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歷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消解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还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怀疑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扭曲。我们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通过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探索、营造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校园文化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004-02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
1.1 消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形成的唯一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的“告别革命”的观点,片面的认为革命是“以暴制暴”,是一部杀人史、血泪史。同时他们还肆意扭曲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所经历的曲折,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妄图通过网络等方式散播言论,混淆视听。大学生是受网络传播影响较大的群体,这种渗透会一定程度的消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瓦解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1.2 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怀疑。从五四运动开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并逐步实现了繁荣昌盛。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的错误领导,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甚至借“重新评价”之名,对党内领导人的一些功过评定极端化,片面的否定其历史功绩,并为一些反面人物翻案,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达到全盘“西化”中国的目的。任由这些言论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渗透,无疑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是巨大的,会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怀疑。
1.3 使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扭曲。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如今中国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历史的沉积。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都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今天,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以“标新立异”为旗,宣扬西方文化是“新”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旧”的。他们还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其内在机制是存在着严重问题的,自我修复是不可能的,只有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才能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大学生作为活跃在时代前沿的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也极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所宣扬的“新”外衣蒙蔽,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新”事物,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扭曲。
2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大学生群体的相应策略
2.1 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教学计划完整、教学内容系统的特点,完整系统的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认知,强化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价值认同。面对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切实发挥好它的作用。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应由“业务强”向“业务强+政治强”过度。教师在课堂上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全面阐释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储备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还肩负着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政治立场等基本素质,要对党和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制定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要对中国的历史有正确的认知和解读。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群体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政治素质不过硬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影响着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奋斗历程的认同程度。因此,要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实现教师队伍由“业务强”向“业务强+政治强”的过度。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应由“经典理论”向“经典理论+最新成果”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理论,又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范畴,又要做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最新理论成果的解读工作,使学生了解当下最新理论成果的真正内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和改革,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只有转变为“经典理论+最新成果”的结合,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满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更要客观辩证的学习中国的奋斗史,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应由“灌输式”向“灌输+参与”转变。所谓“灌输式”教学模式,是指单一的通过教师在课堂将知识以口述和板书的形式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必须发生转变。因此,应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灌输+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按照参与式教学的制定方法,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性高、时效性好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参与感,才能激发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2.2 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四项基本内容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风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成员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整个体系是一个结构严谨、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第一,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与危害,为稳固地位提供保障。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似是因为仅仅是观点立场不同,实则代表的是不同阶级或阶层不同的利益需要和政治诉求。因此,只有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本质内涵进行深入了解,探索它代表的具体利益需求和政治诉求,进而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从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避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受冲击和影响。只有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论证,才能为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提供保障,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普遍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从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第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我发展机制,为稳固地位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稳固其核心地位,关键在于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保持其理论魅力,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在于构建一套有效的自我发展机制。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展开理论研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地理论支撑,保持其理论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检验理论,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只有这样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我发展机制才是可行、有效的,才能稳健地推进其理论的创新,才能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
2.3 探索、营造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校园文化。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发展的作用,甚至能够通过潜移默化地精神熏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积极营造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成为了能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冲击的关键之举。
第一,积极营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术之风。良好的学术之风不仅有利于组建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更是打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的坚实基础。可是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科研工作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一些偏激的看法,这对健康校园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阻碍。因此,只有营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术之风,积极倡导以认真、严谨的态度面对学术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营造和建设能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第二,努力搭建“脍炙人口、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以其开放性、虚拟性、双向性,以及超大容量的信息流对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2]网络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一方面,要搭建以校园网为主阵地的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开展形式多样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搭建以微博、微信为媒介的网络平台。利用传播媒介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容易、更轻松的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应对来自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冲击,需要通过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营造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且能够抵制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策略来维护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参考文献
[1] 郭梦思.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演进与危害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1):253-254.
[2] 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122.
[3] 李慧娟, 彭晓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61-63.
[4] 柯健, 彭潤金. 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7(4):5-8.
[5] 王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1):38-39.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004-02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
1.1 消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形成的唯一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的“告别革命”的观点,片面的认为革命是“以暴制暴”,是一部杀人史、血泪史。同时他们还肆意扭曲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所经历的曲折,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妄图通过网络等方式散播言论,混淆视听。大学生是受网络传播影响较大的群体,这种渗透会一定程度的消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瓦解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1.2 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怀疑。从五四运动开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并逐步实现了繁荣昌盛。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的错误领导,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甚至借“重新评价”之名,对党内领导人的一些功过评定极端化,片面的否定其历史功绩,并为一些反面人物翻案,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达到全盘“西化”中国的目的。任由这些言论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渗透,无疑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是巨大的,会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怀疑。
1.3 使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扭曲。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如今中国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历史的沉积。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都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今天,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以“标新立异”为旗,宣扬西方文化是“新”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旧”的。他们还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其内在机制是存在着严重问题的,自我修复是不可能的,只有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才能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大学生作为活跃在时代前沿的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也极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所宣扬的“新”外衣蒙蔽,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新”事物,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扭曲。
2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大学生群体的相应策略
2.1 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教学计划完整、教学内容系统的特点,完整系统的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认知,强化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价值认同。面对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切实发挥好它的作用。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应由“业务强”向“业务强+政治强”过度。教师在课堂上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全面阐释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储备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还肩负着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政治立场等基本素质,要对党和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制定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要对中国的历史有正确的认知和解读。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群体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政治素质不过硬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影响着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奋斗历程的认同程度。因此,要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实现教师队伍由“业务强”向“业务强+政治强”的过度。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应由“经典理论”向“经典理论+最新成果”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理论,又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范畴,又要做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最新理论成果的解读工作,使学生了解当下最新理论成果的真正内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和改革,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只有转变为“经典理论+最新成果”的结合,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满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更要客观辩证的学习中国的奋斗史,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应由“灌输式”向“灌输+参与”转变。所谓“灌输式”教学模式,是指单一的通过教师在课堂将知识以口述和板书的形式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必须发生转变。因此,应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灌输+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按照参与式教学的制定方法,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性高、时效性好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参与感,才能激发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2.2 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四项基本内容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风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成员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整个体系是一个结构严谨、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第一,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与危害,为稳固地位提供保障。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似是因为仅仅是观点立场不同,实则代表的是不同阶级或阶层不同的利益需要和政治诉求。因此,只有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本质内涵进行深入了解,探索它代表的具体利益需求和政治诉求,进而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从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避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受冲击和影响。只有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论证,才能为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提供保障,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普遍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从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第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我发展机制,为稳固地位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稳固其核心地位,关键在于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保持其理论魅力,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在于构建一套有效的自我发展机制。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展开理论研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地理论支撑,保持其理论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检验理论,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只有这样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我发展机制才是可行、有效的,才能稳健地推进其理论的创新,才能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
2.3 探索、营造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校园文化。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发展的作用,甚至能够通过潜移默化地精神熏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积极营造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成为了能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冲击的关键之举。
第一,积极营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术之风。良好的学术之风不仅有利于组建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更是打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的坚实基础。可是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科研工作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一些偏激的看法,这对健康校园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阻碍。因此,只有营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术之风,积极倡导以认真、严谨的态度面对学术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营造和建设能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第二,努力搭建“脍炙人口、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以其开放性、虚拟性、双向性,以及超大容量的信息流对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2]网络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一方面,要搭建以校园网为主阵地的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开展形式多样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搭建以微博、微信为媒介的网络平台。利用传播媒介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容易、更轻松的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应对来自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冲击,需要通过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营造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且能够抵制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策略来维护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参考文献
[1] 郭梦思.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演进与危害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1):253-254.
[2] 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122.
[3] 李慧娟, 彭晓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61-63.
[4] 柯健, 彭潤金. 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7(4):5-8.
[5] 王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