功能需求时,如果不做好技术的优选,不分主次地对各项技术做简单的叠加,也会使系统发生冲突,增加了成本。因此,绿色建筑的技术设计应当注重整合思想,同时注意优化集成技术的工作,以发挥出技术的最大效用。
  2.3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即在不大的区域中,将水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以及煤气、天然气等新能源加以利用,形成电、冷、热三联供的装置,再配以其他相关装置所组成的集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对能量的需求,使能源在用户端可以进行“梯级利用”,不浪费可用的能源。同时,分布式的能源系统具备环保性能,适应就地生产、供给能源的方式,能源的成本较低,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也能给用户提供比较宽泛的选择。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不仅在应对高峰期以及突发灾害时存在一定难度,而且传输能源的过程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以采暖供能为例,在我国的北方,冬季建筑物采暖的耗能达1.3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达1.9亿t,SO2约300多万t,烟尘30多万t,如果采用建筑物小规模联供技术, 相对于目前利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技术相比,污染物排放较少,有助于改善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 2006)[S] .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08).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对学生在求解2017年江苏高考物理第14题时存在的两点疑惑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是否做功的判断依据.
行走、说话等这些日常小动作都能释放能量,为了不被白白浪费,研究人员研发出五种巧妙的能源收集与利用装置.人行道、水管、手机和火车站的共同点是什么?答案:它们都是能量之
摘 要: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仅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较大影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怎样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本文从新课程理念、游戏入手、自主学习、任务驱动等方面对新课程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探究。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游戏入手 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
近年来,屡有学生沉迷网络、离家出走、漠视亲情、伤害他人或自己生命等现象发生,如花般鲜活生命的自我毁灭,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痛苦。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许多学生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特别是在手机普及以后,更是以迅雷之势连接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今天,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见,每个人都在通过手机来与他人进行
期刊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升起,它明亮、巨大、时刻温暖着我们,它给我们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石油和电这些能源是完全不能和太阳带给地球的无尽能源相提并论的.没有太阳,地球上
相当多职校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经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德育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将德育课上成纯粹的理论讲授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考核即考查审核之意,如今从行政事业单位到工厂、企业、部队,都很重视考核工作,没有考核就难分优劣,没有考核就不能准确地评价工作成就。老年大学要不要考核?回答当然是肯定
《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rn《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rn《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其他各门课程的综合
期刊
收入分享契约可以有效地改善分散式供应链结构下由激励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引起的供应链效率低下问题.首先分析了收入分享契约在对称信息下(包括集中控制及分散控制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