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法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在教学上被频频关注的话题,已经进行了理论为主结合信息技能的讲解与演示。我作为农村乡镇学校的信息技术的教师,如何利用我所学的专业优势,把方法交给学校的老师,发挥我个人的专业特长,贡献个人专业价值,我在学校之中起了积极辐射作用,带动了大批的教师把信息技术带到各学科之中,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从教几年来,给我的启迪很大,下面就以下四点对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适当整合进行论述:
  一、如何理解“课堂讲授型整合”中的“整合”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什么是“整合”。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就是将本属于不同范畴但又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整合的核心便是融,不论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只要具有整合的意识,掌握整合的方法,就能够通过整合发挥将各个不同的教学要素融为一个整体的作用。根据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学习以及对整个思想本质“融”的理解,我们也知道整合的实质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当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结果,不仅适用教师的“教”,更要考虑适应学生的“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整合的学习就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究。而整合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它的分层次性与不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教学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校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语文教师在教学《香菱学诗》等课例可以看出,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孩子,见识少,又没有看电视、看课外书的习惯,对初中教学之中的名篇名著根本就不了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做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教育工具,不仅可以助教还可以助学。了解了整合的实质,这就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二、 “网上学习型”的整合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只有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才能适应党的教育方针,“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来自于我们的网络。对网络信息的收集和信息的提取。通过网上的学习,使我理解了“网上学习型”教学方式的界定。这里提到的是我们所关注的网络教学,只是是狭义的网络教学。网络教学首先是教学活动,而不仅仅是技术活动,它的核心是教学而不是技术。“网上学习型”教学方式要使学生能够做到资源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大胆想象的相对宽松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要找到并确定研究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做到有目的性和针对, 要有进行研究的多种类型的资源。在多种学习资源中学会筛选,并学会掌握研究方法和获得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筛选核对信息整合能力,从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了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学习的时候,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树立起信息是资源的意识,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工具进行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而培养钻研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自信,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来实现:
  1. 构架获取学习与研究资源的高速公路。
  2. 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与研究的资料。
  3. 开通交流与沟通的渠道。
  4. 搭建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三、“网上学习型”的必要条件:协作与引导
  通过我对其他老师的培训,使我了解到在21世纪学习观的四个教育之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中“学会协作”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网上学习型”中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协作中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信息技术在网上学习是协作的工具,是需要进行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方法与实践中,是必不可缺的条件。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协作”以外,还有“引导”。这里体现在教师面对的思想的转变。 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向既要授业,更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学的更本任务。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从教学手段的转变看, 信息技术既要作为教学内容的演示工具,更要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工具,要学会使用,如何从课堂上教师的显性主导作用,转向教师既要有课堂上的显性行为表现,更要有课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表现。这就是教师的引导。
  四、信息技术学习与实践
  在信息整合的实践中,教师的引导性还体现在,对教师应该是向导而不是看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评价中,用量表来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整合的实施过程评价、整合的教学效果评价这四个理念中。是我懂得教学机制的评价,也由传统的評价方式向现代的教育方式的改变。在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的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通过对每章课例分配小组进行有效的讲解,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分层性与协作性。通过交流学习,让我学习到了更广泛的知识,并在每章的技术实践中分别对图片、视屏、音屏、以及网上资料的采集进行了学习,对网络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进行了实践。使我在信息技能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实现网上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最佳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打动学生的向往之心。明确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起动学生的探究之心。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不仅是一个教师信息技能的体现,更是一个教师敬业尽心的体现。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信息教师的作用,为学校,为学生服好务。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的教学中要求将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在初中生物这门科目中,涉及很多知识,面对这些丰富的生物知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生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学生评价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受到理论界与学校、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在评价方式多样化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会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其重要性凸现在国际、社会的诸多方面,尤其体现在全球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国际经济关系协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职业学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承担着不可忽视的责任。素质教育观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德、智、体、美
期刊
周鸿祎、海清、汪峰、罗永浩、蒙曼等“70后”共同讲述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如今最大的41岁,最小的32岁,开始跨过或准备跨过中年人的门槛。  在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总有大约5代人活跃在社会舞台上。他们的年龄跨度从20岁一直延伸到60岁。过于年轻的还没有定性,过于年长的或已看破红尘。当下,这5代人中,居于中间的,就生于上世纪70年代。  “70后”是些什么人?  他们出生的那个年代,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