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fe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关键词: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户外游戏 体育游戏
  科学家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期数的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儿发展的趋势。
  幼儿教育有其独特的独点,幼儿由于其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运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学家说:“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年幼儿童必然会从事游戏,它是“儿童的工作”,但又不同于“成人工作”。将游戏融入数学知识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
  1.结合角色游戏学数学。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创造性地反映其周围的现实生活。可通过角色游戏帮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在复习整点、半点时,可做游戏“报时”,一名幼儿戴上公鸡头饰,学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师扮演“太阳公公”,敲六下三角铁,其余幼儿扮演“时钟”,将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拨到12和6,表示6点钟。
  2.结合结构游戏学数学。结构游戏中,幼儿在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时,要接触到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以及空间方位等数学概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练这些概念,在游戏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让幼儿明确用了哪类积木或插塑,应该放在哪个方位,哪块应该放在上面,哪块应该放在下面,哪块放在中间,积木的形状是梯形、三角形、圆形还是正方形、菱形,让幼儿搭座“小木屋”等。借助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具、玩具,能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3.结合音乐游戏学数学。如:在复习“8的分成”时,我们可以做“拍拍奏奏”的音乐游戏。儿歌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每个摘了8个果,又有苹果又有梨。七个阿姨七个样,请你猜猜每个阿姨摘了几个苹果几个梨?请七个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分别用红、黄圆点卡片,摆出所摘苹果和梨的数目,并说出相应的组成形式,如第三个阿姨摘了3个苹果5个梨(●●●○○○○○),以此类推。
  4.结合智力游戏学数学。在智力游戏中,可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如:复习大于号、小于号时,把1-10的数字卡片按单数在上、双数在下摆成两排,教师说“5和2比”,全体幼儿边举“>”的卡片,边说5大于2。老师再说“4和7比”,幼儿边举起“<”,边说“4小于7”。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的世界的,由于年龄特点,孩子们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结合户外游戏学数学。我园幼儿大多数家庭来自农村。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在学习了数的组成后,让幼儿到户外活动时捡些小石子、小树叶或从家自带玉米、小麦、大豆粒等进行数的分合练习,让幼儿自己动手分一分,练习数的组成。在复习相邻数时,可以做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户外站成一排,每位幼儿胸前挂张数字卡片(1-10),老师边拍铃鼓边说:“嗨、嗨,快上来找好朋友。”老师用点兵点将的形式点到一名幼儿,幼儿大声报数:“我是×。”然后与这个数的相邻数一齐说:“嗨嗨,我是你的好朋友。”
  2.结合体育游戏学数学。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蹦蹦跳跳锻炼体质、提高技能、学得知识。在体育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进行“投球”比赛,比较远近。在复习10以内数的相邻数、序数、双数、单数时,可为每一位幼儿编上号,从小到大排成一横队。教师说:“请单数幼儿出列,然后再请双数幼儿出列。”“请比某数大1或小1的数(幼儿)出列。”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操作中学数学”向“社会情境中学数学”的理论。总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各类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数学知识,发挥创造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幼儿掌握得更牢固、扎实,从而达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2.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其他文献
在数学运算中,学生产生运算错误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而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很多同学考试发下卷子后,总是难免要一声叹息或者几声叹息。 “这么简单的计算我怎么居然算错了?!”“我怎么草稿纸上算对了,卷子上却写错了?!”……  很多同学都把正确率的欠缺归结为考试时自己的不小心、粗心大意, 并且还在心里把因为这种原因被扣掉的分加上去,心里想着我的水平应该是多少多少分。如果你常常这样做,那就大错
期刊
突破常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从题海大战中把同学们解救出来,是强化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教学变“讲”为“导”,激励创新  读书思考作笔记,遇到问题查书或请教他人,作业练习自我反馈,这是导学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把它引入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有利于革除数学脱离课本的弊端。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特点
期刊
临近期末,数学的新课程已经结束,接下来面临的是期末复习。复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回顾和巩固提高,是把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的过程。经过复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由于期末复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应该注意期末复习的有效性。  一、分析现状,制定计划。经过新课的学习,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大体有所了解。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
期刊
问题,是发展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设计一些具有开发学生智力而又难度适宜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去思考探索呢?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应当根据学科及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  下面就浅谈一下使本人受益的几种方法:  第一,观察法。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能不能精细地观察事物,是检验学生思维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多凭借教材,提
期刊
摘 要:新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是被忽视的,但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感角度,诗歌教学是需要被重视的。近几年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有关新诗阅读和鉴赏的考查也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从教学评价角度反观新诗教学现状,反思课堂教学,以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从而调整教学计划中新诗的教学比重。  关键词:新诗教学 教学评价 反观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这里的新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要适应新课改要求,就要选好教学切入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多种讨论教学法相结合,方能创设一个师生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活跃课堂 切入点 多媒体 讨论法  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死气沉沉,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考虑活跃语文课堂气氛的问题。如何活跃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我认为可以从以
期刊
屏幕上粉嫩雅洁的莲花,碧绿的叶子,晶莹如珠玑的露珠……富有磁性的女声在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周敦颐的《爱莲说》,美文在空气中流淌着,讲坛下,学生在思索,在品评,在讨论,在微笑,在欣赏,在创造……此情此景是一位教师在讲《爱莲说》的情境,真是润物细无声,令人心旷神怡,完全沉浸在美文中。  从教十四年来,我深深地感到,成功的语文教学的确是润物细无声,它是一种艺术、一种创造、一种享受、一种境界。  用润物细无声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的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便罢;但对于“读书无疑者”,教师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问什么,如何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动进行合理的课堂提问,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消除消
期刊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高中,生源状况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学生到了高三,学习的基础、学习的环境、学习的方法、加上心理压力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学习数学方面的适应能力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施教,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们对高三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根据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从而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课堂上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