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着广阔的天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着广阔的天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我们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着这种设想和思考,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性研究,现将思路和做法略谈如下:
  学校教育中把审美提到了与德智体并驾齐驱的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整个教育的基本目的,能否将这两方面更好地结合起来,进而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首先弄清几个概念: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什么是审美教育,什么是创造意识。
  尽管审美的定义中外美学家众说纷纭,但总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力活动及其在现实中实现或者对象化。作为一个客观对象,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它一方面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存在,体现着自己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又是人的能力创造的结果。因此,美是包含或者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的特定情感的具体形象。这种形象包括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创造这种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作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自然也就离不开认识这三种形象,发掘这三种形象的深广度,更重要的是创造这三种形象。
  审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诸多美的状态的认识及不断发展。它是一种行为活动,这种行为活动既受客观世界中诸多状态的限制,同时也受主观方面的影响,因此,审美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多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狭义上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在欣赏活动或者在创作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
  审美教育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以美的对象感动审美主体,从而使其情感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升华。
  至于创造能力的定义,说法更是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在对知识能力加深拓宽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成绩便是创造能力的表现。对教师而言,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抛开旧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以全新的思想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去探索语文教材的潜在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设出新的情景,挖掘艺术形象新的意义。反映出自己新的认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
  康德曾说:“真正为天才而设的领域是想象力的领域,因为想象力是创造性的,他比其他功能较少处于规律强制之下。”审美教育的特性集中表现为密切的内在联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呢?
  一、 重视基础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为创新打好基础
  中学语文教材在设置安排上遵循了科学性、文学性、审美性原则,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这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也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就从对文学作品的知识结构的完善而言,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的教学必须通过一些示范性很强的文章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譬如对诗歌的教学,必须在形式上选择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来做示范性教学。其次还要選择不同题材的诗歌来教学,譬如田园诗、边塞诗、爱情诗、闺怨诗、送别诗等等。还要从形式上选择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格律诗、自由诗等多种形式的优秀诗歌做示范性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让学生明白历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各时代著名诗人的风格,这些都是为审美创造基础的必由之路。
  二、 让审美的陶冶性转向审美的发展性
  传统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只是把它作为陶冶性情或者置于寓教于乐的桎梏之中,只能做到潜移默化,成了传统德育的辅翼,这样大大制约了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摆脱伦理化美育观的狭隘性束缚,才能真正走上审美的自由化解放之路,体现情感的解放、眼界的解放和自然限制的解放。以达到个性心灵的完美解放。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些工作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 平等的对话式教学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就是同一篇作品中我们对形象的认识也不完全相同。过去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教师习惯于定论的说法,学生习惯于教师及书本的规范,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发展。作品中的形象成立千人一说,甚至在学生心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用“好人”“坏人”两词来判别。这哪里是文学及审美教育,无疑是给学龄前儿童讲故事。只有教师去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形式,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建立自由思想的独立人格,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给以肯定。
  (二) 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名著,把美的艺术和感受融进学生的血液中
  中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情文并茂,代表性、典型性很强的中外名著,不同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表现手法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不同的美的感受,或优美,或崇高,或为喜剧,或为悲剧。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味,在这些过程中把审美教育和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为摆脱语文教材“提示”的限制,还试图从教材以外选取中外名著让学生阅读、探讨、交流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丰富多彩。
  (三) 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有限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发展,不仅要重视对名家名篇的欣赏,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创造性。
  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交流他们对大自然美抒写的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分析现实社会,感受现实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写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新认识,开拓学生的哲理思维、创造性思维空间。
  审美教育润物无声,审美创造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
  李亚平,陕西省杨陵区,杨陵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让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课内迁移到课外阅读,让散文阅读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呼吸”?窃以为,要注意散文的形神结合、表现手法、语言品味的迁移阅读,以此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关键词: 整体把握;自主自悟;探究延伸  语文阅读常常由课内到课外,所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教师要引领学生读得更多,走得更远,收获得更多。由学到用,初中散文阅读亦然。真正的散文阅读应该
早春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长到七八月份,开始进入衰老阶段,后期长势变弱。此时,可利用这几种蔬菜侧枝萌发力强的特点,实施整枝再生栽培。因再生株果正值淡季,此时收获上市
摘 要: 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个行业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要想发展,就一定会有与之对应的育人目标,针对我国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谈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怎样将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完美体现在高中语文作文环节尤为重要,因此要紧抓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为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明确之后,从而实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任务的达成。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笔者经过多年摸索和尝试,总结出一套实用的青苔铺设及养护技巧。选材选用野外灌木丛、树林等环境中自然生长的青苔(品种较多,筛选出最适宜者)。这种青苔根系发达,耐水、耐旱,
本文阐述了炼钢厂机械设备维护技术中状态监督的内涵、重要性、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建立完善的状态检测系统,如何进一步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各项保障工作,从而保证
本文叙述了铜剥片机组的工作原理,阐述了该机组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配置、系统构成、控制方案、画面和报表做了详细介绍。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orking pri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插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阐述了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概念,对插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意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深入研究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作用。  关键词: 插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一、 引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的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加深读者对内容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前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房价也随之高企,但保障性住房建设远滞后于商品房,导致大量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十二
本文介绍在ControlLogix冗余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硬件、网络的配置与组态,实现我公司FSSS的自动化控制和的冗余功能。运行结果证明,控制系统能够在实现FSSS的各种功
摘 要: 教学作文,是教学生学写作文,着重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和“四种习惯”,简称“两个四”。学生光有能力还不行,还要行动,要让学生经常做,喜欢做,坚持做,养成习惯。  关键词: 大自然;生活;阅读;课堂;作文教学;成功  时光似水,生命在流水中沉淀升华。不知不觉间,我已从教近二十九年了。我教学作文,教学生学写作文,着重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和“四种习惯”,简称“两个四”。  首先说说我在作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