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游戏课程中语言的灵活应用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是一种以幼儿个体操作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动手操作贯穿在整个教学游戏过程中。这其中,一方面会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根据问题和任务的性质不同,发展的能力不相同,与游戏的目标相一致);另一方面,能帮助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梳理、提炼,使之概念化,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
  思维游戏课程非常注重师生间的对话,对话中提问的分量又非常重,这就必然涉及到提问的技巧。小班使用提问要“先简后繁、一问一答一做”。问题要从简单、具体的问起,然后自然引入到相对复杂的问题;一次只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避免一次提出多个问题。如,老师问:“小白兔有几只耳朵呀?”幼儿回答:“两只。”老师说:“那我们学一学吧。”(带幼儿用手伸出两指在头上模仿。)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模仿也可以缓解他们因提问带来的紧张感。
  在思维游戏课程中,《小博士》这个游戏活动的目标是发展孩子的聚敛能力。聚敛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是人类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过程,它指的是根据给定的信息找到一个唯一可以确定的答案。这种聚敛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可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遵循一定的法则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挑战要小一些,因为法则会引导我们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或目标。但有些问题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没有法则或定理可以遵循,需要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小博士》就是这样的一个游戏。例如在拼图时,开始,我准备把如何拼出这个小博士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让他们以我的固定模式去拼这个拼图。可是我发现这样的语言提示是会影响孩子自己的思维模式的,于是,在这节课,我只是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小博士的拼图,可是需要你们去把它完整地拼好。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种拼图的方法。如:我班琪琪小朋友,她对拼图明显就是一个征服者,根本就不用看原来的样板,先拼四个角,再拼里面的内容,很快就把自己的拼图拼好了,还去帮别的小朋友。萱萱的方法更有意思,把原版图样放在下面,然后自己去找和原版图样一样的拼图一块块地拼。还有很多孩子的思维模式根本就不是老师固定的那个样子,他们反而把老师留的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如果我用语言硬性地要求孩子按照我的思维方式走,那么结果会是,全班孩子的思维都和老师的一样,那思维课程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因此这节课上,老师的提问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不能给孩子过多的提示,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教师的语言真的是一门技巧。
  其次,避免提问的模糊。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提问:“小朋友,小动物都吃些什么呀?”不仅孩子迷惑,我们也很难立即准确作答,因为这里的“动物”太概念化了,孩子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动物,这就是提出的问题太模糊。例如钓鱼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小鱼身上条纹的颜色、颜色的数量及排列顺序的不同,对其进行归类,从而发展幼儿对图形信息的评价能力。 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就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精心准备了珊瑚、海草等图片,准备了一个神奇海底世界的场景,让幼儿很快就跟随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述,进入游戏的情境中。在活动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将6种不同条纹的小鱼进行一一的辨认,而是选择两种条纹差异较大的小鱼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将观察的方法、顺序等信息渗透给幼儿,然后让其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吸收这些信息,这样为幼儿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定的时机。
  一、鼓励对提问的提问
  给孩子设置了问题后,孩子经常能就问题给我们一些反问或由此产生一些疑问,该怎样应对呢?应该肯定,孩子的反问或是疑问来自对问题的思考。如,当我们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说出各种鞋子的名称时,有的孩子就问:“什么鞋都行吗?”当我们表示肯定后,孩子的答案中就出现了“青蛙鞋”、“小狗鞋”、“大马鞋”等。可以想像,孩子的思维是不受常规限制的,当孩子提出疑问时,他们是在主动为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如果我们非要强调名称的准确性或者所谓属性的科学,我们就见不到如此精彩而富有情趣的答案了。
  二、倡导对提问的思考
  给出提问,就期待着答案。而我们常常为了尽快得到答案而容易忽略答案得出的一个关键步骤——思考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其间幼儿的思维速度也会有快有慢,因此,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使其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机会是必须的。有的老师每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都要后缀一句话:“看谁答(或想)得快!”快,固然可以反映或者锻炼一个人的思考速度,但是,当我们特意强调快与慢的时候,速度的竞争就成了不利于孩子思考的干扰因素,孩子往往由于求快而放弃思考,纷纷争先抢答,久而久之,反倒养成了不良的思维习惯。所以,引导孩子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且是有效的思考,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适宜思考的空间与时间。
  因此,同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进行提问。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一门非常大的科学,不是每名教师都能把握住孩子们的特点、做出恰当的提问,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摸索、思考。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的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便罢;但对于“读书无疑者”,教师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问什么,如何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动进行合理的课堂提问,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消除消
期刊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高中,生源状况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学生到了高三,学习的基础、学习的环境、学习的方法、加上心理压力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学习数学方面的适应能力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施教,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们对高三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根据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从而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课堂上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
期刊
摘 要:根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关键词: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户外游戏 体育游戏  科学家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期数的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四十分钟,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会出现不同的场面,课堂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这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适时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开展扎实训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
期刊
东晋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陶渊明在彭泽作了八十几天的县令后,决心再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并写下著名的《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辞官是因为官场的污浊,这已是共识。问题是:辞官之后的陶渊明是否找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他生活愉快吗?本文试着对归去来兮的情感旨归做更多层面的解读。  一、失落的文化巨人  导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陶渊明的早年也受过这种思想的影响,但
期刊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知识内容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科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和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灵活、发散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物理知识真挚浓厚的兴趣。下面根据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谈谈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
期刊
生活中每每被盛夏枝繁叶茂的树感动,总想这一派生意葱茏该是万千叶子的欢乐歌唱吧!多么希望自己的教学亦如这树,用热情、爱心、执着造根铸干,为每一位学生撑起梦想的绿意和人生的歌唱!回顾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朝朝暮暮,现将我的几许困惑、几许感慨、几许伤情、几许感动与各位同行共飨:  一、爱心为光,点亮每一隙阴暗和迷茫。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有一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母爱、父爱相
期刊
从教十二年来,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也干了好多年,在最近几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深深地感到了班务工作之繁杂、班级管理之重要、班风建设之关键。良好班风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素质之高低,下面是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身教胜于言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我从自我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
期刊
古人云:文以载道。韩愈也有言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可用之才,其品德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它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更是做人的工具,利用语文特有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得天独厚。以下是我在语文课堂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几点做法:  一、在诗文朗诵中感悟自然生活之美。  语文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新教材中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