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教育部门只掌握招聘权还不够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上,面对教师短缺问题,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尽管将来教师编制的总额还是人社部门说了算,但是招聘的权力归教育部门,在岗位协调上,以县为主进行统筹。”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层教师招聘工作的人员,我觉得即便“教师招聘权归教育部门”,对一些地区来说,仍然难以解决教师短缺难题。
  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现在全县有中小学生38 900名,教职工3 699名,按照人社部门的编制标准,我县不但教师不缺编,反而超编200多名,但实际情况是,我县教师缺编尤其是结构性缺编问题很严重。在全国范围看,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教师编制的总额还是人社部门说了算”的情况下,教育部门虽然有“招聘权”,但在总量控制的束缚下,很难招聘到实际需要的教师数量,甚至会因为编制已满无法继续进行招聘。
  退一步讲,教师编制总额在人社部门手里,而教育部门就算完全掌握教师岗位协调的自主权,也只能是解决学校之间师资数量不均衡和结构性缺编的权宜之计。还是以笔者所在县为例,长期以来,城区学校之间、城区与乡镇学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的教师岗位协调、合理流动的权利完全由当地人社部门掌握,教育部门进行正常的教师岗位协调或教师流动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严重制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原本就短缺的师资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由此可见,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给予教育部门教师招聘编制数量和岗位协调的自主权,按实际需要招教师,按学校需求进行岗位协调,唯有如此,才抓住了解决教师短缺问题的“牛鼻子”。
  把“分层教学”当成 “因材施教”,是个美好的误会
  近期,看到有不少文章把“分层教学”当成“因材施教”,认为分层走班制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分层,也是更大范围的因材施教。但是分层教学真的是因材施教吗?
  分层教学以智力测验和成绩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但是在分层之后的班级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学生更加同质化。教师可能会更不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更不知道自己班级内学生的差异性,故而在分层之后的教学班内,因材施教会比过去做得更差。
  之所以有人把分层教学当成是因材施教,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误以为把学生分成几类进行教学就是因材施教了。事实上,人与人的差别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仅按照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四类,然后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这不仅不是因材施教,反而是更加静态地看待个人发展能动性。
  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要对学生本身非常了解,知道学生的思维特征、知识水平,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个人学习和教学目标相接近。而无论是走班制分层,还是班级内分层,都是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来设计目标,缺乏对学生的深刻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学习和教学有多少个目标,在高考目标的限制下,分层教学很容易变成“慢班”和“快班”,这样的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相去更远。
  在引进分层教学时,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教师教学和评价的便利,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思维特征等方面的关注。由此可见,把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混为一谈,不过是一个美好的误会罢了。
其他文献
控制数量的同时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  很多人觉得,“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看来,这一决定体现了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基于当时人口增长过快、过猛的一时之策。而当前我国生育率已出现下降趋势,生育率是1.6。有研究表明,生育率在1.8才有利于经济长
期刊
“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开始实施,各类社会政策能否准备就绪呢?  首先受到考验的将是教育系统。对于教育规划的决策者而言,要规划增加多少学校和学额,既要看每年的新生婴儿数,还要看其长期变化趋势。由于“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更可能只是在释放整个社会对二孩的“积压需求”,新生婴儿数可能在短期会很高,但长期趋势却几乎必定是会一路下行。于是,教育规划的决策者要面对这样一个困局:要不要为这短期骤增的出
期刊
13年前,一张被做了手脚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让河南周口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子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她们都梦想上大学,当老师,但最终一个人如愿以偿,一个人只能选择出外打工。  她们都叫王娜娜,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改后名。  一次偶然的遭遇,真王娜娜发现,她当年高考并未落榜。她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被人冒名顶替了。  顶替者的父亲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承认,当年,为了让女儿读大学,亲戚帮忙搞到了王娜娜的
期刊
“全面二孩”时代来临,两个孩子谁来带,成为众多年轻父母的焦虑点之一。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养育孩子的重担将不可避免地落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隔代教育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公众有什么看法?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 9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2%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隔代教育情况普遍。究其原因,76.7%的受访者表示是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
期刊
2015年,我们对全国部分高校已经工作1~6年的毕业生开展大范围的调查,调查初衷是针对毕业生目前工作岗位对其能力需求,与所毕业高校重视的能力培养之间做一个系统的匹配分析。调查回收样本近5万,通过采取IP地址和应答时间控制对数据清洗,获得有效样本34 000多份。本次调查抽样尽管缺乏随机性,但是因为有足够的样本量,简单数据处理后的有关结论还是相对可靠的,所反映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调查结果表明:
期刊
在昆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昆明市人大代表、东川区明月中学党总支书记吕群,昆明市政协委员靳宇就“全面二孩后教育资源跟得上吗”等问题展开调查、提出建议。  据昆明市计生部门测算,2015年新出生4.4万人;2016年将达到峰值8.8万人;2017年下降为6.6万人;2018年以后又趋于正常为1.1万人。5年预计增加22万人。随着政策覆盖面的扩大,新生儿数量还会继续攀升,昆明市教育承载能
期刊
据媒体报道,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每节课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为35分钟,挤出来的时间上特色课或到校外实践。此举一出,拍手称道者有之,忧心忡忡者亦有之。大家的争论和困惑可以表述为四个主要问题:学校有没有课时决定权?课时“瘦身”有没有必要?课时“瘦身”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课时“瘦身”未来应该走向何方?  每节课的时长由谁来决定?作为教育发展的主导性法律,《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每节课的时长并没有明确规
期刊
琳琅满目的玩具商品  有人考证出“玩具”一词产生于宋代,见南宋《梦粱录》:杭州人家给孩子“抓周”,会摆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然后“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供孩子“抓周”的物件中就有玩具。  李嵩《观灯图》  玩具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普遍出现于市场,也是在宋代。我们今天翻开孟元老《东京
期刊
寒假期间,一些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给学生布置了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的任务,有的还要求学生开学后提交报告,并要求由居委会或其他机构盖章确认。由于有些地方要和中考挂钩,所以这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假期作业。  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在志愿服务中培养公益精神,这种拓展教育资源的开放理念,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小的进步。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课程化”“作业化”的思维来看待社会实践和志愿活
期刊
近日,湖北孝感市大悟县金山中学出现贫困生领补助拍照后“留钱走人”的消息。对此,校方解释说,拍照签字主要是为了留档存证,没发钱是考虑到怕学生弄丢了。 (《北京青年报》1月19日)  让贫困生拿着补助的现金合照,已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走完程序,学校竟然以担心学生弄丢了为借口,不给学生发补助金,这是什么逻辑?  学校老师说,学校预留学生的贫困生补助是为了冲抵学生今年的伙食费,这也极不靠谱。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