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构:明代丽江木氏土司的身份建构与国家认同

来源 :民族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ev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身份建构具有以“家国同构”思想为纽带的级联特征。木氏群体塑造的地方层面“边地王族”和国家层面“边地守臣”双重身份,经由家国同构思想的认同、表达和塑造,形成级联性的“以国为本”身份建构路径,“边地王族”身份被置于“边地守臣”身份中,木氏的国家认同也借此持续增强。难能可贵的是,木氏群体家国同构思想的塑造还形成了“家国共命运”理念。这种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身份建构路径,既展现了家国同构思想为边地群体认同、表达和塑造的历史过程,又彰显了边地群体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主动、积极的努力,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历史侧面。
其他文献
<正> 为提高试验工作的质量,保证试验数据的精度,又要充分利用停电机会,大部分35kV变电站为了减少停电次数,均为一次性停电。这种情况下要作试验工作,就存在着试验电源问题。由于过去一直采用自备小型汽油发电机供电,汽油发动机是单缸工作,振幅变化明显,电源频率随油量大小变化,因此,对QS1电桥来讲,频率的影响直接反映到测试数值的准确
期刊
官道是明代道教与皇室政治相互结合,承接国家重大祭祀事务的产物。明代的官道体制是有明一朝最具制度创新性的国家重大礼制,该制度主要奠基于明初太祖、太宗时期,对于我们理解明王朝体国经野的独特立国精神具有很重要意义。目前历史学界、道教研究界均未见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予以认真探讨。本文重点探讨茅山、齐云山的官道及其所承担的国家祭祀、与明代官道网络的关联等问题。
期刊
采用SEM及EDS对6063铝合金微弧氧化膜进行截面、结构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盐雾试验研究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钠电解液体系制备的6063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呈现多孔和显微裂纹的结构特点,破坏了微弧氧化膜的完整性,导致其耐腐蚀性能不佳。利用硅烷与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发生化学键合进行封孔的同时,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6063铝合金的微弧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采用
明初解盐的行销区先增后减,屡有调整,是时大臣建议随奏随行,无所阻滞。嘉隆之时,河东与两淮的盐官围绕南阳、汝宁二府归属问题不断上疏,结果各得一府之地。隆庆四年解池遭遇水灾,盐产骤降,河南境内私枭肆行。多方围绕开封、归德二府的市场争执不休,过程一波三折。最终豫省官员和豫籍官员联袂而行取得胜利,二府得以由解盐改食芦盐和鲁盐,河东盐官则通过内阁诸臣的关系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减免。解盐行销区调整之所以呈现出越发
明代南直地区是国家政权核心区域之一,其地名文化景观不但直接反映明代南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建设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作为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缩影。具有自然景观特征的地名可分为地形水文、动植物、经济、军事、建筑、工程、姓氏等类,反映出南直水系发达、低山丘陵众多、植被多样性等自然景观特征;文化景观类地名则展现了南直地区在明代军事海防部署严密、商业贸易发达、人口众多、建筑密集和人文气息浓厚等文
铁死亡的核心特征是细胞内高水平铁催化自由基的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积累和铁诱导的脂质活性氧积累,引起氧化应激造成DNA、蛋白质和脂质损伤。既往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元细胞发生铁死亡,抑制铁死亡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本综述从铁死亡、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角度探讨铁死亡与卒中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丰富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靶点。
民国《东莞县志》所录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东莞县重修文庙儒学记》中的“舶可刘公”实为“舶司刘公”之讹。万历年间,陕西高陵人刘复初任广东市舶提举大约有十年之久,在明代广东海外贸易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有明一代东莞地区的市舶管理运作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明前期广东市舶司主管东莞等地市舶时期,在史料中未见到有东莞地方官员直接参与相关事务的记载;正德初到万历前期海道副使主导、东莞等地方官员参与市舶
灾害信息的收集奏报是国家治理灾害的前提基础和关键环节。明代农业灾害发生后,地方各级政府及里老、生员等基层民众,通过口头汇报、文字陈述和图文结合等方式,按照逐级奏报、先赈后奏、越级奏报等多种路径,将农业灾害的发生时间、种类特征、波及范围、受灾程度、社会危害、应对举措等重要信息及时奏报朝廷。这不仅可以确保朝廷及时获取详实的农灾信息,而且有利于朝廷作出有效的决策应对,以纾解灾民颠危、保障灾区生机、恢复农
明太祖朱元璋秉持权臣祸国理念,以此作为阐释元朝何以败亡的重要原因,亦以此作为废除宰相制度的理论依据。明中期以后,将阁臣指斥为“权臣”的批评与阁臣关于“无权”的自叙纷纭而出,内阁政治的发展始终受制于权臣祸国论。权臣论视野下的明代中枢政体经历了如下律动阶段:其一,明初废相;其二,明中期内阁权力浮沉;其三,明后期内阁权力萎缩,趋于失能。此外,部分士大夫主张培育重臣,追求实现内阁、六部与科道分权分责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