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体能是战斗力的基石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23日,经总参谋部批准,新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以下简称《军人体能标准》)正式在全军颁发施行。这部法规的颁发施行,对增强全军官兵综合体能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前,就《军人体能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体能训练的有关问题,总参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军事体能研究中心教授孙学川少将,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请你谈一谈军事体能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1999年,军事体能概念由我们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过去,我军在对适应作战需求的生物学素质训练方面,主要是在共同科目设置“体育锻炼”,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少量的有军事特色的项目,比如5公里越野和400米障碍。但是,这些体育锻炼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尤其是不适应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求。现代战争中,战争环境越来越恶劣,战争样式越来越丰富,作战武器装备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往那些简单的体育锻炼,难以满足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必然需要一个能满足作战对生物学素质需求的训练体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军事体能”这个概念。
  问:什么是军事体能,为什么叫军事体能?军人应具备什么样的体能素质?
  答:军事体能是指军人为圆满完成遂行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生物学素质或能力,是一个融身体工作能力(体力)、大脑工作能力(脑力)和心理机能能力(心力)于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之所以称为“军事体能”就在于它具有满足军事斗争需求的内涵和属性,它不仅包含了一般竞技体育、健身运动领域里的基础体能要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为适应信息化战争战斗力构成新要求,它包含了为适应特殊作战环境、特定作战装备、特种作战样式所需求的特殊专业体能要素。
  体能素质是军人的第一生物学素质。一个合格的战斗员应当具备强壮的体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协调力,充沛的精力,包括大脑抗疲劳能力,坚韧的毅力,包括心理承受和适应力,高度的注意力,包括抗干扰能力,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灵活的时差适应能力,包括生物节奏调整能力以及快速掌握和熟练完成各自军事专业职责和技能的生物学能力。
  问:军事体能与一般体能的区别是什么?
  答:两者的最大区别是指向性,军事体能是为了满足作战任务的需求而进行的职业性训练,而一般的体能比如说竞技体育中的体能多指体力,不是一种综合素质,而我们军事体能是一种综合生物学理素质。第二个区别,从内涵上讲,军事体能包括体力、脑力、心力三项内容,而一般体能主要还是指体力,它包括在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中提到的体能,还有香港学术界提出的体适能。第三个区别是,在实施过程中,军事体能是强制性的、法规性的,而一般体能是自发性的、非强制性的。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军事体能是一种职业训练,其指导对象是战斗员,不是运动员,也不是一般的民众,所以要求又比一般的体能要特殊得多。
  问:现代战争与未来战争是以高科技为主题的战争,体能的作用还像昨日战争中那么重要吗?
  答:总的来说,体能是战斗过程中所发挥的战斗力效能,这是一致的。作战过程中,我们说的战斗力,我认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物本战斗力,一个是人本战斗力,物本战斗力是以武器装备为核心所构成的战斗力,人本战斗力是以战斗员的综合素质为核心所构成的战斗力,而战斗员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它的生物学素质也就是体能来实现。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以前的战争,体能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上看,它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现代战争和昨日战争有了质的不同,体能构成要素也就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例如,解放前战争时期,对体力的要求非常高,主要靠两条腿,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可见体力非常重要。在现代战争中体力仍然非常重要,比如,美军在伊拉克遇到沙尘暴住在野外,吃喝都成问题,没有坚强的体力是不行的。现代战争尤其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然要求以体力为基础、以脑力为核心、以心力为保障的体能要素,体力变成了一种基础,脑力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总体上说,体能在任何时期都是不可缺的。
  


  问:军事体能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吗?影响它内涵构成的因素是什么?
  答:军事体能的概念是稳定的,构成它的一些要素也是相对稳定的,而军事体能的外延是滚动发展的,它的考核标准也是滚动发展的。为什么?因为它的内容随着军事体能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训练内容不断丰富,训练模式必然要不断创新,和一些新作战模式、特种武器装备和特种作战环境相适应。而且,随着我军体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它的考核标准也将不断提高。还有,当它的测试方法随着科学测试仪器同时使用后,以往主观性很强的测试方法将会逐渐完善、变得更为客观,这也将是一个变化。当然影响这个发展的有一些因素,一个是军事斗争的需求,一个是科技发展,军事斗争对体能的需求是它的核心动力,科技发展的进步又为体能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问:军事体能训练与军事训练是一种什么关系?军事体能训练在军事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军事体能训练是治军之基,强军之要,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军事体能训练是部队军事训练、教育训练和军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以前,我军军事体能训练没有被纳入军事训练体系,那时只是把它认为一种体育锻炼,包括我们的军人体能锻炼标准,它只是指导性的。因此,我们改革第一阶段的特点,就是把军事体能训练由一般的体育锻炼发展成为由一种军事斗争需求的一种职业性训练。反过来,军事体能训练又是其他军事训练的一种生物学基础,如果战斗员没有体能这种生物学基础,智能、技能的学习也是不行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就必须科学把握军事体能训练与军事训练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军事体能训练在军事训练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问:军事体能训练与平时体育健身锻炼能合二为一吗?
  答:应该说目前的《军人体能标准》实现了这个目标,使体能训练与体育健身活动、满足任务需求与提高健康水平有机整合。严格说,体育锻炼和健身也是体能
  训练的一部分,尤其是它的基础体能训练,实际上采纳的就是体育锻炼的一些方式,所以说两者是一致的。通过我们这次修改,《军人体能标准》实现了两者的整合,既满足了军事斗争需求,又促进了身体健康。这也是我们训练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虽说两者能够合二为一,但是主次不一样。《军人体能标准》中的军人辅助体能,就是把平时的体育健身锻炼和军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训练、锻炼两张皮。
  问:说军事体能训练是一个新体系, 能简单的概括一下这个新体系的构成吗?
  答:我军曾在1989年和1994年制定和颁发了《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对提高广大官兵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1999年,为应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军和武警部队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深化全军军事训练内容体系改革”的热潮。作为这项跨世纪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延伸,构建了具有我军特色、适应“打赢”需要的新一代军事体能训练内容体系,首次制定和颁发了《军人体能标准》,标志着我军现代军事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经过多年改革创新,阶段性地实现了质的飞跃。2004年至2006年,建立和编修新一代《军人体能标准》的过程中,以任务需求和实战特点为牵引,形成了我军现行的《军人体能标准》。
  从大体框架来讲,军事体能训练体系包含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等内容。理论体系则包括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
  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以实战为牵引,积极推进体能训练整合,实现体能训练整体覆盖,不出现盲区,从而保障我军的整体体能水平和战斗力效能。
  总体原则是:面广、简易、实用、实战和“性别年龄线”原则。面广就是说体能训练要注意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基础体能要全面发展,因为现代战争对人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全面,偏了的话就不能满足作战任务的需要。简易是根据我军现有的训练保障条件和部队的训练实际情况确定的,体能训练不可能搞得特别复杂,保障条件也不能搞得太复杂。实用是因为我军承担了各种任务,如国防安全、处突、抗洪抢险、救灾、反恐、维和等,这就要求实用,要有培养战斗员的思想,不要用培养运动员的标准来培养战斗员,因此,以前那些表演性的内容基本上砍掉了。实战就是说我们训练内容一定要符合作战任务的需求,比如抗眩晕、400米障碍、高寒山地500米障碍等,这些体能训练课目都是为了提高实战能力。以性别和年龄为参照要素,确定受训者的体能训练内容和考核标准,是世界许多国家军队推行军人体能达标的一个成功经验和主干潮流。我军的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中和《军人体能标准》中,根据我军兵员的民族身体遗传特点和国际通用医学分类方法,按5岁年龄段距,将全军和武警部队60岁以下的现役人员分为8个年龄段,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制定了相应的训练项目和考核标准。
  内容体系主要有四项:一是项目内容,目前基础体能5项,专业体能48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实行基础统一、专业分流,这一点是我军走在外军前面。基础统一就是指基础体能全军一致,陆海空军、二炮部队和预备役部队都一样要求。专业分流则是指根据各军兵种和各个作战区域执行作战任务的需求进行选择专业体能项目。二是考核标准,三是测试方法,四是保障条件。
  问:都说你是全军军事体能研究的领军人物。那么我们想从事这项工作的应该是一个团队,不仅仅是体能研究中心。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答:从事这项工作是一个大团队。军事体能走到今天,首先是总部尤其是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的领导和高参在深入研究,能达到今天的三军整合,跟他们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掌控是分不开的,他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部队,在体能训练的研究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武警的300米障碍训练,这是专门为了适应特警的作战需要,这是一个成果,其他军兵种的成果还有很多;第三是我所在的科研团队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实现了总部提出的战略构想,其中也得到了其他科研院所的协助。
  


  问:已经正式颁发的《军人体能标准》(2006年版)是在《军人体能标准》(2004年试行版)的基础上产生的。重要的修改点有哪些?其修订原则是什么?
  答:修改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即,体系结构、项目内容、考核标准、测试方法。本次修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扩大范围、覆盖全军,60岁以下的每个军人都有自己的训练内容和具体标准。
  修改原则就是适应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另外,就是适应作战的需求。为什么?就是现在都是立体作战和联合作战,对各参战的军兵种整体的体能标准有了很高的要求,通过这次修改把整体体能统一起来,使全军整体体能效率大大提高。再者,就是我军的实际需要,同样离不开我军当前体能训练的实际情况。
  问:这个标准实施起来有难点吗?
  答:标准实施过程中确实有难点:一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群训练条件不同,比如运输保障部队,长期出车执勤,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实施训练。二是认识上需要加强,毕竟我们现在还没有把体能训练和晋职晋衔挂钩。三是难在标准上,特别涉及到年龄段,比如说49岁和50岁,虽差一岁,却处在两个考核年龄段。四是创新后的测试器材和方法还需进一步推广,有些体能项目好练不好测,比如俯卧撑,我们就要依靠科技实力解决这类问题并加以推广。最后一个难点就是科学化训练问题,这需要加大科学化组训力度,组织送科技到部队。
  问:你是专家,《军人体能标准》(2006年版)的实施会给部队带来什么?请你做一个预测。
  答:一是我军整体体能的战斗力效益将有一个显著的提高;二是我军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三是我军的整体体能水平将明显高出大众,高出全国民众水平至少lO%;四是我军适应作战需求程度将显著提高,即适应特种训练环境、特种作战武器以及特种作战样式的能力;五是我军的军人形象将通过体能训练,将会得到一个明显的提升。
  问:国外军事体能训练的现状如何?与美国相比。中国军事体能训练表现出的优长和不足各是什么?
  答:我想强调的是,外军对体能训练非常重视,在法规制度建设上非常成熟。他们把体能作为一个硬杠杠,使体能训练与是否符合服役资格相挂钩。目前,这应该是我军与外军在重视体能训练方面最大的差距。另外,外军部队训练抓落实抓的非常好。第三,外军的体能训练能紧扣军事斗争需求。第四,外军的系统化科学化训练程度比较高。
  我军体能训练尽管正式提出才短短7年,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率先初步实现了三军体能训练的整合,即陆、海、空、武警、二炮、预备役部队、科研实验部队七个军兵种体能训练的整合。目前,美军还没有达到全军的一致性,他们现在大概有三分之二的项目整合了,还有一些项目没有整合。第二个优势就是我们解决了体能训练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全军体能训练的共性与各军兵种对体能训练需求的个性。另外,我们有些分队的训练素质与美军相比还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柔韧性和灵活性等,但是耐力素质等方面却有差距。我们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把体能训练作为一个硬杠杠,这是我军当前的现状决定的,但也应看到,我军的体能训练也在逐渐进步。前段时间,总政出了一个文件,其中的第六条就对军官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明确标准,当然这是在法规制度上有一点差距。再一个,就是我们的训练内容,尤其在脑力和心理训练方面还比较薄弱,还要进行发展。第三就是我们的考核标准,总体水平比美军低。还有一个,我军的整体训练保障程度还不是太高,专业体能训练项目还不够丰富,需要不断的充实。
其他文献
那一天,血比花红  李 雷    那一天,阳光热烈。比阳光更热烈的是新兵李雷的心。因为这个年轻的侦察兵将要和老兵们在同一个操场上角逐,看看谁英雄谁好汉,看看谁是真正的侦察兵。  那一天,我入伍才五个月零三天,仅为了能参加师里组织的比武,我就激动不已,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因为我觉得虽然自己入伍才五个月,但同样有勇夺第一的可能。  那一天,军装比树更绿,队列比墙还要整齐。军乐声在那一天成为我的世界里
期刊
11月,北方已是寒风袭人,而南国广州却还温暖如春。  乘坐北京至广州的航班,一走出白云机场,穿着厚重冬衣的记者立马就被周围弥漫的热气熏得躁动起来,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说来也巧,这个月,恰逢解放军总参谋部向全军正式颁发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简称“新军标”),这标志着我军体能训练实现了由一般性体育锻炼向职业性军事体能训练的转变。在解放军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这个我军军事体能训练的
期刊
[人物小传]  陈凌,湖南益阳人,1964年3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1984年5月入党,本科学历,空军上校军衔。历任学员、排长、指导员、副营长、装备处长、参谋长、副旅长等职务,现任成空导弹某团团长。先后被评为空军百名优秀基层主官、全军首届优秀指挥军官,3次荣立三等功。    那是1980年12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漫天的上午。刚刚从地方考入空军导弹学院4个月的我和战友们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战术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体能训练发展进程可简要分为3个历史时期:即《劳卫制》达标时期、体育锻炼达标时期以及体能训练达标时期。  《劳卫制》达标时期(1954~1963年)1954年第一次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生》体育制度暂行条例(简称《劳卫制》),195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劳卫制》,并在全国的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等各行业、部门中推行。当时在全国掀起了《劳卫制》达标的热潮。  体育锻炼达标时期(19
期刊
地铺情愫  北 乔    我当新兵时,一个新兵连一间大房子,从连长到新兵,都睡地铺,谁也不例外。房子,据说原是仓库,挺大的。那地铺一个挨着一个,一溜下来,足有四十米,自南向北排成了四长溜。地铺的结构颇有章法,由下向上,依次是砖头、木板、棕垫、垫被,最上面是清一色的白床单。地铺的排列也很讲究,一溜为一个排、十个铺位为一个班。紧靠门口的是连干部,与窗户做邻居的都是排长和班长。其实不用细说,一看被子的颜
期刊
体能是智能和技能的载体,军人不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就无法适应残酷的战场环境。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官兵体能训练,把体能达标作为军人的最低职业要求,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使军人体能训练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美军]美军认为,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训练达到和保持高水平的军人体能,加强战斗准备,同时体能训练为促进军人掌握军事技能服务。美军要求整个陆军,包括所有的士兵、所有职能部门、所
期刊
数字化体能的魅力究竟在哪?如何在平原上锤炼高原抗缺氧本领?怎样在地面上练出渡海抗眩晕能力?隆冬时节,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我军第一个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零距离”地进行了一些探访和体验。    军事体能“智能机考”    记者走进军事体能测评中心,在被誉为“我军数字化体能训练的开拓者”、体能研究中心主任孙学川教授的带领下,亲睹了一次“新军标”规定的基础性体能项目考核。测评室里窗明几净,目光所及全
期刊
2001年夏的一天,刘国华调入兰州军区某通信总站担任主任。  上任不到一个礼拜,听说总站承担着数千公里横贯大漠、荒原、深山的国防光缆养护任务,在线路关键的部位上,有9个夫妻哨所常年负责着通信的中继和光缆的维护,最远的哨所距机关超过了1000公里,最近的也有200多公里。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看看那些生活在荒山野岭的特殊夫妻。从此,他与这些夫妻哨所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那天正午时分,秦岭山里的太阳很毒。
期刊
★春日的营盘,陪伴一生的美好,夏日的迷彩,陪伴一生的浪漫;秋日的点兵,陪伴一生的梦想;冬日的号角,陪伴一生的知音。军营四季的祝福,陪伴天下百姓的平安。  ——65549部队政治处宣传股 聂 丰    ★你是一座熔炉,我是一块毛坯,军营啊,你给了我坚韧的品质,无穷的力量;你是一座大学,我是一名学生,军营啊,你给了我战士的本领,国防的学问。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14队 刘俊韬    ★训练场做纸,钢
期刊
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后勤指挥学院,是全军中级后勤指挥、管理人才的培训基地。在校园的最西端,矗立着一座神奇的建筑,在这里,能模拟逼真的战场,在这里,能开展多层次的对抗;在这里,能进行多种战法的评估……  这就是该学院不久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后勤指挥模拟训练中心。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蕴藏着无限奥妙的大楼,目睹了后勤指挥官们在虚拟战场上演练信息化战争的一幕幕精彩场景。    奏响战争的“交响乐”    现场目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