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花朵在爱的阳光下绽放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祖国的未来,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更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关爱的阳光下更加绚烂的绽放。现今,留守学生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新课题,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性格孤僻,心理障碍等,在人生的重要阶段“缺少养分发育不良”,这些都是家长的无奈和孩子成长路上的“傷痛”。“同在蓝天下,共享改革果。”留守孩子理应享有同龄孩子一样的天空,沐浴阳光雨露,灿烂绽放。本文课题组结合所在的山区小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开展了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偏差纠正策略研究》的研究,对课题中的共性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探讨形成了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表现特征
  大量留守儿童和父母建立了不良的亲子关系模式。由于缺乏父母关怀、家庭教育和监督,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成人社会的压力,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下。
  (一)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根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严重的自卑感。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乏有效的依靠和保护。因此,与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障碍。一旦形成自卑感,它就会作为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自卑经历不仅会随着父母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且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关系越密切,父母的情感交流越丰富,父母外出后自我贬低的问题就越明显。
  (二)孤僻心理较为严重
  孩子们对父母有依恋心理,依恋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和性质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影响他们的情感、社会和人格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处于外部,缺乏心理沟通的最基本条件。内心的情感和冲突是无法引导的,这就导致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相当多的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很多时候,他们不爱说话,不爱与他人交流,变得孤僻,变得孤独、脆弱,这就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三)性格和行为的偏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无法在思想和价值上享受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很容易产生认识偏差、价值偏差和性格异常发展。一方面,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孩子变得胆怯、怯懦、麻木不仁、感情淡漠、缺乏爱和交流;另一方面,孩子们因为父母约束的缺乏而变得暴躁和冲动,而且经常不必要地升级。小事打架,责骂老师和同学,甚至长辈。少数留守儿童受到不良社会群体的影响,存在违纪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四)强烈的消极心理表现
  留守儿童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严重的对抗性。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用彩色眼镜看待世界,更不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潜意识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反叛,通常是“不服从”“不谦虚”“恶作剧”等等。留守儿童总是觉得别人欺负自己,一件小事很严重。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充满警觉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和亲友有强烈的反抗。
  二、应对策略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现实的、复杂的生计问题,制约着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均衡发展。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以上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倾注关爱,建立互信
  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的确,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但真正热爱学生是很难的,而热爱学生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注意力、尊重、信任、宽容、欣赏等。任何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无私的爱和老师的深切关怀。尤其对于那些留守儿童,他们的心更脆弱,情感更敏感,教师稍有不慎,就会无意中伤害他们的内心。因此,老师更应呵护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爱倾注于他们。
  (二)关注内心,消除障碍
  要使班集体中留守儿童都健康成长,焕发活力,还要做到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解读他们丰富多彩的心思,去诱导、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社会的环境,家长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各种信息的输入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生活中的困惑,挫折等他们急切需要理解,需要疏导。心理学家、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发现是人们可以改变他们的心态,改变他们的生活。因此,班主任应该是学生思想的指导者和守护者。让学生在正确的心态下面对学习,面对生活,是一个班主任的当务之急。从外到心是新世纪班主任的必然选择。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回来看孩子,与父母缺少必要的交流,还有的孩子父母只有一人在家,在理解和教育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样就非常需要老师关注其内心情感,及时疏导,让他们感到快乐。
  1.倾听和沟通。我班有个学生叫小敏,她父母在她6岁时就离婚了,母亲在国外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和祖母住在一起。在课堂上,学生们嘲笑她没有父亲,他们不想和她玩。自卑的心理严重,以前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影子没有了,现在的她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竟不愿意上学了。我知道情况后,立刻进行家访,与该生进行谈心,帮助她树立信心,鼓励她努力学习。为了留住她,我在生活上关心她,学习上关注她,经常和她谈心,引导她走出心理的“阴影”给予她母亲般的关爱,让她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在我的悉心关怀下,她不仅彻底放弃了辍学的念头,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明察和引导。我班的留守儿童小柱几天夜不归家,又没有到校上课,无缘无故失踪了,害得他的监护人——他爷爷夜不能寐,心力交瘁。我就是靠着这个小小的家校联系卡,联系了全校所有他可能到达的同学家里,在三天后终于找到了他。我花了很长时间教育了这个孩子,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他哭了,答应以后一定不再做傻事。还答应他保密,只要不能让类似的事发生。   3.关怀和协调。班上的小思,因为爸爸妈妈在外省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祖父母照顾她的饮食和学习,她不喜欢与别人交谈。有时候在学校一天下来都不会说到几句话,课堂上更是从来没看到她主动举过一次手,有比较严重的自悲倾向。所以上课时,我经常鼓励她大胆发言,让大家鼓掌欢迎,还让其他学生多帮助她。还特意安排学生做她的朋友,及时关注,提供帮助,让其早日融入集体中,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我也经常与其父母交流,告知孩子在学校的心理状态,让家长多打电话,让孩子们谈论他们的想法,增进彼此的感情。
  (三)多管齐下,共建共管
  全社会应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投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监护制度,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建立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监护制度。留守儿童“精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重点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以及自强自立,排除外界干扰的素质。学校特别强调,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老师、班主任就要担负起父母的责任。班主任应遵循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条件进行教育,知道家长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应对学生进行后续教育和定期上门家访,及时通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流动父母,形成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共同教育情况。
  此外,组织全体教职员工通过走村串户,招募热心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建立“留守儿童”和党员干部以及全体教职员工结成的“一对一”“手牵手”等帮扶制度,学校开通了“爱心热线”,让农民工家长定期与子女打电话;开通“教师热线”,让农民工家长随时可以与班主任联系;经常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班会、联谊会、知识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活动,比如在你我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给“留守儿童”更多话语机会,让“留守儿童”更多的参与到活动中,精心教导他们独立生活、自理和自救知识。通过这些措施,使留守儿童“感受爱的阳光”,不必担心“失去生命、失去学习、失去家庭、失去安全感”。每年的寒假,利用家长回家的机会,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走访、学生的带信,给家长一个主动权:正确处理孩子的教育关系,不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前途为代价;与学校和教师保持经常联系,了解他们的孩子。学习和发展在任何时候,要真正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构建一个近似完整的美好家庭。让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良好氛圍和教育环境。虽然家长身在千里之外,可依然很在意、很关心他们,使他们不再感到心理上的失落,能够学习和过上幸福的生活。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是不少学校摸索总结出来的好办法。
  儿童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将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关心“留守儿童”成长,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所以,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都要审时度势,重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用一切力量去帮助他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与被爱,使留守儿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学校将德育衔接问题研究作为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教育衔接呢?文章对中小学德育教育衔接出现的问题以及造成衔接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小衔接;衔接问题;教育策略  前不久,笔者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其小孩升入初中以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艺术。但目前思想品德课堂上仍存在课堂提问空洞、深奥、琐碎、过于简单等问题,不但提高不了教学质量,还会阻碍和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为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在教学中科学运用课堂提问,使提问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有效性;提问;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有效性提问是指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摘要】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共享性,利用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音乐教学由抽象走向形象,变乏味为趣味,激发学生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从激发学习兴趣、领悟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创设表现平台等方面,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小学  黑板上挂着用毛笔书写的曲谱,老师脚踩踏板,手弹风琴键,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着“五星红旗迎风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小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小学生学习倦怠主要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但其中也有自身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切实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要开展有趣、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父母要学会挖掘孩子的长处。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小学生;学习倦怠;教育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学习枯燥乏味,压力大  简单机械的重复学习让学
【摘要】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习压力还面临着中考升学的压力,与此同时,还要伴随着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育成熟。因此,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的人生关键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尤其是全寄宿在乡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在进入集体宿舍生活后,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几乎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学校适应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我自己在顺德均安文田中学所从教的两个班的学生适应现状,寻找存
【摘 要】随着教学平台在中学课堂的普及,主题鲜明、短时高效、选用方便灵活的微课日益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探讨了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指出微课可运用于课堂中的课前导入、概念讲解、知识拓展、习题讲解等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高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巩固记忆。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课堂教学;应
【摘要】长期以来,许多孩子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中年级的孩子从写话过渡到写作文更是不能适应,往往出现“无米下锅”“有米难以成炊”的现象。为帮助中年级的孩子解决这个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循循善诱去“寻米”;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听,模仿迁移终“成炊”;三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修改评议,完善提高。  【关键词】寻米;
【摘要】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全面启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战线里的一个热门话题,成为了学校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我校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一小时;体育活动;小学生  一、引言  2007年中共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4日,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教育管理干部省外培训班在杭州开班。出席开班仪式的有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杨澎、科长秦玲,中国教师教育网总编方建星以及来自全省各地市、县区的50位学员。开班仪式由中国教师教育网副总编林振华主持。  本次培训除集中组织学习《浙江省教师培训质量监控实施与探索》《浙江省学分制教师培训管理的探索》《参与式培训组织实施》《如何进行教师培训质量评估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也是构建和谐班集体建设关键所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要倾注爱心、鼓励进步、热情帮教,才能保证一个班集体正常运作, 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保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真诚对待,倾注爱心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班级都存在后进的学生,我每接管一个新的班级,首先深入了解班级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