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主任情牵“夫妻哨”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夏的一天,刘国华调入兰州军区某通信总站担任主任。
  上任不到一个礼拜,听说总站承担着数千公里横贯大漠、荒原、深山的国防光缆养护任务,在线路关键的部位上,有9个夫妻哨所常年负责着通信的中继和光缆的维护,最远的哨所距机关超过了1000公里,最近的也有200多公里。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看看那些生活在荒山野岭的特殊夫妻。从此,他与这些夫妻哨所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那天正午时分,秦岭山里的太阳很毒。刘国华走进了驻守在大山深处的某哨所。接到电话通知的二级士官班文洪和妻子早就站在门口迎候,看见主任一行,班文洪紧张得直搓手。半天他憋了一句话:主任,您咋亲自来了?刘国华看到小班紧张的样子就笑了:我来看看你们。新主任和蔼的语气让多年后班文洪回忆起来心里还觉得暖烘烘的。班文洪憨笑着带领主任在哨所角角落落看了一遍。没想到这一看,刘国华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这个哨所不但房子破旧,而且室内生活设施也十分简陋,一台收不到信号的老式电视机纯粹成了摆设……
  


  走进厨房,刘国华顺手掀开案板上一个扣着的盆子,看见了半块已经有些变质的西瓜。“西瓜坏了,不要吃了。”刘国华看着小班说。“主任,妻子怀孕了,嘴馋,这西瓜是连队几天前捎过来的,省点吃,自己买要跑30多公里,太远。”小班涨红着脸说。刘国华这才注意到哨所里根本就找不见冰箱的影子。他伫立了良久没有说话。哨所依傍着苍茫连绵的秦岭山系,空旷的山谷传来不知名的鸟鸣显得凄厉孤单,惟有不远处线路上橘黄的标石宣示着这里有人的踪迹。
  那天刘国华内心很不好受。临走前他对班文洪一家说,你们放心,站里一定让你们吃上新鲜的西瓜,住上漂亮的房子,看上能收很多频道的大彩电……
  半块变质的西瓜成了刘国华主任心里的一个结。他找到刚上任不久的总站政委甘启明谈了自己的想法。甘政委和他的意见不谋而合:一定要下决心改善夫妻哨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且9个哨所要全面改善,一个也不落下!
  常委会全票通过了改善哨所条件的提案,还研究制订了具体实施的方案。
  把方案落到实处并不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自定下方案那日起,整整5个年头,刘国华主任除了带领部队抓好值勤训练之外,他常年跑在线路上,那些哨所成了他每次巡查线路必须查看的点位。在他的亲自督导下,9个哨所全部换了新貌。去年笔者到各哨所走了一圈,9个哨所个个整洁漂亮,都配上了书桌、衣柜、沙发等家具,3个哨所还新盖了楼房;所有的哨所都安装上太阳能热水器、电视信号接收器,还配备了能与总站机关、军区联网的电脑。现在夫妻哨里的士官和家属不仅能在深山里看电视,还能在网上给领导和战友发送电子邮件。
  夫妻哨所也没有辜负领导的关心和厚爱。连续多年来,他们出色完成站里赋予的各项维护和保障任务,每年都有两到三个哨所受到上级的表彰。驻守秦岭山某哨所的班文洪临复员那年秋季,陕西地区普降暴雨,秦岭山里的洪水把光缆冲出来50多米,那几天正赶上哨所担负某集团军网上演习的保障任务,班文洪两口子二话没说,把3岁的儿子捆在床上,两人冒着泥石流随时从头顶滑落的危险,站在急流中把光缆分段拉住硬是没有让洪水冲断。连队抢修人员赶到后,班文洪的儿子哭得差点背过气去。
  班文洪驻守过的哨所现在换成了三级士官张振岭和他的妻子、儿子,如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已大大改观。
  看着照片上张振岭一家人生活在漂亮的哨所挺舒坦的神情,我们对刘主任说,现在的哨所真是过上了好日子。他却挺认真地说,这才是开始,下一步我和政委还想利用通信兵的优势,给所有哨所安装视频系统和总站的广播分站。让这些夫妻哨所与总站实现更加方便和快捷的交流,让这些默默奉献的特殊夫妻更多地感受组织的温暖和关爱。
  责任编辑/齐 闯
其他文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这话的孔圣人想必是有切身体会的。  前几天,驻乌鲁木齐铁路军代处主任熊绪新托人送我一本他的新著《心路》。夜深人静时,书房台灯下,听着音乐,品着香茗,读着朋友的书,那种感觉可真是“不亦乐乎”啊!  我结识熊绪新的时间不短了。他的第一本书《路在脚下》我就拜读过,感觉还不错。熊绪新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时,常听他谈天说地,常看他挥毫泼墨。与他在一起感觉轻松愉快,想说就畅所欲言,
期刊
[人物小传]  段有荣,云南祥云人,1968年8月出生,1984年10月入伍,1987年10月入党,本科学历,空军中校军衔。历任战士、副指导员、干事、政治教导员、秘书、科长等职务,现任成空导弹某团政委。先后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3次荣立三等功。    23年前,我是在亲友们的强烈阻拦中,从云南祥云一个不算富裕的小镇,入伍到成都军区空军某航空学校的。  因为,入伍前,我便是镇团委书
期刊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闲暇的时间,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遍浏览着地图上标注的城市,飘逸的思绪随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幻想的风景中自由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
期刊
那一天,血比花红  李 雷    那一天,阳光热烈。比阳光更热烈的是新兵李雷的心。因为这个年轻的侦察兵将要和老兵们在同一个操场上角逐,看看谁英雄谁好汉,看看谁是真正的侦察兵。  那一天,我入伍才五个月零三天,仅为了能参加师里组织的比武,我就激动不已,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因为我觉得虽然自己入伍才五个月,但同样有勇夺第一的可能。  那一天,军装比树更绿,队列比墙还要整齐。军乐声在那一天成为我的世界里
期刊
11月,北方已是寒风袭人,而南国广州却还温暖如春。  乘坐北京至广州的航班,一走出白云机场,穿着厚重冬衣的记者立马就被周围弥漫的热气熏得躁动起来,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说来也巧,这个月,恰逢解放军总参谋部向全军正式颁发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简称“新军标”),这标志着我军体能训练实现了由一般性体育锻炼向职业性军事体能训练的转变。在解放军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这个我军军事体能训练的
期刊
[人物小传]  陈凌,湖南益阳人,1964年3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1984年5月入党,本科学历,空军上校军衔。历任学员、排长、指导员、副营长、装备处长、参谋长、副旅长等职务,现任成空导弹某团团长。先后被评为空军百名优秀基层主官、全军首届优秀指挥军官,3次荣立三等功。    那是1980年12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漫天的上午。刚刚从地方考入空军导弹学院4个月的我和战友们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战术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体能训练发展进程可简要分为3个历史时期:即《劳卫制》达标时期、体育锻炼达标时期以及体能训练达标时期。  《劳卫制》达标时期(1954~1963年)1954年第一次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生》体育制度暂行条例(简称《劳卫制》),195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劳卫制》,并在全国的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等各行业、部门中推行。当时在全国掀起了《劳卫制》达标的热潮。  体育锻炼达标时期(19
期刊
地铺情愫  北 乔    我当新兵时,一个新兵连一间大房子,从连长到新兵,都睡地铺,谁也不例外。房子,据说原是仓库,挺大的。那地铺一个挨着一个,一溜下来,足有四十米,自南向北排成了四长溜。地铺的结构颇有章法,由下向上,依次是砖头、木板、棕垫、垫被,最上面是清一色的白床单。地铺的排列也很讲究,一溜为一个排、十个铺位为一个班。紧靠门口的是连干部,与窗户做邻居的都是排长和班长。其实不用细说,一看被子的颜
期刊
体能是智能和技能的载体,军人不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就无法适应残酷的战场环境。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官兵体能训练,把体能达标作为军人的最低职业要求,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使军人体能训练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美军]美军认为,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训练达到和保持高水平的军人体能,加强战斗准备,同时体能训练为促进军人掌握军事技能服务。美军要求整个陆军,包括所有的士兵、所有职能部门、所
期刊
数字化体能的魅力究竟在哪?如何在平原上锤炼高原抗缺氧本领?怎样在地面上练出渡海抗眩晕能力?隆冬时节,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我军第一个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零距离”地进行了一些探访和体验。    军事体能“智能机考”    记者走进军事体能测评中心,在被誉为“我军数字化体能训练的开拓者”、体能研究中心主任孙学川教授的带领下,亲睹了一次“新军标”规定的基础性体能项目考核。测评室里窗明几净,目光所及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