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山前必有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体会到用词的精妙、领悟到情感的真切、揣摩出文章的真谛,同时教师也可以动态地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重点,把阅读引进应用题的教学中,发现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找重点,抓本质
  
  应用题大都是以文本呈现,在众多信息中学生要排除干扰,抓住实质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提问引领学生分析,找出关键,写出数量关系。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自主、分析、筛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变式题许多学生都是望题兴叹,无从下手。同时,这样的教学也只是让学生进行模式的套用、思维的复制,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找出重点、反复读题,首先需要学生带着思考读题,在读题中经过分析、判断、筛选,找出重点,然后说明选它作为重点阅读的理由。其次,根据个体的理解进行信息交流,相互之间倾听、补充、修改、完善,促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加趋向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如:一堆黄沙运走了 ,还有120吨,这堆黄沙有多少吨?
  师:找出你认为关键的地方,重点读出来。
  生 :重点突出“用去了 ”,因为这句话是找出单位“1”的关键句,即一堆黄沙的吨数。
  生 :重点突出了“用去与还剩”,因为 代表的是用去的,120吨是还剩的,它们不是对应的两个量,所以重点读出来提醒自己。
  生 :重点突出了“运走 ”这句话,不仅可以知道单位“1”的量,还可以联想到还剩下 没有运。
  生 :重点突出了“还剩120吨”,由这一句话我联想到一共的吨数-用去的吨数=还剩的吨数。
  ……
  
  二、重读区别处,内化知识结构
  
  在应用题教学中,由于结构的雷同、知识的相似、学生思维的定式,往往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晰结构,内化知识,激起思维的变通,形成知识脉络。一般教学中教师大多提问:“这两题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来后,通过列式解答,这组对比题的教学算是结束了。这样教学,学生进行的是一种浅层的思考与辨别,抓住的往往是字面上的区别,未形成有意的甄别及内心的需要,时间稍一长,再出现相似的题型时学生还是易错。而在区别处重点读题,首先学生需要自主进行比较、辨别,根据个体的理解,形成解决策略。其次,两道类似的题学生有重点地进行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这两种题型有个整体的认识,而且更加突出区别,加深理解,形成深刻印象。
  如:一堆煤重8吨,运走了 ,还剩多少吨?
  一堆煤重8吨,运走了 吨,还剩多少吨?
  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突出区别进行重点朗读。
  生 :突出 吨与 的区别, 吨表示运走了 吨,而 表示8吨的 ,实质运走了8× = (吨)。
  生 :以后我看题的时候,如果分率后面有单位,我就用□把它框出来。
  生 :以后我在读题的时候,在重点处点上一点,帮助自己理解。
  ……
  总之,找重点、精心读、慢体会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习惯,更尊重了他们个体的差异,让学生在读中去悟、去思考、去体会。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个性的空间,让思维火花绽放出夺目的色彩。
  (责编 黄 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数学教师的能力,一般关注课堂教学能力。实际上,数学题的命题能力也是我们教师很重要的基本功。好的数学题,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和情感,而且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设计好的数学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编题时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及差异  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因此编题时既要考虑新课标和教材的双基要求,找准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合格水平,使多
期刊
一节课开始的铺垫导入,为的是唤醒学生已有认知,搭建通向新知的跳板,帮助学生构建新知的生长点。它虽然是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但历久弥新,不但能振奋学生情绪,使后续教学更加的跌宕和精彩,而且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更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试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从学生最熟悉的开始,设计铺垫导入环节,促使高效学习。  一、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教材安排
期刊
我一直认为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成为“特级”,是因为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见地,如邱学华老师提出“尝试教学”、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张齐华老师提出“数学文化”……2010年,我校校长陈士文(特级教师)在扬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上提出了“智慧数学”,他认为:数学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包容有数和形的美妙、具体和抽象的思辨、建设和超越的精神,应伴随孩子的一生。智慧数学倡导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受益终生的
期刊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5,这三个自然数各是多少?”这是教学平均数后我给学生安排的一道习题。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连续自然数”。生1回答:“像2、3、4……这样的数是连续自然数。”生2回答:“像10、11、12、13、14……这样的数也是连续自然数。”学生的回答说明已理解“连续自然数”的意义,我让学生观察这些连续自然数有什么特点。生3回答:“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我又追问:“你能求出这几
期刊
符号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理解符号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感,是新课标十分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呢?下面撷取“用字母表示数”中的几个教学片断加以解读,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或感悟。  教学片断一:唤醒经验——感知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识吗?  生:它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标志。  师:没错,谈到体育,同学们都知道,2008年8月8日在我国北京举行——(29届奥
期刊
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实现合作学习的核心。在现实课堂中,师生互动较多,生生互动较少。本文将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为例,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寻生生互动的得与失。  一、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引发有效的生生互动  在新课的前五分钟,我们往往会根据新旧知识间的链接点设计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复习,安排生生交流,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在设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课的引入环节时,我出示如下表
期刊
数学教材中主要有两大部分内容,例题和数学习题。对例题的设计与呈现等方面的策略,教师经常研究得比较透彻,而对于数学习题往往较多地关注了习题的评价功能,没有充分挖掘习题的其他教学功能,导致“精讲多练”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容易产生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因此,数学课程的改革离不开数学习题的改革。  新课程需要倡导的其中一个理念是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期刊
——听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课之感想    不久前,我听了北师大版三年级“分桃子”的试教与展示课,看到了新课改中计算教学的“实在”“扎实”,少了华丽的外表,多了淳朴的个性;少了热闹的活动,多了实在的明理;少了学生之间无效的讨论,多了书写练习的机会……其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出示:采用口算和分一分的方法解答48÷2)  师:48÷2你们会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
期刊
学会学习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着重研究并指导学生学法,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步地从“学会”到“会学”,让乐学、能学、善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
期刊
无论从基本的生活需要来看,还是从学生后续的学习需求来看,计算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0以内加减法”既是学生学习计算的起点,也是学习计算的重点和关键。它能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必由之路。而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爱说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相对枯燥单调的计算教学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