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符号感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号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理解符号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感,是新课标十分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呢?下面撷取“用字母表示数”中的几个教学片断加以解读,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或感悟。
  教学片断一:唤醒经验——感知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识吗?
  生:它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标志。
  师:没错,谈到体育,同学们都知道,2008年8月8日在我国北京举行——(29届奥运会)
  师:这是什么标志?
  生:停车场标志。
  师:噍,用字母作为一些事物的标志,很简洁,对吗?你还能找到一些例子吗?
  ……
  师:看来,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际上,字母在数学上也有独特的作用,大家想知道吗?(想)
  解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有符号的积淀,这是发展符号感的重要基础。课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活了他们的原有认知,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们畅所欲言,列举生活中的字母,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
  教学片断二:营造氛围——建构
  (课件演示用小棒摆三角形)
  师: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用算式怎样表示?
  生:3根,算式是1×3=3。
  师:两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
  生:6根,算式是2×3=6。
  师:三个呢?四个呢?你能用更多的式子表示摆不同个数三角形时所用小棒的根数吗?试着写一写。
  (学生开始写算式,一会儿露出疑惑的神情)
  师:为什么不写了?(不可能写完)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就可以概括出所有的算式呢?(生思考)
  生:我用“任意×3”来表示。
  生:我用“X×3”来表示。
  生:我用“?×3”来表示。
  生:我用“a×3”来表示,这里的a可指任何一个整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创造出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我喜欢用“?×3”表示,这样比写汉字的方法方便。
  生:我喜欢用“X×3”或者“a×3”,因为这样清楚、简单。
  师:的确,为了便于理解和应用,在数学中我们通常选择用字母来表示。
  解读: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设计了摆小棒、写算式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写下去吗?”显然,不可能,学生疑惑的神情意味着他们已从内心感悟到像这样的式子永远也写不完。教师及时把握契机,加以引导:“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就可以概括出所有的算式呢?”学生的思维被引向更深层次,创造出了很多富有个性的表示方法。在众多的方法中,教师选择了对方法的优化,最后强调:“在数学中通常选择用字母来表示。”在这个水到渠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了符号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了字母表示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体验了符号表示的实用性,初步建立了符号感。
  教学片断三:拓展应用——深化
  (课件出示4本相同的笔记本,如右图)
  师:看到4a,你想它可能表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a可以表示一本笔记本的价格,4a就可以表示4本笔记本的价格。
  生:a可以表示一本笔记本的重量,4a就是4本笔记本的重量。
  生:a可以表示一本笔记本的张数,4a就是4本笔记本的张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原来4a可以表示这么多的意思。(接着课件隐去图片,只剩下4a)现在你能说一说,这个式子可以表示什么?
  生:a如果表示一本书的价格,4a就是4本书一共的价格。
  生:我觉得4如果表示一个人有4支笔,那么4a就可以表示a个人共有多少支笔吧。
  师:瞧,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很多例子都可用4a来表示。
  ……
  解读:学生初步形成符号感后,要让学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含义,说出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让学生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上述教学片断中,让学生寻找4a的生活原型,很好地引发了学生思维在具体和抽象之间穿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懂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长“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模型化思想,培养创新精神。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比这重要一千倍。”(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语)于是,为了凸显“学生怎么想”这一核心元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得到了逐步推广。这样一来,课堂“活”了,教师却“苦”了,因为经常遭遇极其复杂的临场突变及流程搁浅。每当这时候,我们无不祈求教学智慧及时“现身”来扭转课堂乾坤,走出教学迷途。确实,教学智慧是一名教师不可或缺的业务素养。下面,笔者仅就教学智慧的意义内涵、实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例2“估算”。  左图中的“方法二”就是本文的主角。对于此例题,《教师用书》中如是说:“教材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处理方法二,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案例呈现:千呼万唤终不现  呈现问题:把124面小红旗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大约分到多少面?学
期刊
最近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比赛前进行了一次试教,课堂中遭遇了“冷场”。课后,我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修改了部分教学环节,在第二次教学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一次教学片断:  (出示幻灯片:袋子里装着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  师:同学们,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生:。  师:你是怎么
期刊
一直以来,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都会选择让学生动手实验去得出结论。但是从后续的学习中发现,学生还是经常遗忘“”,究其原因:(1)学生对于“等底等高”理解不透彻;(2)学生的操作实验都是教师安排的,没有产生认知需要。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对“圆锥的体积”教学做了如下尝试。  教学现场回放:  1.复习“平面图形中的等底等高”,为迁移做准备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这有两个平面图形。(在黑板上画一个长
期刊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卢梭有句至理名言:“多给孩子们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囿于别人的思想;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少让别
期刊
细节虽小,却能窥其大。《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细节体现素养,细节彰显魅力。”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作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各个不起眼的细节,让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闪射着智慧的光芒。本文就徐斌老师在他的无痕教育世界里,如何关注细节,如何通过显性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渗透数学思想作一探索,以期为各位同行实践作一参考。  一、细节让
期刊
数学教师的能力,一般关注课堂教学能力。实际上,数学题的命题能力也是我们教师很重要的基本功。好的数学题,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和情感,而且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设计好的数学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编题时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及差异  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因此编题时既要考虑新课标和教材的双基要求,找准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合格水平,使多
期刊
一节课开始的铺垫导入,为的是唤醒学生已有认知,搭建通向新知的跳板,帮助学生构建新知的生长点。它虽然是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但历久弥新,不但能振奋学生情绪,使后续教学更加的跌宕和精彩,而且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更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试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从学生最熟悉的开始,设计铺垫导入环节,促使高效学习。  一、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教材安排
期刊
我一直认为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成为“特级”,是因为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见地,如邱学华老师提出“尝试教学”、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张齐华老师提出“数学文化”……2010年,我校校长陈士文(特级教师)在扬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上提出了“智慧数学”,他认为:数学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包容有数和形的美妙、具体和抽象的思辨、建设和超越的精神,应伴随孩子的一生。智慧数学倡导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受益终生的
期刊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5,这三个自然数各是多少?”这是教学平均数后我给学生安排的一道习题。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连续自然数”。生1回答:“像2、3、4……这样的数是连续自然数。”生2回答:“像10、11、12、13、14……这样的数也是连续自然数。”学生的回答说明已理解“连续自然数”的意义,我让学生观察这些连续自然数有什么特点。生3回答:“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我又追问:“你能求出这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