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教育照学生铿锵前行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回放:
  张洋,人如其名,个性张扬,那可是一个铁锤敲铜锣——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声名可谓“损满全班”:嘲笑同学、不完成作业、骂人、逃课等。在家里,老子天下第一,说一不二,稍微不如意就摔东西,威胁自己的爷爷奶奶,稍微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一般是“你管得着吗”;在学校,厌学、不思上进,顶撞老师是家常便饭,面对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也大多冷眼相向。总得来说,毫无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我决定从感恩入手帮助这个孩子。
  一、用主题班会唤醒顽心
  我特意为他召开了两次主题班会。第一次是观看演讲家邹越的《让世界充满爱》,让他在潸然泪下的氛围中体会父母、老师的恩情;第二次是《让感恩之花开在心田》,请班里其他同学讲述父母感动自己的点点滴滴,让他知道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目的便是唤醒他心灵深处曾经获得的丝丝感动,无限放大,直至温润整个心灵。欲“感恩”必先“知恩”,“知恩”方能“报恩”。
  二、用榜样力量感召心灵
  知恩图报,可如何报呢?我给他讲了我校曾获“青岛市十佳美德好少年”王淑乾的故事:一根根钢铁插进病腿时一声不吭,怕病床旁的爸爸担心;乘车去医院的路上不忘读书,怕耽误学业辜负老师的关心;病情稍微好点帮妈妈卖馒头,让妈妈更加省心。并给他读了王淑乾写的感恩故事《没有翅膀,照样飞翔》,让他明白了要常怀感恩之心,要让自己成为因自己的存在让别人感到温暖的人。
  三、用感恩之心诠释生命
  让学生“知情”易,“知理”难,或者说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有感恩之心?感恩不仅仅是对别人,更不仅仅是父母、老师、同学,感恩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是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表现,是一种积极健康、美好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知道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学会自尊;只有感恩,才能微笑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四、用具体活动实践感恩
  感恩不应只是“知情知理”,更应内化为一种品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我给他布置了一些伸手可及的任务:帮着刷一次碗,帮着洗一次衣服,帮着搬一次煤块,给劳累的妈妈写一封宽慰信等,把感恩变成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在一系列围绕感恩的活动开展之后,张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在家里开始和父母进行沟通,开始关心父母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学校里,不再和老师对着干,也不再欺负同学,甚至开始帮助同学,在学习上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案例分析:
  一、不管是父母或老师都给予了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却忽视了对孩子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的培养,导致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变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众人皆“坏”我独“好”的心理畸形。
  在和张洋谈话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他觉得爷爷奶奶的疼爱、老师同学的关心都是应该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并不需要付出什么就可以得到这一切。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究竟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如何给予孩子爱?
  二、感恩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张洋案例出现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缺失感恩教育的内容。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可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仍然停留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古语的单调宣扬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做细做实感恩教育,导致孩子背过这些话却不知道什么是恩、如何报恩。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不能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类似于“忆苦思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都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了。
  生命感悟:
  感恩应是生命的一种歌唱方式,从出生唱到死亡。因为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父母的养育、教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社会的关注、国家的恩泽、大自然的恩赐……都是伴随在我们生命长河之中的,是他们让我们感受着生命的美丽。因此拥有越多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便越和谐,生命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学会感恩。
  从今天起,用一颗真挚的心,诚心感恩。
  从今天起,让我们每一个人带着感恩的心,面向未来,春暖花开。
  ——熊嫣:《感恩》,《好家长》2007年第4期。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从而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课堂上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
期刊
摘 要:根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关键词: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户外游戏 体育游戏  科学家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期数的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四十分钟,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会出现不同的场面,课堂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这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适时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开展扎实训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
期刊
东晋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陶渊明在彭泽作了八十几天的县令后,决心再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并写下著名的《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辞官是因为官场的污浊,这已是共识。问题是:辞官之后的陶渊明是否找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他生活愉快吗?本文试着对归去来兮的情感旨归做更多层面的解读。  一、失落的文化巨人  导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陶渊明的早年也受过这种思想的影响,但
期刊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知识内容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科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和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灵活、发散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物理知识真挚浓厚的兴趣。下面根据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谈谈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
期刊
生活中每每被盛夏枝繁叶茂的树感动,总想这一派生意葱茏该是万千叶子的欢乐歌唱吧!多么希望自己的教学亦如这树,用热情、爱心、执着造根铸干,为每一位学生撑起梦想的绿意和人生的歌唱!回顾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朝朝暮暮,现将我的几许困惑、几许感慨、几许伤情、几许感动与各位同行共飨:  一、爱心为光,点亮每一隙阴暗和迷茫。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有一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母爱、父爱相
期刊
从教十二年来,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也干了好多年,在最近几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深深地感到了班务工作之繁杂、班级管理之重要、班风建设之关键。良好班风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素质之高低,下面是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身教胜于言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我从自我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
期刊
古人云:文以载道。韩愈也有言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可用之才,其品德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它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更是做人的工具,利用语文特有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得天独厚。以下是我在语文课堂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几点做法:  一、在诗文朗诵中感悟自然生活之美。  语文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新教材中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文
期刊
《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是一种以幼儿个体操作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动手操作贯穿在整个教学游戏过程中。这其中,一方面会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根据问题和任务的性质不同,发展的能力不相同,与游戏的目标相一致);另一方面,能帮助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梳理、提炼,使之概念化,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  思维游戏课程非常注重师生间的对话,对话中提问的分量又非常重,这就必然涉及到提问的技巧。小班使用
期刊
摘 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学生做人,既要用语言晓之以理,又要用表率导之以行,更重要的是以爱育爱。班主任也只有从内心真正做到理解、尊重、热爱、关心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才能做好学生工作,才能做学生的表率。当然,爱学生也需要技巧,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  关键词:班主任 爱护 学生 激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自从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教育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