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机械化栽培与贮藏技术

来源 :中国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播前准备
  
  1.1 速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并且3年以上未重茬栽培马铃薯的地块。前茬以麦类、豆类为好,不宜与茄科作物或块根作物轮作。马铃薯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在pH4.8-7.0之间,以pH5.5-6.0最为适宜。因此,盐碱重的地块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1.2 灌底墒水 来年计划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未进行秋耕的,应在入冬前茬地灌水或在第二年4月5日前灌水,蓄足底墒水,4月10日后可适墒耕翻整地,实现适期早播。
  1.3 整地 4月20日前后进行犁地整地,犁地深度要达到30cm,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最关键是犁地。整地结束后一定要糖哋镇压,以防墒情不足影响马铃薯播种和出苗,土壤墒情不足,出苗晚且不整齐,并且不能保证足够的蹲苗期。
  
  1.4 施足底肥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多。生产2000kg的块茎需N:10kg、p2O5:4kg,k2o:22kL换算成化肥为:尿素18.3kg,二铵8.7kg,硫酸钾22kg(氮磷肥不考虑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原有肥力,钾肥按土壤含钾量50%计算)。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重施底肥,早施追肥,重施底肥可把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氮肥施用要根据土壤肥力。不可盲目施入过多,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植株徒长、可把氮肥总量的2/3作基肥施入,留1/3作追肥。磷肥和钾肥一般作基肥施用。
  
  2 种薯的准备与处理
  
  2.1 种薯的贮藏 用做播种的种薯最好用一代种薯,不能用加工薯做种薯。种薯的质量关系到产量和病害发生的程度。种薯要贮藏好,温度保持在2-3℃,相对湿度90%,使块茎处于休眠状态。贮藏条件的好坏是提供健康种薯的先决条件。贮藏不好,易引起种薯的腐烂、失水、发芽,播后易造成烂种、烂芽,且生长势降低。种薯应选择幼龄薯和壮龄薯,因其休眠期长,长出的芽粗壮。老龄薯生长时间相对较短,长出的芽较细弱,块茎生活力衰退,不宜做种薯(老龄瞢特征:表皮粗糙老化,皮色暗淡,芽眼,顶部和脐部色浅甚至凸出)。
  
  2.2 晒薯 将贮藏的种薯在计划播种前20天左右出窖,把种薯摊放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或居室内有散射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并经常翻动。晒种时的环境条件是:白天保持15-20℃,夜间不能受冻,空气相对湿度以80-85%为好。经过晒种,种薯自身会产生赤霉素促使幼芽萌发,种薯中的淀粉可以流向幼芽供其生长,幼芽中产生的矮壮素可以保证其不徒长而变得短粗。如果温度达不到15℃,则不会有上述植物内源激素的大量产生,起不到晒种的效果。若是超过28℃,则幼芽变得细长且种薯内部变黑。另一方面,晒种能使种薯散失水分,保持块茎表面干燥,抑制病菌蔓延,减少腐烂,使出苗整齐一致。
  2.3 切块 在播前2-3天切块,切块大小以30-50g为宜,严禁切薄片,每块至少1-2个有生活力的芽眼,每公斤种薯切块不超过30块。切刀用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并轮换使用。若遇病薯、烂薯要将其剔除,再将切刀放入消毒液中消毒15分钟,使用另一把消过毒的切刀,切块后按50g甲基托布津:20g代森锰锌:930g滑石粉拌匀药粉,用4层窗纱折叠后将药粉放在窗纱上抖动,均匀撒在种块上,lkg药粉可拌种1吨。撒药后用木锨拌匀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2-3天后即可播种。种薯的芽眼呈逆时针旋转排列,切块时从脐部开始向上切,30-50克的小薯不用切快,利用好顶端优势。
  
  3、播种
  
  3.1 播期 当土壤10cm深处温度稳定在7℃以上时播种。中西线团场适播期在4月10日一20日。适期早播有利块茎早形成,提高产量。
  3.2 机械播种 推荐使用北京现代农庄1220型马铃薯点播机,该机型采用铁牛-55牵引,一个工作幅宽两行1.5m,株距16-18cm,行距70-75cm,播深8-10cm,一穴一株,亩用种量180-220ks。亩播种薯4900-5500个,每小时可播5亩地。或20M-2型马铃薯施肥点播机,可调行距60-80cm,株距15-22cm,播深13-15cm,每小时可播4-7亩。
  
  3.3 种肥 随机械播种带种肥,每亩尿素3kg,种肥与种薯一定要分开施入,应将施肥管延长12cm,使种薯与肥料间距最低保持10cm,否则易造成烧种。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 一般进行两次中耕,第一-次在现行苗齐后进行,约5月5日-15日,中耕深度10cm。第二次10-15天后进行。深度15cm,用小四轮中耕机作业,全生育期人工拔除株间杂草。
  
  4.2 培土及遣肥 机械播种属起垄栽培,在第二次中耕时进行浅培土,培土10-15cm。植株封垄以前起高垄培上,达到垄高30cm,底宽55cm。结合培土每亩追施尿素3kg。马铃薯追施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酌情施入,土壤肥力高,植株长势旺,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4.3 灌水 在植株开花前若土壤墒情好,一般不灌水,以防马铃薯徒长,马铃薯的大量需水期在开花期至块茎迅速膨大期,第一水应在马铃薯初花或盛花期,自第一花序开花就进入块茎形成增长期,是马铃薯水肥“临界”期,应掌握“头水紧,二水跟,三水浇了有收成”的栽培技术(一般每隔15天浇一次)。后期应根据土壤的干旱程度少浇勤浇。7月份应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保持20%左右(黑墒),但不能积水,否则块茎易腐烂甚至绝收。
  
  4.4 病虫害防治 我师马铃薯的常见病害有环腐病、黑茎病、疫病等,在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农用链霉素等药剂防治2-3次。
  地下害虫主要以地老虎为主,在苗期可用晶体敌百虫与炒熟的油葵或油渣拌成毒饵,傍晚在马铃薯根部投放,间隔10-20m一小堆,也可在马铃薯周围种植玉米诱集带捕杀成虫、卵和孵化的幼虫,有条件可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
  
  5 收获
  
  马铃薯块茎成熟的标志是茎叶枯黄,植株停止生长,块茎中的淀粉、蛋白质、灰分等于物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水分含量下降,薯皮粗糙老化,薯块容易脱落。收获采用1600型马铃薯起挖机,该机型筛土净,运作快,两行起挖,效率高,每台马铃薯挖掘机每天可收获100亩,收获时要严格剔除病、伤和虫咬的块茎,及时装筐或装袋运回,不能放在露地,更不能用发病的薯秧遮盖,要防止雨淋和曝晒,以免堆内发热腐烂和外部薯皮变绿。同时要注意先装运种薯后装运 商品薯,要轻装轻卸,不要使薯皮大量擦伤或碰伤,并应把种薯和商品薯分开存放,防止混杂。
  
  6 贮藏
  
  6.1 贮藏方法
  6.1.1 晾薯和选薯:入窖前堆放在室外背阴处晾15-20天,散失多余水分,降低呼吸热后再人窖,同时选出病,伤和虫咬的块茎,防止贮藏过程中发病。
  6.1.2 老窖消毒:新薯入窖前应把老窖打扫千净,并用来苏儿消毒灭菌,然后贮藏新薯。
  6.1.3 控制堆高:窖内堆放薯块的高度,因品种和窖的条件而异。地下或半地下窖堆放时,不耐藏的、易发芽的品种堆高为0.5-1m;耐贮藏、休眠期中等的品种堆高1.5-2m;耐贮藏、休眠期长的品种堆高2-3m。同时还要考虑贮藏窖的容积,贮藏量不能超过全窖容积的2/3,最好为1/2左右,以便管理。沟藏时薯堆高度以1米左右为宜,
  6.1.4 控制温,湿度:贮藏初期因薯块刚入窖,窖温和湿度可能高一些,这是正常现象,但一般不会超过20℃,20天后窖温下降,长期贮藏的块茎,温度在2℃-4℃之间最合适,这样块茎不会发芽,湿度维持在85%-90%为宜,可使块茎不致抽缩,保持新鲜状态。
  6.1.5 通风换气:不论固定窖或是沟藏,都必须有通风换气设施。把马铃薯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使新鲜空气进入薯堆,以保持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窖内二氧化碳过多不仅会影响种薯的发芽率,而且对人也不安全。
  6.1.6 覆盖散湿:块茎人窖后,在窖温降低时应在薯堆顶部覆盖一层干草或旧麻袋片(未盛装过马铃薯),使之吸湿,散发水分,因贮藏期间堆内块茎呼吸散发的水分常凝结在上层块茎上,即所谓出汗。加覆盖物吸湿散发水分,可防止上层块茎霉烂。
  
  6.2 分臭贮藏
  6.2.1 商品薯贮藏:主要指食用薯贮藏。食用薯贮藏除控制温、湿度外,应特别注意黑暗贮藏。在2-4℃低温下贮藏,淀粉可转化为糖,食用时甜味增加,不影响食用品质,如遇光照,表皮变绿产生龙葵素,对人体有害。
  6.2.2 加工薯贮藏:不论淀粉加工,全粉加工或炸片,炸条加工用的马铃薯,为了防止块茎发芽需低温贮藏在4℃左右,在加工前2-3周把准备加工的块茎放在15-20℃下进行处理,还原糖仍可逆转为淀粉,可减轻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6.3 贮藏窖
  6.3.1 对普通窖(1lm长×4m宽×2.5m深),在窖底和窖壁挖1条宽20cm、深20cm的小通风槽,用秸秆或枝柴盖上,然后再放薯块,这样可增加自然通风的效果。
  6.3.2 可建双筒井窖,加强窖内空气对流,使窖内空气新鲜,井便于调节温度和湿度。
  6.3.3 可建双门窑洞式窖,以增加窖内空气流通,并使块茎出入窖方便、安全。
  6.3.4 根据窖内温、湿度情况,配备移动式中小型风机或换气扇,不定期进行窖内强制通风,调节窖内的温度和湿度。
  6.3.5 根据经济力量,可建造有风机、主风道,分风道的水泥与砖石结构的永久性贮藏窖,再配备上垛机,输送机等,逐步建成现代化贮藏窖。
其他文献
1、霜霉病1.1危害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嫩茎、卷须和花梗。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摆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cm,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
1、苹果腐烂病    1,1为害症状 苹果树腐烂病有溃疡型、枝枯型两种。溃疡型病斑是冬春发病盛期和夏季在极度衰弱树上发生的典型症状。病斑最初在外表,不易被发现,揭开枝干表皮后,可见暗褐色湿润状小斑或黄褐色干斑,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在夏秋落皮层上出现稍带红褐色、稍湿润的小溃疡斑。边缘不整齐,一般2-3cm深,指甲-大小至几十厘米,腐烂,后干缩呈饼状,晚秋以后形成溃疡斑。枝枯型在春季2 5年生枝上出现病
期刊
所谓高效的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我对如何搞好高效课堂教学进行过一些尝试,也组织本教研组老师开展过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
马铃薯是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具有营养丰富、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在当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进程中,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选种不当及栽
在食品质量等级中,有机农产品是最好的。海南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是最有利于开发有机农产品的。  今天,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热带雨林深处,记者看到有机木瓜产品——“思如”牌有机木瓜。    有机木瓜产自深山    “有机食品的生产对空气、水源、土壤的要求都非常高,绝对不能有污染。”基地负责人陈钜威说:“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铅以及其它重金属,会对附近的农作物造成污染,因此,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所学校形象的定位和发展,首先看这所学校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反观笔者身边的许多教师,确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讲台上可歌可泣的人物。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只顾埋头于日常繁杂、低效的教学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不善于以理论指导实践,只教学而不研究,只凭经验而不思改革开拓”的层面上的话,将会大大阻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大大阻碍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6月1日起实施。食品安全法在安全监管体制,统一食品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食品添加剂管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以及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制度和处罚赔偿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质量安全由生产加工过程延展到田间生产,加强了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链条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对于果品生产者而言,如何选药、用药,确保生产过程规范用药,是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把书本知识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听明白。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真听讲.大量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活动越来越不被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把教学的重点落在“语文”本身,强调学生自主实践,关爱学生生命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1.充分尊重语文课堂的“生命”本位,致力学生的人文自悟,让生命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充实延续生命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