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深刻内涵与建设路径提升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daye_bib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强化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分析了在高校基层党支部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深刻内涵,总结了当前“双带头人”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立足基础、立足实效、立足“双带”三个维度构建了符合高校实际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3-0177-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branch of college teachers with double leader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extension of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party governance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run the socialist univers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ll.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project of double leaders for teachers' party branch secret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current double leaders party branch, and constructs the construction path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the practical results, and the "double belt".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ouble leader of academic and Party building; teachers party branch; the construction path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单元[1]。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和具体推进的基本组织,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建工作质量直接指示党对高校领导力量的发挥[2]。2017年8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3]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4]中提出要强化基层导向,牢固树立将党的一切工作落实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党建、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的工作重点和前进方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以“一流党建”引领“双一流大学”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举措。
  自“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各高校高度重视,把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但由于“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出的时间不长,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层次分明的、梯度合理的建设路径与方法。本研究以我校承担的教育部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两年以来的建设经验和我们主持的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立项课题“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刻分析了在高校基层党支部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深刻內涵,总结了当前“双带头人”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构建了符合高校实际和发展特色的建设路径,以推进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一、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深刻内涵
  (一)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实践
  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科学发展、思想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力支撑;承担着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各省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传承知识、创造知识的重要平台[5];肩负着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培养时代新人、服务社会需求三重重任。高校教师普遍具有高学历、高层次、个性自由、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群体特点,部分中青年教师还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思维较为活跃,他们既肩负着立德树人、价值观念传播的重任,又是支撑科技创新、知识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坚定高校教师的政治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在高校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理论素养高、党务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骨干选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对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意义重大,是让众多高校教师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进科研攻关的强大动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有效夯实党在高校科研机构的执政之基。   (二)是推动高校学术科研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
  大举措
  高校为推动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科技支撑、思想支撑和文化支撑,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旨在培养党性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以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鹰”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这对大力推进党建和科研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党建和科研融合的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激发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学术科研、学科建设、日常教学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做到信念引导科研、信念引导教学,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力,充分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二是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工作是有机整体,“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制度优势,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理念,找到党建工作和科研业务工作的契合点,实现制度促进科研创新发展。三是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能提高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党性意识和政治站位,激励他们在具体的科研项目中不断凝练研究方向,自觉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提高科学研究的落地性和实用性,加强创新成果产出,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亟待破解的现实困境
  (一)支部设置不够科学灵活,支部活动和党员教育成效不明显
  随着“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推进,高校党支部的设置方式得以优化,支部活动质量也得以提升,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高校党建面临新形式,任务日益严峻,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高校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内部管理模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加强高校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需正视当前高校党支部设置仍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及党支部活动质量不高、党员教育成果不明显的问题。
  一是党支部设置不够科学灵活,组织力有待提升。高校党支部大多设在二级学院(系)、研究院(所),且按传统模式,多由行政职能部门和教研室等两个及以上部门的党员教师共同组成,大多数党员教师来源较广,其所属学科及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活动日益活跃,即便是同一个教研室的党员教师也可能归属于跨教研室的学科组、课题组和项目组中,由于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的差异,不利于支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党支部开展工作,不便于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支部活动和党员教育成效不明显。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我党长期以来坚持和强调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对党员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当中发挥了重要的阵地和载体作用。但是当前,组织活动基本是以传统的通过集体会议和座谈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和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分享工作内容和经验的形式,因時间、场地和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开展与实践结合紧密、教育意义较好的参观红色基地、志愿服务等形式的活动较少,支部活动成效不明显。
  (二)关于“双带头人”的选、育、用、留的人才制度体系不健全
  将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教师党员任命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并在实践中进行高质量的育才、用才、留才是推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基础。自“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以来,各高校纷纷启动,按《实施意见》的要求进行选拔配备,但是由于当前高校关于“双带头人”的选、育、用、留的人才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双带头人”的选拔、教育培训、使用以及留才方面都还存在问题,需不断完善健全人才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作用。
  一是选拔制度不健全,没能完全做到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对二级学院(系)、研究院(所)等部门的走访、调查了解不够,没能完全掌握党员教师的工作生活实际,没能完全将最合适、最优秀的党员教师安排在支部书记岗位上。存在有的支部书记角色定位不准,“重业务轻党建”,将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科研和教育教学上,对党建工作出现不愿为、不想为的情况;有的优秀党员教师,党性意识强、工作积极性高、党务工作能力强,却没被选为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大大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培育制度不够细致,针对性、实效性不够。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新形势下的党务知识不熟悉,对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程序不熟悉,党务工作能力不强;另一个是学术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还需提高,影响力还不够。当前对支部书记的培训以统一的讲座、会议为主,缺乏一套符合高校实际、兼顾学科专业建设特点和党务工作提升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载体创新、结果追踪、考核严格的培训体系,没能做到分类别分阶段,因人制宜,不能很好地提高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导致参与教育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考核制度不完善,人才使用效率不高。当前高校的考核评价制度也在逐渐优化,形成任务考核清单,但是还存在权责界限不清晰、党建与业务工作考评体系存在差异的情况。大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都是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既需完成党支部建设、学科建设、备课、申报,又需要完成研究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班主任、学业导师等系列工作,工作压力大。但是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采用普适性考核,对需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完成党务工作的党员教师没有奖励,对部分对待党务工作态度冷漠,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的党员教师没有惩罚,虽然对党务工作考核严格,但是绩效体现不明显,无法与教学科研相比较,导致部分支部书记产生消极情绪,将工作重心向教学科研工作倾斜。
  四是激励保障制度不到位,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缺乏对话通道,没有深入了解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关心什么、担心什么、重视什么,对其在工资报酬、生活保障、职位升迁、福利待遇、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方面的诉求了解不够,提供的人力、物力等必要的保障措施、配套措施、激励措施都非常薄弱,与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的付出不相匹配,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够,缺乏内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科研与党建工作还存在“两张皮”现象,缺乏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融合的途径和形式
  随着“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员教师认识到党支部建设和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双向推动作用。一是党支部建设能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高质量提升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充分彰显党支部的战斗核心作用;二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构建创新型党支部提供了内涵支撑,有助于深切了解教师的愿望、诉求和面临的困难,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学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在支部建设中也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头作用,能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和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共同促进和共同提升。但是,由于当前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就如何将学术科研与基层党组织工作性质与特点相结合的研究不够,党建工作和学术科研缺乏有效融合的形式和途径。当前党建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融合力度不够,少数党支部认为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较困难,没思路、没办法,在工作量大的时候简单地认为党务工作没有业务工作重要,认为党务工作过多会干扰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容易造成矛盾。
  三、高校教师“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提升路径
  (一)立足基础,优化设置党支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着力提升组织力
  一是必须要不断丰富优化组织架构,切实提高党支部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创新高校教师党支部设置方式,灵活地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竞赛团队、课题组,以保证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高校各项实际业务工作相辅相成,高质量将党建工作渗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竞赛项目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满足新形势下发展高校教学科研型党支部、创新型党支部的建设要求,大力提升党支部的领导力、战斗力、凝聚力和践行力,保障高校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协调并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组织活动需打破“一人讲,大家听”的单一形式,本着实用、实际、高效的原则,创新形式,将单一的封闭空间转换成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走出封闭空间,实现流动作业、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网内网外互联互动,鼓励党员教师走到舞台中间,和大家讲理论、聊工作、谈生活、唱红歌,为党员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形成台上台下相互交流的有益局面。结合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和面临的新挑战,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和载体,对党员教师提出新要求,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学术科研、教书育人相结合,将组织活动开展在红色基地、科研实践活动、竞赛项目中,以实现两者融会贯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立足实效,建章立制,构建长效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机制
  一是健全选拔制度。高校党委应以《实施意见》的要求为标准,通过深入到各个基层党支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党支部当前的建设现状,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解党员教师对支部建设的所思所想,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将思想积极向上、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党员教师选拔配备到支部书记岗位,同时也要将一些党务能力强,但职称、学历条件暂未达到要求的青年党员教师以及学术科研能力强,但党务工作不熟悉的青年科研骨干发展为支部副书记和支部委员,做好后备人才挖掘培育工作,对高质量推进“双带头人”党支部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规范细化培育机制。高校党委应高度注重提升支部书记及后备人才的综合能力素养,构建系统化、常态化、连续化的培育机制。以党支部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基础,分门类、分层次,细化培育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载体、严格培训结果考核。通过打造党建业务、学术科研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党建工作能力稍弱的党支部干部队伍提供系统的党务知识培训,为学术科研能力稍微弱的党支部干部队伍搭建学术科研交流提升平台,推进教师党支部干部队伍党务工作和学术科研工作能力的同步提升,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使党建工作与核心业务工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
  三是完善考核制度。高校党委在制定考核制度的设定方面,要突出人性化管理,合理设计考核指标,明确岗位到人、指标到人、责任到人。充分认识和尊重教师党支部干部队伍的党务工作成果,制定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将党务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一样纳入年终考核工作量,将党务工作量折算成教学课时量,按照岗位责任明确工作量,充分尊重支部党员教师在党务工作上的付出,给予与付出相匹配的绩效津贴奖励,形成工作有序、考核有章、监督有力的考核制度体系。
  四是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建立激励奖惩制度。高校党委应深入到基层党支部中,全面摸清党支部书记及后备人才的思想动态,分层分类整理整合调查结果,以按绩效奖惩为原则,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建立激励奖惩制度,以提升奖惩激励实效。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成绩突出的支部书记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奖、创新创业补贴、科研设备、活动场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宣传先进模范,塑造先进典型,引导支部书记形成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此外,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懲罚制度,对履职不认真,导致支部建设工作滞后的情况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三)立足“双带”,坚持践行党建与学术同频共振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同步双提升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党建工作是学术科研工作的“根”与“魂”。立足“双带”,始终践行党建与学术科研同频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学术科研核心工作融合的途径、形式、思路和办法,党建业务两手抓、两促进,扎实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实现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党建带科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支部书记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将学科建设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合理调整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方向,赋予学术科研新的生命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走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新路子,推动学术科研与党建更好地融合发展。以科研带党建,将党建活动开展在学术科研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如在实践调查的路上,在学术会议的间隙,开展在小组研讨会之中,以党的思想引领学术科研活动,以学术科研实践促进党建活动的开展,全力提升党务工作和学术科研工作的整体效能,推动教师党支部教学科研工作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楠.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J].政工学刊,2020(8):36-37.
  [2]骆军,龚炜.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32-34.
  [3]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41号)[EB/OL].(2017-8-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8/t20170823_311692.html.
  [4]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6号)[EB/OL].(2018-5-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1805/t20180524_337021.html.
  [5]徐小乐.高校科研机构管理创新论析[J].人民论坛,2011(20):240-241.
其他文献
鉴于现有研究对GNSS原理及其应用课程思政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还较少,为推进该课程思政建设,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本课程北斗系统大国重器、系统大国工程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等开展课程思政所具备优势的基础上,注重打造"专业+思政"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了课程德育目标,从课程知识、思政元素、思政教育目标等方面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点,在课堂育人、线上育人、考核育人等方面制定了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通
由于我国冠心病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为此,我们对近年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CAG)的8937例患者造影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我国今后冠脉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期刊
摘 要:材料科学基础是五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响应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号召,本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给出了具体的案例,期望本课程的成功经验能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材
摘 要: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并存,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差异更易受到社会多元思潮的影响,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普通学生更为困难。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多存在思想抱团、心理自卑、孤独、人际交往困难、学业困境等问题。高校应借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通过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优势、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体验人生价值等路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创造
摘 要:课程思政节奏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一门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学节奏,广义的是基于课程体系或培养方案设计的思政教学节奏。课程思政节奏的设计贯彻了精细化教学理念,是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合理安排思政教育内容及方式的总体规划,也是提升思政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节奏设计的原则包括借力信息化手段、基于课程体系安排、依据教学内容并适于主体需要。应从建立信息系统、扩充反馈途径、建立经典案例库、
期刊
营养不良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对存在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有营养风险(nutrition risk)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改善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2006年Lochs等以“证据支持的营养支持”为题,报道了经口补充营养剂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27%比12%)、病死率(26%比17%),缩短住院天数(28d比19d)。
期刊
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决策分析这门课程作为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落脚点,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方案的良好平台。教师在教授管理决策知识的同时,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重新构建管理决策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体系,培养高质量德才兼备的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早期并发症(移植后100d内)包括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肝静脉闭塞病(VOD)和其他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等,我们监测了76例HSCT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并分析它们在并发症出现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