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文化巨人的友谊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在北京大学教授的是《中国小说史》,自己编写讲义,他讲的课生动有趣,他的学生冯至曾回忆说,听先生的课,“在引人入胜、娓娓动听的语言中蕴蓄着精辟的见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鲁迅还在讲义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小说史略》,胡适曾高度评价说:“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巨作。
  蔡元培时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和鲁迅经常走访,相互通信,互赠拓片和书籍,在交往的过程中,鲁迅非常敬重蔡元培,并把他看成前辈,在给蔡元培的信中,总是称他为“先生”,落款总是谦恭地写上“晚 周树人 谨上”。就是在他的日记里,也是时常以“蔡先生”相称:“得蔡先生信”、“寄蔡先生信”。蔡元培也非常欣赏鲁迅,不以前辈自居,不以当权者自居,他独具慧眼,看到了鲁迅文化学术价值,为鲁迅提供一次又一次的职位,为他的学术研究打开方便之门。蔡元培还非常看重鲁迅的人格魅力,鲁迅在教育部工作的时候,同事齐寿山非常崇拜他。教育部罢免鲁迅佥事一职后,齐寿山也跟着辞去了教育部的工作。
  1932年12月17日,蔡元培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先生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先生为主席,蔡为副主席。1933年1月3日蔡元培函邀鲁迅参加民权保障同盟,17日鲁迅赴民权保障同盟会开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会后,蔡元培将自己的旧作七绝二首书赠鲁迅:
  养兵千日知何用,
  大敌当前喑不声。
  汝辈尚容说威信,
  十重颜甲对苍生。
  几多恩怨争牛李,
  有数人才走越胡。
  顾犬补牢犹未晚,
  只今谁是蔺相如。
  鲁迅一直珍藏着蔡元培写给他的这首诗。解放后,许广平把它捐献给了北京鲁迅博物馆。
  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开始倡导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他通过办展览、讲习班和出书来扶植木刻青年,他每出一本书都会寄给蔡元培,1931年2月14日鲁迅“午后访蔡先生,未遇,留赠《士敏土》两本”;1934年2月26日,他又“以《北平笺谱》寄赠蔡先生”;同年7月,又将《引玉集》赠予蔡元培,也就是上面信中提到的这本书。这本书是在日本印制的。1936年,鲁迅开始编辑《苏联版画集》,这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合作,鲁迅挑选版画作品编辑,蔡元培手书序文。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寓所病逝。这天,宋庆龄特意来到中央研究院,告诉鲁迅去世的消息,并请蔡元培参加鲁迅治丧委员会。次日,蔡元培前往万国殡仪馆吊唁,他在送的挽联上写道:“著作最谨严,岂唯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10月22日下午,在万国公墓为鲁迅举行葬礼,蔡元培亲为执绋,并为之致词,他说:“我们要使鲁迅先生的精神永远不死,必须担负起继续发扬他精神的责任来。”“我们要踏着前驱的血迹,建造历史的塔尖。”
  1938年《鲁迅全集》编定即将印行之前,许广平于3月12日给蔡元培写信,请求为全集作序,蔡元培在4月7日的回信中“谊不容辞”地应许了,并要求许广平速将“全集详细目录”寄给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蔡元培把鲁迅作品迅速浏览了一遍,6月1日,《鲁迅先生全集序》写好了,并让人“速送许广平先生”,序中高度评价了鲁迅先生在美术方面的贡献,鲁迅“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金石学为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谱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鲁迅全集》20卷本终于出版了,蔡元培还为《鲁迅全集》纪念本题了字。许广平和鲁迅纪念委员会为答谢蔡元培,就让沈雁冰转赠一套《鲁迅全集》纪念本。蔡元培知道后复信给鲁迅纪念委员,信中说“鄙人对于鲁迅先生身后,终不愿毫无物质之补助,请以此款改作赙敬,仍托王君转致许景宋女士”。原来在接到全集之前,蔡元培早就按价付了一百元钱的订金。许广平接到信后非常感动,并按照蔡元培的意图,收下了一百元钱,用作“将来举行纪念事业”。
其他文献
【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制作金银器最为发达的时期,有一些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的新面目,金银器的造型、纹样都显现出一种异国风情。这些金银器存在外来文化的元素,应该来源于粟特、萨珊和罗马-拜占庭。本文从这一线索延伸开来,对唐代金银器的外来影响进行探索与研究。唐代艺匠在外来金银工艺的影响之下,日益累积金银生产经验,在外来原有的基础上制作金银器,逐渐摆脱了外来艺术的影响,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精美作品。  【
【摘要】受俄国形式主义和中国程式化戏曲的启发,布莱希特在《剧场小工具》等戏剧理论著作中“间离说”的提出与实践,现代技术的运用、“史诗剧”的建立与发展,给戏剧发展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在布莱希特对传统的颠覆与背叛背后,探寻他戏剧理论中的“理性”因素对戏剧发展的重大意义,引人思考。  【关键词】间离效果;幻觉;现代技术;理性;史诗剧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21世纪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乡村建设中如何从空洞的四壁中寻找文化记忆以及保护文化遗产,对遗产保护者来说也是新的一次挑战。牛皇村艺术遗产工作坊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即是从“乡土家园”的记忆入手,探索地方文化遗产的承续活化。  【关键词】文化记忆;个体记忆;空间记忆;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09
【摘要】本文论述了柴来江先的画作,他的画作,有其特色。其画品,讲焦点透视,强调观色变化。不闻于物外肖似,多抒情达义的主观感受。柴来江先生因其画品追求形似神近,苦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感觉。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有一股强劲的西洋画的那种讲求“以形写形”,掷形予外的“神”的归依。因而柴来江先生画面强调整体感、概括意,所以,其画品有西方画技的“再现”与中国传统画的“表现”力度。本文介绍了其画作在构图、
【摘要】中华民族以重要的姿态存在于世界之中,并非单单因为它拥有了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更是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尤为突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鹤峰满堂音,作为曲艺类的文化遗产,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存在和独具特色的演奏方式,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少数民族;艺术
【摘要】张爱玲不畏世俗,敢爱敢恨,也正因她的骄傲不逊,让后世人对她褒贬不一,而我却恍若被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子吸了灵魂,在她的文章中感受来自她的喜怒哀乐。  【关键词】张爱玲;风华绝代;敢爱敢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有多悲凉,就有多繁华  你如梦般向我缓缓走来,挽着发髻,穿着深色旗袍,你的眼神充满淡漠,如莲花一般,不被尘世所染,又如红玫瑰一般,热烈而高傲,仿佛要将自己
【摘要】在我国,节事活动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全球经济大都市,其节事活动也成为了全国城市的标杆。本文以北京市新年庙会为例,探讨北京庙会节事活动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影响。  【关键词】疫情;节事活动;庙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节事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英文“event”,包括了各类节日、活动、庆典等。在我国,研究者们首先是通过旅游节日中的节事活动展现
【摘要】本文以大理州下关镇龙泉村为田野调查点,对现今流传在此的洞经“乐”组织及其在当地民众人生礼俗中的斋醮仪式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今后大理地区洞经乐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促进大理洞经乐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洞经“乐”;大理地区;人生礼俗;现状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大理洞经古乐原为一种道教音乐,为道教进行各种传统仪式时所演奏
【摘要】法国戏剧家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 1896-1948)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先驱,而后的荒诞派戏剧以及其他先锋类戏剧,深受其“残酷戏剧”理论的影响。他所认为的戏剧如瘟疫一般都是一场疾病,而且是集体性的疾病,都具有使人们从事物或是生活的反面(人性的阴暗面)认识真实的自我,激励人类集体的勇敢面对命运。  【关键词】安托南·阿尔托;“残酷戏剧”;戏剧与瘟疫;东方文化  
【摘 要】危机干预重在预防,其中,宣传普及是基础工作。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面向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分阶段、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危机宣传普及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宣传普及;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6-0020-03  【作者简介】郭永芬,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