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滋生音乐花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巧妙的课堂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也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到处沉浸在音乐花的海洋。本文从音乐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索了以语言为基、以机智为本、以尺度为体、以多元为弦、以综合为源的五条有效策略,使学生在灵动的音乐课堂评价中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妙语;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开展以来,音乐课堂评价机制也日趋成熟,课堂口头评价语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频率也是很高的。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并非都是完美无瑕的,不恰当的评价语言比比皆是,它既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又不利于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与发展。
  一、对当前音乐课堂评价语存在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教师的评价语过单一破坏了课堂气氛
  单一的评价语,可能让学生渐渐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就算是学生很好,但学生也不知道好在哪里?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得不到提高和自信,也会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气氛逐渐削弱。于是,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原有的本色。
  (二)教师的评价语过模糊缺乏语言的准确性
  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当学生精彩绝伦地回答之后,我经常会用这些评价语来激励我的学生: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聪明……等等。一节课下来,我可以用十多次的如是点评。类似于“你真好”“你真棒”这样的评价语都是没有指向性的,这样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只能让学生感受到评价带给他们的模糊的快乐。
  (三)教师的评价语过滥用有失评价的色彩
  新课改的今天,大家都在提倡激励性教育。于是我们在课堂上就看到了另一幅场景——学生有发言的意识,不管他们是对是错,一律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他。但是在我看来,这样“滥用”评价语,并不是提倡激励性教学的助波器,反而让我们音乐的课堂失去了评价的色彩,对被评价的学生来说,再好听的语言也是毫无意义。
  (四)教师的评价语过赏识影响了评价的错位
  我们知道,音乐课堂应该重视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体验和体会。但有些教师误解了“赏识教育”的涵义,对于学生一般的答案都给予了“热烈” 的肯定。这样的评价带来的可能是学生自满的情绪,却带不来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样的评价还造成了学生认知性的错误。
  二、妙用课堂评价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策略
  (一)一般意义上的评价语的定义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评价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学情境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或结果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妙语在音乐课堂实施的策略
  “妙语滋生音乐花”,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这个“妙”字呢?笔者认为用灵活巧妙的评价语能使音乐课堂变得生机勃勃,犹如师生融入在一片花的海洋里,也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他们对自我音乐认知能力的评定。
  1.以语言为基,评价有道
  准确有效的评价语言是课堂的音樂之花。没有“音乐之花”,我们的课堂就缺乏了生命力。
  (1)妙用激励语言,打开学生“动心”之门
  准确得体的评价语,是激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从而达到自我肯定的有效途径。
  (2)妙用修正语言,打开学生“开心”之门
  ①幽默一曲,妙趣横生
  案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王老师执教《过新年》一课,到了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她让学生用大堂鼓和锣为音乐伴奏。在座的小朋友对这两件乐器都非常感兴趣,被选中的小朋友更是迫不及待地跑到讲台前,用尽所有的力气,狠敲了一把,可把下面同学们的耳朵给震坏了。这时,王老师捂住双耳,对大家说:“幸好我不是大堂鼓,不然要被大家给打扁了,回家我得给大堂鼓涂涂膏药了。”这时,在座的同学们都开心地笑起来,下一位伴奏的同学用轻轻的手法拍打着小堂鼓。
  看来,幽默的评价语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的知识学习,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赋予大家的快乐。
  ②正反交替,妙言要道
  案例,我在执教五校联片公开课《我的小绵羊》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大声地演唱歌曲,然后提问学生,这样的演唱方式你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之后,我用轻柔地声音进行歌曲范唱,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得到了答案,并从歌曲角度来分析:(1)如果我们用很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那么歌曲中的小绵羊还会躲到树丛里,和我们玩捉迷藏的;(2)大声的喊唱也不是一个文明小朋友的标致,以后小动物听到这样的叫声就不敢和你们做朋友了。
  (3)妙用无声语言,打开学生“正心”之门
  ①无声点评,妙不可言
  音乐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评价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述的。苏联著名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有一句名言:“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在进行一些修正评价的时候,教师不妨用沉默的方式告诉学生你的用意。
  ②体态语言,奇妙无穷
  在评价体系中,还有一些评价方法是可以通过体态语言来进行的。其中包含动作、表情、肢体等等。如教师可以用亲切的目光给予学生肯定、面带微笑地竖起大拇指来表达对他精彩回答的赞赏。这些举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里撒下美妙的种子。但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或者用手做一个“嘘”的动作。无声的体态提示,让我们感受无声评价的独特魅力。
  2.以机智为本,评价有理
  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能将预设语言与即兴语言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评价语言机智教学。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内在机智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3.以尺度为体,评价有度
  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尺度,才能使音乐教学富于人文精神,更能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因此,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然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经过努力之后能享受到成功,并得到发展。
  4.以多元为弦,评价有效
  从评价的实施者而言,除了教师作为课堂评价的主体外,还可以采用“生生自评”“小组自评”的方式,让每位小组成员在老师评价的基础上,参与到课堂的评价当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也让学生的智慧之花在课堂中碰撞与绽放。
  5.以综合为源,评价有则
  一个音乐老师要具备的不仅是音乐专业素养,良好的文化底蕴还是我们音乐教学的助推器。《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要“倡导学科综合和理解多元文化”,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拥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拥有不同领域间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音乐教育和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进行有机联系;才有能力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因此,教师在妙用评价语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科综合,学习其他学科的评价特色,强化自身的语言评价能力。
  三、妙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成效
  笔者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巧妙的评价语,提高了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也讓学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学科魅力彰显,师生共享音乐
  笔者运用了“妙语”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灵动的音乐世界,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乐趣。因此教师的“教”始终是围绕着音乐元素展开的,学生的“学”始终是在音乐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提高了教师的音乐素养。师生都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共享着音乐的美好!
  (二)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
  笔者在实施了“妙语”的教学策略后,几次测验,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演唱歌曲的能力提高了,肢体表现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因为笔者用“妙语”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们也更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了表演、表现和成功的快乐。
  (三)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用“妙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教师的语言鼓励让学生们体验到探知与创作的快乐,并能积极表现自己的作品,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四、结束语
  巧妙的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加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的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可以用巧妙的评价语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唤起他们对音乐本体的感受和追求。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是掌握了语言的人,也是巧用语言的人,更是创造语言艺术的人。所以平时应有意识地学习,不断优化音乐评价语言,提高语言评价能力,让自己的课堂评价更富有魅力,让巧妙的评价语言为教学添资增彩。
  参考文献:
  [1]曹建辉.丝弦华韵[M].上海:上海三能书店出版社,2011.
  [2]梁恕俭.课堂“新语”[N].中国教师报,2011-8-24:006.
  [3]李春芹.绿色评价演绎精彩课堂[J].文学教育,2012(10).
  [4]叶瑞英.美丽的课堂魅力的语言——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语在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9).
  [5]刘兵.浅谈中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优化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4).
  作者简介:张弛(1985-),女,浙江省金华市人,本科,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了柴来江先的画作,他的画作,有其特色。其画品,讲焦点透视,强调观色变化。不闻于物外肖似,多抒情达义的主观感受。柴来江先生因其画品追求形似神近,苦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感觉。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有一股强劲的西洋画的那种讲求“以形写形”,掷形予外的“神”的归依。因而柴来江先生画面强调整体感、概括意,所以,其画品有西方画技的“再现”与中国传统画的“表现”力度。本文介绍了其画作在构图、
【摘要】中华民族以重要的姿态存在于世界之中,并非单单因为它拥有了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更是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尤为突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鹤峰满堂音,作为曲艺类的文化遗产,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存在和独具特色的演奏方式,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少数民族;艺术
【摘要】张爱玲不畏世俗,敢爱敢恨,也正因她的骄傲不逊,让后世人对她褒贬不一,而我却恍若被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子吸了灵魂,在她的文章中感受来自她的喜怒哀乐。  【关键词】张爱玲;风华绝代;敢爱敢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有多悲凉,就有多繁华  你如梦般向我缓缓走来,挽着发髻,穿着深色旗袍,你的眼神充满淡漠,如莲花一般,不被尘世所染,又如红玫瑰一般,热烈而高傲,仿佛要将自己
【摘要】在我国,节事活动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全球经济大都市,其节事活动也成为了全国城市的标杆。本文以北京市新年庙会为例,探讨北京庙会节事活动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影响。  【关键词】疫情;节事活动;庙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节事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英文“event”,包括了各类节日、活动、庆典等。在我国,研究者们首先是通过旅游节日中的节事活动展现
【摘要】本文以大理州下关镇龙泉村为田野调查点,对现今流传在此的洞经“乐”组织及其在当地民众人生礼俗中的斋醮仪式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今后大理地区洞经乐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促进大理洞经乐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洞经“乐”;大理地区;人生礼俗;现状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大理洞经古乐原为一种道教音乐,为道教进行各种传统仪式时所演奏
【摘要】法国戏剧家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 1896-1948)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先驱,而后的荒诞派戏剧以及其他先锋类戏剧,深受其“残酷戏剧”理论的影响。他所认为的戏剧如瘟疫一般都是一场疾病,而且是集体性的疾病,都具有使人们从事物或是生活的反面(人性的阴暗面)认识真实的自我,激励人类集体的勇敢面对命运。  【关键词】安托南·阿尔托;“残酷戏剧”;戏剧与瘟疫;东方文化  
【摘 要】危机干预重在预防,其中,宣传普及是基础工作。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面向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分阶段、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危机宣传普及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宣传普及;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6-0020-03  【作者简介】郭永芬,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上海
蔡元培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是中国现代美育学的首创人。自1912年蔡元培邀请鲁迅来教育部工作起至1936年鲁迅逝世,他们共同交往了24个春秋。时间虽然不短,但双方的往来信件却不多。从鲁迅日记中我们能检索出他们各自寄出的书信只有十余封,原信保存下来的就更不多了。特别是蔡元培写给鲁迅的信件,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有1934年7月4日这一封信,鲁迅生前一直珍藏着它。鲁迅去世后,许广平又
【摘要】在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互溶互渗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之后,红色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然而,全面铺开、快速发展的背后,仍潜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革命纪念馆,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有关红色文化的开发、建设、宣传和庄严定位工作的开展情况,反观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容易陷入的“四化”倾向的问题
【摘要】文章对苏南地区传统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苏南地区农耕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得出了苏南农耕文化遗产具有独具特色、不可或缺、内容多样、传承悠久等重大特点。通过调研发现苏南地区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常州青松共享农场为例,尝试探索苏南地区共享农场模式开发建设的可行性。  【关键词】农耕文化资源;苏南传统墟落;共享农场模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