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各自跳舞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站在人群中央,她们趋之若鹜。她微微一笑,悄然退出人群。
  高中毕业时,喊着十年后再相聚的孩子们,终于看到十年后的自己。境遇使得每一个人发生变化,却浑然不觉。
  他事业有成,便成焦点。他手持酒杯,在人群中搭着她的肩说:“她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他们笑。这不是年少时掷地有声的表白,而是成人世界里最寻常的一句玩笑话。他们知道他身边有谁,心心念念的又是谁,知道他和她是无关的两个人。
  她迎着他的目光,笑答:“你的花花草草太多,又何必拉我凑数?”
  她安静地离开,转头时看他心安理得地被簇拥,游刃有余地周旋应酬,内心有轻微的叹息声。
  原来,同学世界里也有虚情假意。她想这么对他说,却难以启齿。
  彼时,她站在人群中央,轻妆点,蝶舞裙,满场飞,乐忘言。他对她说过一些留有余味的话。他说:“我想要暗恋你的,谁知已有多人抢在我前头。你是大家的,那么,你也是我的吧。”
  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在她心里留下一个顿点,一个模糊的分界。
  他有没有喜欢过她,她不知道。那么,她喜欢过他吗?她仍然不知道。只是很多年之后,她会偶尔想起那些闪光的岁月,知道确有意义。他送她镯子,见到她时却发现她手腕上戴了一只,便不动声色地放下后离开;他在小镇最热闹的路口把一束百合交到她手里,说“我觉得它像你”;他把感冒药放在她门外;他深夜骑摩托车载她去郊外放烟花。
  这些事情像蜻蜓轻点水面,倏忽就飞走了。他不曾进一步试探,她亦不曾想过要深究。
  只有那么一次,她笑嘻嘻地问他:“你难道对我居心叵测?”
  他否认了。他说:“有太多的人对你好,我不算什么。”
  后来,各奔东西去念书,工作,各自生活,联系稀少。冬天的时候,他们会很有默契地想起对方,在春节假期见个面。不是酒吧、咖啡馆、KTV,他们离开人群,在黑夜驱车向前。
  那年春节,她只回家短暂逗留一晚,错过了南方难得一见的大雪。他开着车带她去山上看雪,一路无话。他翻找CD,她淡然地说只要音量调高,什么歌都好听。他笑,带她抵达寂静山顶。深而冷的夜,她看到满山茶树都铺着厚厚的雪,感动莫名。
  毕业十年的这个春节,人群却使她对他有些陌生了。他有着规范的人生,有着得体的样子,活得用力而稳妥。十载流年,他更入世了,而她更出世了。人群散去之后,他驱车前来。她对他说“你和以前不一样了”时,眼眶微微湿润,想到的是自己的青春。
  他说他不曾改变。她不置可否。
  谈及过往,他仍然说:“那时有太多人对你好。”说起那年她吵着要一只镯子,她轻轻地笑道:“竟收到三只,只是时隔多年,一只断了,一只丢了,只有你送的还在。”因为她不曾佩戴。
  这个深冬的夜里,他决定再次带她去放烟花。
  他们上一次放烟花是在七年前还是八年前?放烟花时,他们讲一些矫情的话,诸如,你像烟花般璀璨或颓败。总之是那时的流行字句。
  时光过去,逝去的和留下的,哪一个更珍贵?
  他调高车内的音量,笑着说:“只要音量开大,什么歌都好听,你说的。”
  车行至瀑布前,除了水声,黑暗中只能隐约瞥见微白色。烟花绽放的瞬间,照亮了山间的瀑布。
  他们关了车灯,漫无边际地讲着一些话。路边有车子驶过,灯光远远照来,打在树上,映在眼前的山上,又很快消失,像是一场流动的电影,抑或时光。
  她走出车外,裹紧外套抽烟。他安静地走到她身旁,拿过她手上的半支烟抽完。这是他们距离最近的时刻。
  送她回家的路上,他伸过右手握住她的左手,讲一些看似有情其实没心没肺的话。她听。她笑。她忘记。
  他不记得了,其实他以前牵过一次她的手。那次,他们从植物园走出来,经过几株梅花,经过几户山中人家。不知是什么日子,那些人家正巧也在放烟花,他拉着她的手从中跑过。
  就是那次,她第一次看清了与他的关系。他牵着她时,她感觉很快乐,像音乐盒上旋转的芭蕾舞小人儿。这种快乐却与他无关,是他们在一起时,各自感受到的私人的快乐。他们的默契很奇妙,却总有一个平衡点。它让快乐恰好,所以地久天长。
  如果说这是一种长路上的相望与陪伴,那么,她想,它是白色的,只是每个人的记忆点不一样,每个人怀念的东西也不一样。
  过了她的家,车子仍继续向前。开至一个分岔路口,他说:“前面路太长,都不知该怎么走,我们回头吧。”
  “前面路太长,都不知该怎么走,”她笑,“这个句子很好。”
  他说:“那么,你要记得,这句话是我握着你的手说的。”
  她说:“是啊,你握着我的手,说前面路太长,都不知该怎么走。”
  于是,他们仍然是无关的两个人。未曾拥有的才是真的拥有,所以不如各自跳舞。
  (摘自《花溪》2010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晋朝特别流行装,装清高、装文弱、装洒脱、装无欲无求。虽然心里无比向往庙堂,表面上却要做出对当官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虽然拼命想得到什么东西,人家真给他却要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虽然身体倍儿棒吃吗吗香,走路却非得让人搀扶……  这种装已经成了风气,成了社会主流评价标准,不这样做的人,要么被认为是俗人,要么被认为是傻子。罗友和王述,就是这样的两个傻子。  罗友出身贫寒,曾在大将军桓温门下当宾客,后来因为有
期刊
灾前预感  震惊全球的美国“911”袭击事件发生不久,从灾难中逃出的幸存者中便出现许多离奇的传说。  就在袭击发生前不久,很多幸存者基于不能言说的本能反应,开始改变原来的工作或行动计划。一名女乘客在排队登机时,突然感到胃部剧烈疼痛。她去洗手间,错过这次死亡航班。另一件奇怪的事是:撞向世贸双子楼时,一架飞机9月11日上座率有不同寻常的降低,另外三架在那天被劫持的飞机,所载乘客数量也只有平时的一半。 
期刊
我发现,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场合,我亮出博士身份才会起点作用,如订飞机票或订戏票,向高级饭店请求保留席位等。但是你们想过没有,除了我以上所讲的这些用处之外,你们花费大量时间接受高等教育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那些教师要你们读书,要你们写文章,做读书笔记和学期论文呢?还有那些小测验、考试和无休止的提问。你们究竟为什么要让自己忍受这场折磨呢?  我想起我小儿子的一次经历。他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十岁时,对电视节目
期刊
路上的年轻人  保持着我当年的姿态  或者行头更年轻些  但我不羡慕他们  我的年轻在不久以前  在深蓝色的天空下,或者  白雾笼罩的清晨  在苦楝花开的高处  我拧亮了一盏灯  和阳光一起照耀着  我知道这是我点亮的一朵火焰  虽然小,但能遂我所愿  照耀着所有我想照耀的地方  所以,我看见年轻人的时候安静着  安静在自己的幸福里  (摘自《诗林》2010年第1期)
期刊
清风长出翅膀,看见的人  被它推送,步伐加快  我从屋子里出来,我的手臂  被衣袖包裹。我开始飞,这棉花的衣袖  藏有羽毛    万物皆有翅膀  藏匿在身体里,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  飞翔  比如蒲公英,那些落叶和纸屑  比如一粒种子,一阵花香。它们的翅膀  不亚于任何一只苍鹰    我也一直坚持在飞。你们不会看见  虽然缓慢,但我这只笨鸟,正以蜗牛的速度  向梦想进发  (摘自《诗刊》2010年第
期刊
蒙哥马利和美国将领的关系并不怎么和睦,巴顿和布莱德雷都很讨厌蒙哥马利。巴顿评价他是“不可一世的小英国佬”,蒙哥马利则说巴顿是“满嘴脏话的战争狂人”,连有着“儒将”之称的布莱德雷也称蒙哥马利是“彻头彻尾的疯子”。  1942年,蒙哥马利首次与艾森豪威尔见面就批评他抽烟,之后两人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会争论一番。虽然蒙哥马利承认只有艾森豪威尔这样的性格才能够维持盟军间的合作,但他认为,艾氏对于如何打仗一无
期刊
有一段时间,我们天天坐在屋顶上打牌。  因为缺一张黑桃3,我们顺手扯下一片树叶代替,十有八九是二嘎子摸到它。他每次都很懊丧,直敲自己的脑袋。  中秋节,二嘎子帮苍奶奶收玉米,不小心掉进荒废的机井里。  小伙伴们爬到屋顶上去,打牌的时间到了。六个伙伴,剩下五个。缺一张牌可以用树叶代替,缺一个人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家坐在屋顶上抹眼泪。有一个人实在憋不住,大喊:“不玩了,散伙。”  被撕碎的纸
期刊
什么叫混?没理想就叫混,没生活目标就叫混。可你别忘了,很多理想和生活目标都是混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泡过“天鹅酒吧”,《共产党宣言》就是在这个酒吧里酝酿出来的。  借仨胆我也不敢说两位共产先驱是在混。如果马、恩二老整天在家陪媳妇,朝九晚五过日子,共产国际能那么快成立吗?全世界无产者能那么快联合起来吗?  有人劝我,别天一黑就到酒吧去混,多没理想。你小子倒是有理想,准点儿在家陪媳妇。媳妇说:
期刊
2002年4月,在恐怖嫌疑人阿布祖贝达(“基地”组织重要头目,公认的本拉登继承人之一),躺在泰国首都曼谷一家医院时,美国高级反恐官员们聚集在中情局总部,就一个紧急的问题举行一系列会议,那就是如何让阿布祖贝达招供。当时提出了三种建议:一是将他关在堆满死尸的牢房里;二是用裸体女人把他包围起来;三是电击他全身。  制造气氛  研究过“基地”组织活动技巧的美国空军退役临床心理学家詹姆斯米切尔回忆说:“恐惧
期刊
英国男子布赖恩和女友凯丽相爱多年,却一直没有提及结婚。今年年初,两人相约去影院观看火暴全球的3D电影《阿凡达》。  灯光熄灭,电影即将播映,布赖恩突然起身去上厕所,撇下凯丽匆匆离开。  电影开始,银幕上出现的不是“阿凡达”。布赖恩伴随着歌曲《完美一天》的旋律唱了第一句,凯丽的四个小学时代的朋友唱了第二句,然后,是她的其他朋友和家人一句接一句地唱下去。  望着银幕上的一切,凯丽目瞪口呆。这时,周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