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视域下的谢灵运山水诗典故翻译

来源 :文学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灵运山水诗的典故蕴含着情景里的哲学思考,翻译能否正确传递典故蕴含的哲思与理念,是能否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的关键.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探究译者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话语建构性和跨文化话语性的基础上,从译者选择的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转换原则角度切入,在典故翻译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适应性选择,从而创造出“生态优化”的译文,转化文化形象,重塑诗歌意境,传达谢诗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理念,带给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相同或类似的审美体验.
其他文献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描写家庭社会问题的长篇杰作,该书聚焦于图书公司小职员汪文宣的家庭,生动地刻画了抗战后期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同时,作者以男性的视角对于家庭中女性的塑造也尤为深刻,揭露了女性在时代与家庭双重悲剧下的困状与挣扎.本文以女主人公曾树生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她的三重困境和在困境中的矛盾心理,探究女性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并思考现实背景下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抗争与妥协.
《南方与北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题材代表作之一.小说以英国北部工业城市米尔顿为背景,从南方淑女玛格丽特的视角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复杂的劳资关系和社会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大机器生产在给北方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和疾病盛行,文中黑尔太太和贝西·希金斯从患病直至死亡的过程便集中体现了疾病在工业文明转型时期的众多隐喻.本文以《南方与北方》为例,旨在探讨工业文明影响下的疾病叙事以及背后的社会问题.
长期以来对樋口一叶《十三夜》的研究多从女性或女性角色的角度出发,探讨男权社会下女性命运的悲惨.本文拟从《十三夜》登场的五名男性角色的角度出发,挖掘男性角色的故事,分析男性角色的心理,体会男性们的挣扎与坚持,以期发现不一样的《十三夜》乃至不一样的樋口一叶.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是英国现代女作家穆丽尔·斯帕克的代表作.学生桑迪与教师布罗迪这对爱恨交织的矛盾统一体一直是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焦点,由于作者使用超然中立的叙述方式使文本具有无限解读的开放性.本文试图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斯芬克斯因子理论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师生二人的伦理选择,以期窥视作者在小说中所体现的道德观:人生而平等没有人可以僭越他者的权力.
查尔斯·布考斯基(Henry Charles Bukowski)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不可忽略的重要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与小说,拥有全世界各阶层、各领域的读者,却在学界长期受到冷落和批评.为了重新评估布考斯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需要从后时代视域下再次梳理布考斯基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布考斯基的创作得到广泛接受得益于上世纪60年代起“地下杂志”提供的长期曝光,作为“流行现象”而被主流编辑赏识则进一步开拓了其创作事业道路.持续书写边缘群体和底层生活经验的布考斯基,在上世纪末期渐渐成为反主流、反文
青年作家葛亮在其文学作品之中的塑形角度偏向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但是其笔下的男性形象也颇具特色.本文从作家葛亮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同其个人的相关性与各个男性形象之间的相似性这两个角度来探究葛亮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塑造.
整篇文章将根据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探析《日用家当》,即通过分析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妇女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理解和态度,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母亲、麦琪和迪伊不同的黑人女性形象,通过生态描写感悟女性与自然的和谐紧密的联系,以及女性对生态的尊敬.
在《野性的呼唤》中讲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狗的故事.巴克这样的大狗在二十世纪初克朗代克淘金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巴克他们拉雪橇运输人和货物.巴克从南方的家养狗到北极地区荒原的带领狼捕食的野性狗,他经历了很多劫难,历经磨难,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力量,学会了在人类棍棒和犬牙中生存,获得极强的生命力,最终听从自然的召唤,回归荒原和密林.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蕴藏着许多诗歌作品,其中也包含了多首爱情诗,如《关雎》《汉广》《蒹葭》等,在爱情诗中体现了诸多水意象.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韵味,在《诗经》爱情诗中合理运用水制造多种意象,赋予爱情诗独一无二的文化色彩.本文便围绕《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展开分析,探讨水意象的形成背景、主要特征,以及在爱情诗中的主要体现,供参考.
2020年12月中旬,我从海南回到武汉桂子山,同门师弟曹海东教授来访,送我新著《乾嘉学术札记训诂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20年8月版,以下简称《理论研究》).这部50万字的著作实在有点沉甸,他谈的乾嘉学术札记的训诂理论是我较为陌生的话题,我把这书随身带到海南,时时翻阅,不觉已近一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