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适房悄悄地消失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13日晚,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宣布,“房妹”之父翟振锋已经涉嫌职务犯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随着这一事件的曝光,经济适用房再次被舆论推上“审判台”。
  自从经济适用房推出之日起,因为时常被曝出与腐败的牵连,围绕它的争议从未停止。在最近两年,随着住建部放开经济适用房在保障房中的建设比例要求,多地先后停建经适房。
  曾经被视为保障房建设主体和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经济适用房在公众眼中却似乎从未担负起这一重任。从其诞生至今不过十余年,在整个住房供应体系中,经济适用房已经从尴尬的主角位置上逐渐消失。
  地方经适房止步
  2012年,经济适用房遭遇全国范围的“阻击”。当年,广东、江西、河南等省已经明确停止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更多的地区则明确了以公租房、廉租房为重点进行保障房建设。
  2012年1月,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公布了《福州市“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其中明确提到,福州市将继续加大住房结构调整,保障范围适度扩大,重点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作为住房建设的重中之重”。此后,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在公开场合透露,从2013年开始市民将只能申请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两类保障房。
  同年2月,北京市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以租为主”的保障房方式,将大力发展公租房,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建设、分配、运营和管理。
  同年3月,广东省公布《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方案》。根据这一方案,除已批准立项的项目外,暂停新建经适房,将其供应对象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与北京一样,广东明确要建立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将全省现有的廉租住房、直管公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合并管理、并轨运行,只租不售。
  同年4月,江西省发布《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宣布从当年开始停止新建经适房和限价房,公租房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点。
  同年8月,河南省加入停建经济适用房的陣营。河南省住建厅宣布,将于2013年年底全部取消经济适用房,实行廉租房、公租房并轨的保障模式。
  同年9月,武汉市房管局负责人表示,2012年是武汉保障房体系转轨之年,租赁性保障将成武汉保障房主流。
  尽管当时中央部门并未就经济适用房做出明确的停建指令,但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选择“用脚投票”。
  争议不断
  经济适用房最早缘起于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提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的商品房,优先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这一表述确定了经济适用房的性质和功能。作为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利润率被严格控制在3%以内,其建设旨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发布。这份被视为“房改纲领”的文件,终结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使市场化成为住房建设的主题。
  这份文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的住宅供应体系,包括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向中低收入者供应经济适用房和向最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三个层次,并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改革目标。
  根据这一要求,经济适用房而非商品房将成为居民住房供应的主体,上述文件还明确了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承租廉租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
  但是,自诞生之日起,经济适用房就始终争议不断。中低收入难以界定、产权不明晰、住宅价格、户型有违政策初衷等问题成为舆论诟病的对象。更为致命的是,尽管各地根据中央要求制订了各种实施细则,但是经济适用房始终难免与公平问题、腐败问题联系在一起,“开宝马住经适房”成为一个撕不掉的标签。
  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建在郊区、性价比不高、政府投入不小、开发商却觉得利润不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一直进展缓慢。统计数据显示,从1999年至2009年,全国经济适用房在住房体系中的开发比例已从17%下降到了不足4%的水平。
  2005年,时任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李加林透露,从1992年开始,13年间,深圳只建了5. 86万套经济适用房,比重仅4. 5%。从数量上说,2005年对外销售的经济适用房有950套,与当年深圳商品房总销量(约1000万平方米,10万套左右)相比,仅占1%。而这一数字在新加坡高达80%,在香港亦有40%。
  与此相应的是,千人彻夜排队抢购经济适用房的场景时常在各地上演,如此情景,与当初所言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相距甚远。
  2004年5月12日,我国第一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施行。这一管理办法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做出了诸多详细规定,如第五条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第七条要求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计划、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储备,为逐年滚动开发创造条件。
  虽然有了法规,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尽管住建部屡屡强调审核和公示,但各地骗购等现象屡有发生。
  事实上,在此之前一年,中央对于经济适用房在整个住房供应体系中的定位已经发生改变。
  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压倒央行121号文件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件大事。当年6月,央行发布“121号文件”,要求商业银行落实房地产信贷政策防范信贷风险,旋即引来众地产大佬围攻;8月,建设部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将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改为“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布局转向
  2005年6月,新华社对全国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北京回龙观的怪现状进行了报道:一边是排队苦苦等待的无房和缺房户,一边是已售经济适用房出现近八成的出租率和高转售率。
  这次报道掀起了关于经济适用房存废之争最为激烈的一次辩论。在此之后,关于经适房应该退出的声音每过一段时间便甚嚣尘上,一直绵延至今。观点激烈者,如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经济适用房既不是一个好的政策,也不是一个好的制度”,“经济适用房存在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取消经济适用房”。
  对经济适用房的完全否认,住建部并不接受。2009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晰珉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经济适用房是现阶段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效方式”。
  不过,政策制定者亦不得不面对经适房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努力作出回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多次正面回应了关于经济适用房的腐败问题。他说:“开宝马去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现象发生过,说明我们在管理过程当中还有问题。”2010年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会上,他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的管理,但“不能因為经济适用房的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就停止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安排”。
  作为新的管理措施,自2010年开始陆续上市的“新经适房”以“共有产权”为特点:购房者仅享有60%~70%的有限产权,余下产权归政府持有,这项改变旨在控制经适房的随意转手牟利。
  面对汹涌的舆论,住建部甚至打算为经适房改名换姓。2011年9月,住建部副部长齐骥透露:“我们在想,最好把这名字(经适房)给改掉。”
  尽管官方并未宣布停建经济适用房,但不难看出近年来政策已逐渐改变,曾经作为保障房主体的经适房正在退出其从未真正担负起来的重要地位。
  2006年8月,建设部表示,经济适用房将一改以往出售的形式,面向低收入人群出租,租赁型经适房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廉租房、租赁型经适房及限价商品房三者将共同组成实物性的住宅保障。这成为保障房建设方向的重要转变。
  2009年,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公开表示,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决定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比例。这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必须占有固定比例的紧箍咒已经被摘除,廉租房、公租房有望成为保障房的主体。
  后来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内容也明确了这一转变。这一总领中国2011年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并总体布局为,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中高收入家庭,实行租赁与购买商品住房相结合的制度。
  2012年底,有媒体报道说,住建部正在统筹研究2013年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其主题为从产品类型和区域差异上为保障房做结构调整。调整的内容之一是,不断加大以公租房为主的租赁性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并将不断完善政策和管理机制以清除保障房的牟利空间。
其他文献
寒风呼啸,浦东南汇东滩禁猎区的石皮勒野外监测站一片萧瑟。大片湿地被抽干水分、干涸龟裂。  上海科技馆在芦苇丛中安放的高清摄像头已损坏多时,无人问津。原本通过视频传输,市民可以在科技馆的屏幕窗口看到东滩候鸟的实时动态画面,这一项目曾引发众多市民的观鸟热情。  而现在,即便修好了摄像头,市民们恐怕也无鸟可看了。  “有一群观鸟爱好者,每年过年都要开车带着摄影机从市区赶来,大年三十一早就等在这儿,因为过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4年11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  “民告官”在中国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依法治国的标志之一。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亦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背景下,被寄予厚望。  其间,一直被行政法学界强烈呼吁的行政法院设立问题再次被提出。  据新华社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时,
两年前,安阳市民王秋萍还是“百万富婆”,她是多家公司的“投资人”,每月光利息收入就多达六七万。如今,王秋萍却债务缠身,随身的提包里除了一堆花花绿绿的“借款合同”,就剩一只空荡荡的钱包,“你看,连买菜的钱都没有,真的是没法活了。”  而这一切,均源于王秋萍投资不慎:贪图高额利息,遭遇非法集资。  2010年7月份的一天,上街买菜的王秋萍遇到了以前的同事刘英,两人寒暄了几句,刘英就问他钱在哪里存着,并
岁末的几部中国大片我都看了,但印象最深的却是题材最不宏大、制作成本最低的《泰》。它没有许多中国大导演热衷的大手筆、大场面、大明星,却让人开心让人笑,觉得这张票买得值。我真心为它叫好。  它也让我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陪伴了日本老百姓差不多30年的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深受日本人喜爱的著名导演三田洋次在28年里共拍了48部《寅次郎故事》,不但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而且改变了日本人的娱乐观
随着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进入社区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中党员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党员进入社区后,为社区党员队伍增添了生机,他们也有比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可以充分依靠的中坚力量。但是,笔者调查了解到,有的社区党组织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只是把他们当作一般退休人员来看待,有的党员一年都不能过一次党组织生活。出于对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关心,有的企业退休老党员按自己在企业的经验,写出了数页的书面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谈到经济体制改革时,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以往的“基础性”上升为“决定性”。这一措辞上的变化,反映了新一届执政集体对市场机制功能的深刻理解、对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全面认识和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脉相的精准把握。  基础性,更强调的是必要性,“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  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只有坚决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灵活性和规范性,才有可能对外发出坚
现在我在高盛从事私人财富管理方面的工作。在这个追求效率、崇拜财富的地方,我一直以您教导的“兼庄静自得之精神,持操之在我之气概”为格言——周玥,香港,中国。  关于自由、生命与人性的普世价值的光亮,在我心中重新点燃,我甚至惊异于自己这样纯粹的信仰。现在我明白,它们来源于您的教诲,融化在血液之中——王云,匹兹堡,美国。  您就像漓江捕鱼的长者,既授吾辈以鱼(对语文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又授吾辈以渔(做学
在《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两个问题》(《人民日报》10月23日)那篇文章里,我对于那两个问题试提出初步的解决。现在再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中带有原则性的。  哲学命题的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  我们近几年来,在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中,对中国古代哲学似乎是否定的太多了一些,否定的多了,可继承的遗产也就少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作更全面的了解。  在中国哲学史中有些哲学命
五十年代,台湾号称“恐怖十年”,国民政府绝命挣扎,“检肃匪谍”辣手无情,大案一个连一个公布,士农工商党政军都不断有人涉及,罪案的发展和罪行的认定往往出人意料,“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也惊。”我在“敏感媒体”广播工作,每当看见文化界的人士被捕了,判刑了,甚至处死了(据报纸公布,十年间以文化人为主嫌的案子至少二十一案,总计处死三十五人,判囚三十二人,牵连被捕受审打入“列管名册”者不知多少人),更使
作为市场经济最广泛的企业主体形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数量最多、增速最快、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坚实根基,是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活力之源。  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国内许多小微企业也受此困扰,发展乏力。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如何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就此问题,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