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血比花红(一组)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m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天,血比花红
  李 雷
  
  那一天,阳光热烈。比阳光更热烈的是新兵李雷的心。因为这个年轻的侦察兵将要和老兵们在同一个操场上角逐,看看谁英雄谁好汉,看看谁是真正的侦察兵。
  那一天,我入伍才五个月零三天,仅为了能参加师里组织的比武,我就激动不已,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因为我觉得虽然自己入伍才五个月,但同样有勇夺第一的可能。
  那一天,军装比树更绿,队列比墙还要整齐。军乐声在那一天成为我的世界里最美妙的音乐,我们的歌声在那一天里比惊雷更响亮,比百灵更动听,比万马奔腾雄壮,比大提琴合奏深沉。当我注目猎猎走过的军旗时,我知道我迎来的是崭新的生活和人生;当我高喊首长好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个士兵惊心动魄的神圣与光荣——因为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传奇的战士,一个钢铁的战士。虽然硝烟早已散去枪炮不再嘶鸣,但是那块弹片却仍然留在他的体内,钢化着他的骨骼和精神,医生说,那钢铁将伴他一生。和这样的一位军人对视,如果你的血是冷的,你的血要升温,如果你的血是热的,你的血要沸腾。就是这位首长,在其他首长提出建军节放假比武向后顺延的时候,他说军人的节日应该是角逐和磨砺,而不是休息和放松。
  那一天的风比任何一天的风都凉爽,吹得苞米的宽大叶子窃窃私语,吹得白杨的圆叶子在轻声歌唱,它拂在我的脸上,让我感觉世界真是清凉心情真是舒畅,我甚至又想:这样的日子里,每一个人都应该生长出一双翅膀。在发令枪响过之后,我用奔跑取代自己的浪漫抒情和感慨,我用汗水浇灌自己的信念之树。汗水很快湿透了我的衣背,两条腿很快像钢铁一样沉重僵硬,胸腔里像是有无数的绳子在扯动,口腔里好像随时都可以喷吐出熊熊燃烧的火焰。白杨树行开始晃动,苞米地开始荡起波澜,战友们的身影开始朦胧遥远,我觉得环境虚幻起来,脑海里闪现着一个又一个的电影画面:远远的楼房可是南昌的城楼?苞米地的碧波间可藏着渡江侦察员们的小船?遥遥的蓝天下,是不是有志愿军战士和朝鲜阿妈妮的笑脸?
  我的脚步很沉重,但是我的脚步很扎实,大地震击我的脚板,并把这震荡传到我的胸口和心底。尖锐的疼痛让我清醒,让我回到现实。疼痛来得很突然,疼痛来自脚底,那是我和祖国大地最接近的地方。我慢慢地蹲下来,我的汗水雨一样浸入我的眼睛,我的眼睛有些涩,有些酸,我的汗水从我的脸上走过,滴落在微微腾起烟尘的土道上。我左膝跪下,左脚反过来,我看见一块蓝色的玻璃嵌在黑色的胶鞋底上。阳光照在蓝色的玻璃上,闪着嘲笑一般的光。我看见有红色的血从玻璃与鞋底的结合部渗出。我咬着牙看着它们,直到觉得两腮的肌肉有些麻。我深呼吸一口,然后伸手拔掉了那片玻璃,刹那间的感觉在疼痛与幸福之间。随手扔了玻璃,我扫一眼脚底越涌越快的红色泉眼,然后坚定地站起身来。额上的汗更密了,我用手背擦了擦。这个时候,我再次感到风的轻柔,并且闻到苞米地的清香。我回头看了看,我的身后已经看不到有人了。我知道,除了咬着牙前进,我别无选择。
  那一天的记忆从此处开始有点模糊,我记得有很多的锣鼓声和掌声,有很多的称赞声和叫喊声。当然在这些之前还有唏嘘声。我记得在我到达终点之后是连长和一个老兵架着我去的医院,我记得在我到达终点之前那个钢铁般的首长大声地不许人把我扶到终点,但是在我往医院去的路上,他却追过来握了握我的手还轻轻地在我的胸口捶了一拳。我记得医院的味道十分特别气氛很是压抑,所以在第二天下午我坚持又到了广阔的训练场。我看见一排排的战友站到了领奖台上,他们胸前的红花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却比太阳更耀眼。钢铁般的首长最后单独讲话,他说最红的红花生长在新兵李雷的脚上。所有的目光都看向我。我低下头,我的脸比心中的兴奋更炙热。
  事情过去了太多的年头,我不知道那位首长现在如何,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身体融化了钢铁。也不会忘记他给我的最高的赞扬。
  那一天已经深入我的记忆和血液,虽然我已经脱下了军装。我不会忘记那一天我的鲜血将我的脚染红,将我普通军人的身份擦亮,变成一个受到所有战友尊敬的士兵。
  那一天,我没有立功,但是我相信我的血与南昌城头上先烈们的血有着同样的浓度和同样的颜色。并且,我以此为自豪。
  现在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热爱和平,但我怀念真正改变我人生的那一天,而且,为了和平,我永远不会拒绝流血的光荣。
  
  情感酵母与生命底片
  吴国平
  
  有关八一期间的活动,实际上在八一之前就结束了,所以,八一这一天恰恰是最轻松的时候。这一天,有关八一节的短信特别多:“一首军歌,情意悠悠;一段军旅,天长地久;一群战友,知心牵手;一个军礼,情涌心头。”这条短信可能是今年八一节我收到的最多的一条,算来不下十人发给了我,简直可以看作是一种流行。但我一次次读来,丝毫没有制造和重复之感。相反,在反复的阅读中,思想仿佛被许多只手一次次拉了过去,拉到了那些个朴素、单纯和美好的从前。
  我想起了到连队后我的第一个指导员。那是一个个子不高的湖南人,严肃、敏捷而又锋利。我们的营房后面是一片栽种着相思树的坟地,在最初的日子里,新兵们没有发现其中的诗意,感到更多的是一种恐惧。黑夜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强化了这个心理和气氛,使得少数缺乏见识的人总是一惊一乍。于是,那个小个子的湖南人便凶狠地说:“大惊小怪,当兵打仗的人怕什么?再怕,我到外面拎一个死人头骷髅来放在你的枕头前,看你怕不怕!”胆子就这么被吓大了,一年后,当我们夜里训练,在阴森的坟地里绕来绕去“找点”的时候,感到先前曾经有过的害怕,的确是小儿科……
  我想起我的第一个连长,那是一个亲切和蔼的大叔,络腮胡子,微驼着背,跑步的时候,双臂夹得很紧,模样有些滑稽,但十分认真。连队每天早晨出操,天蒙蒙亮,他总是第一个到,扎着腰带,站在操场的中央。全连跑步走的时候,他在最前面,队伍跟在后面,他常常会从前面倒着跑到后面来,或者侧过身来,把队伍让过去,在原地踏步,以检验队伍是否整齐。这个文化不高的农民式的军人,却十分喜欢我那非常小资式咬文嚼字的文章,凡要到团里发言,必要我行文。有一次团里开大会,他在上面振振有辞,我却在下面惴惴不安,时时感到那些不合时宜的文字在极其敏感地敲击着我的神经。可他却念得有板有眼、酣畅淋漓。回到连队后,他还大肆地把我表扬了一番,让我又飘飘然起来。可以肯定,他是促使我最终走上写作之路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我当新兵的第一年里,就认定我将来是一个作家。
  我想起我们全班的战友们。班长微胖,但极为干练,遇事很有主见,且雷厉风行,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副班长个子小巧,脸色黝黑,非常老练和精明,似乎无所不知。我们常常向他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位清秀灵巧的浙江兵身上永远是干干净净的,他教我如何洗衣服领子,如何把被子叠得更为方块,如何在站岗的时候不犯困等等等等。我现在掌握的生活常识,许多是从他那里学的。那位山东兵,一根筋,一口的山东话,把树叫“副”,教了一千遍也教不会。但人却十分的实诚和勤奋。反应慢,训练老是拖后腿,领导只好叫他去烧饭,饭也烧不好,就叫他去养猪。这下对上了路子,他把几十头猪和自己都养得膘肥体壮。结果,他是我们这批兵中第一个荣立三等功的人……
  三十年过去了,战友们早已各奔东西。可那个连队、那片相思林、那群战友,以及由此组成的那个具有青春气息的氛围,永远都完整地存放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情感的酵母和生命的底色。我相信我的那些多年未见的战友们也会是如此,曾经有过的那些,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珍视的一部分。虽然注定很难再见,或许,即便见到了,也可能由于岁月沧桑的变化,难以相认了。但我固执地认为,我们始终在进行着一种比实际的见面更为美妙的神交。感谢八一节。伟大的八一节,是军人们,确切地说,是曾在军旅的战友们情感的纽带,它让我们在这一天,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战友们,想想他们的音容笑貌,想想发生在我们之间的那些青春故事……
  “一杆钢枪,紧紧握在手;一面旗帜,飘扬在心头;一支队伍,风里雨里走;一段岁月,热血铸春秋;一首军歌,总也唱不够;一声军号,回响那么久;一群战友,依依难分手;一个军礼,双眼热泪流。”这是我受上面那条短信的启发创作的一首新歌。在此,我把它送过曾在军旅的人们,表达我对他们最为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责任编辑/王南方
其他文献
新时代的“新好班长”是被贴上标签的“80后”和传统好班长的“混合体”与“化合物”。他们仍然扮演着“军中之母”的角色,只是有了新的形式和内涵。新好班长不用像老黄牛那样也能赢得尊重,不用整天端着架子板着脸不苟言笑也能建立威信。新好班长阳光、率真,在讲究共性的集体里有着自己的个性。他们用人文关怀构建个人品牌,他们工作上干得开、生活中玩得开,放得开。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清新的工作作风构成新时代好班长的独特魅力
期刊
我背着行囊,跳下接站的解放大卡车,站在一幢破旧的大楼前。  没有进入那所陆军学院,就听说了有关那“亚洲第一长廊”的故事,眼前的这幢大楼,就是所听说的被称作“亚洲第一长廊”的建筑物了。具体到底能否称得上“亚洲第一长廊”,还真无法考究,不过那是上世纪40年代日军建造的建筑物,曲曲折折的,据说有一千三百多米,反正最少也有一千米。  扛着沉重的麻袋,走在曲折阴暗的走廊里(因为刚到还没安照明灯),阴森森的感
期刊
十五年前,我入伍来到西部边疆的武警交通部队,成为了一名筑路架桥的工程兵。在新兵连,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还有些腼腆。在班务会上发言,一口一个“饿(我)”的陕西方言,时常会引起其他战友们的善意哄笑。战友们越是笑的厉害,我越发紧张甚至有些自卑,原本想好的话也说的是结结巴巴。这样次数多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连话都说不利落,还能在部队建功立业?”我不禁对自己是否能走好军旅人生产生了怀疑。  然而一次办
期刊
父母犯罪锒铛入狱,一双儿女流落街头。失去依靠的姐妹将如何生活?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将发生怎样感人的故事?    对于学生们来说,寒假的生活已经结束了,很多学校都开学上课。武警北京指挥学院的学员赵士军,刚从老家徐州回到学校,就收到了一封来自青海某监狱的信。这封信里只有简短的几个字:还有四个月我就提前出狱了,真是谢谢你!看完这封信,小赵这个1.87米的小伙子一时间百感交集,激动不已
期刊
黑左    一个还没有来得及成名的画家,四年里,他一直在画画。画山水风景,画鸟兽鱼虫,也画人——男的人或者女的人。临毕业的时候,他还为我画了一张等身高的画像,虽然丑了点,但的确很像,只可惜,走时忘了带着。我们很熟,熟到我知道他四年里一直在追求一个高中时的女同学,我见过那个女孩的照片,很漂亮,一副标准的画家老婆模样。但是,那个女孩没有选择他,没有选择这个即将成为名画家的军人。他却说,他是幸福的,因为
期刊
人物名片:李中华,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辽宁省新宾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招飞入伍,进入空军某飞行学院学习歼击机飞行专业,1985年7月毕业,并获军事学学士学位。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参谋长、副团长。1994年荣获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颁发的国际试飞员等级证书,现为空军特级飞行员。李中华安全飞行2250小时,正确处置空中险情15起,空中重大险情5起
期刊
★军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在这里,我身着军装学习、训练,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牢记心上,体现在身上;在这里,我耳濡目染师长的教诲、良好的校风,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学养,锻炼体魄,成熟了自我。南政啊,我心中永远祝福您,是因我永远热爱您!  (南京政治学院33队学员 王亚东)  ★第一次的紧急集合,急得满头大汗,也没能在训练中争在前,但锻炼了军人的果敢;第一次实弹打靶,等得心惊胆战,也没能在靶子上打
期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这话的孔圣人想必是有切身体会的。  前几天,驻乌鲁木齐铁路军代处主任熊绪新托人送我一本他的新著《心路》。夜深人静时,书房台灯下,听着音乐,品着香茗,读着朋友的书,那种感觉可真是“不亦乐乎”啊!  我结识熊绪新的时间不短了。他的第一本书《路在脚下》我就拜读过,感觉还不错。熊绪新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时,常听他谈天说地,常看他挥毫泼墨。与他在一起感觉轻松愉快,想说就畅所欲言,
期刊
[人物小传]  段有荣,云南祥云人,1968年8月出生,1984年10月入伍,1987年10月入党,本科学历,空军中校军衔。历任战士、副指导员、干事、政治教导员、秘书、科长等职务,现任成空导弹某团政委。先后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3次荣立三等功。    23年前,我是在亲友们的强烈阻拦中,从云南祥云一个不算富裕的小镇,入伍到成都军区空军某航空学校的。  因为,入伍前,我便是镇团委书
期刊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闲暇的时间,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遍浏览着地图上标注的城市,飘逸的思绪随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幻想的风景中自由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