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性纳米材料修饰的离子液体萃取番茄中的过氧化氢酶

来源 :中国食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一种新型离子液体1-羟乙基-3-甲基咪唑基Fe3O4纳米磁流体建立萃取分离番茄中过氧化氢酶的新方法.方法:考察1-羟乙基-3-甲基咪唑基Fe3O4纳米磁流体加入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试验条件改变时提取酶活性的变化,通过响应面确定萃取的最理想试验条件:1-羟乙基-3-甲基咪唑基Fe3O4纳米磁流体最佳用量为176 mg,萃取温度35℃和萃取时间30 min.对比最佳试验萃取条件和传统萃取条件下番茄样品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基于磁性纳米材料修饰的离子液体萃取的酶活性高,萃取时间缩短了10 min.结论:本试验为萃取高活性过氧化氢酶及其它蛋白酶类物质拓展了思路.
其他文献
植物乳杆菌在生长繁殖中可转化合成低毒、高效的纳米硒,常见的营养基质对植物乳杆菌转化合成纳米硒具有较大的干扰.试验通过改良培养基、洗涤前处理避免基质对纳米硒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葡萄糖、乳糖具有还原性,可将亚硒酸钠转化合成纳米硒.改良MRS培养基适合菌体生长,且利于纳米硒的合成,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4 g/L,富硒率较高,合成的纳米硒颗粒均匀、稳定、分散性好.采用植物乳杆菌菌体洗涤后接种于磷酸缓冲液中可促进亚硒酸钠转化合成纳米硒,胞内可见纳米颗粒,既可避免基质干扰,也为研究植物乳杆菌转化纳米硒奠定基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可得然胶,使其浓度达到肌原纤维蛋白浓度的1%~5%,与肌原纤维蛋白形成共混体系,研究不同浓度可得然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性质、凝胶特性以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可得然胶添加量为肌原纤维蛋白浓度的1%~4%时,其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质和稳定性,而且能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改善凝胶结构.当可得然胶添加量为肌原纤维蛋白浓度的5%时,则会降低凝胶强度,减弱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力,阻碍凝胶稳定结构的形成,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产生不利影响.
生命早期1000 d是影响人生健康的重要窗口期,饮食是影响母婴健康的重要因素.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将超重或肥胖人群随机分为发酵乳组和对照组,发酵乳组自孕早期干预到产后6个月,每日摄入富含益生菌益生元的酸奶200 mL.产后定期采集母乳,收集母婴健康随访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探究发酵乳干预对母乳微生物和宏量成分、母亲身体质量指数(BMI)、婴儿体重、产后抑郁、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发酵乳干预显著降低产后42 d韦荣氏球菌属、痤疮丙酸杆菌属、链球菌属、罗斯氏菌属、奈
模拟是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亚致死条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影响.选取携带不同背景基因的2株猪肉源MRSA菌株(MRSA6和MRSA18),对其进行常用消毒剂、低温、酸碱及渗透压环境胁迫处理,探究处理前、后菌株生长及毒力和抗性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消毒剂新洁尔灭胁迫后菌株携带的毒力及抗性基因表达增加,过氧乙酸对菌株不同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对毒力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次氯酸钠对菌株携带抗性和毒力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温、高渗及碱胁迫均抑制菌株相关基因表达;酸胁迫处理除
目的:探究加氏乳杆菌是否具有降脂活性,并验证其对HepG2细胞脂质堆积和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油酸诱导建立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通过多次油红O染色定量对166株加氏乳杆菌进行降脂活性筛选,选择活性最强的一株菌通过Bodipy染色、甘油三酯含量测定进行验证.利用C57BL/6J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灌胃加氏乳杆菌,每周测定小鼠的体质量,4周后测定其脂肪组织质量,并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脂质水平.结果:61株加氏乳杆菌能够使脂质积累降低10%以上,占比36.75%,其中
樟芝是一种珍稀食药两用大型蕈菌,具有解酒保肝、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以成本低廉且易获得的樟芝深层发酵菌丝体为原料,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及水提取樟芝菌丝体中的活性物质,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上述4种樟芝菌丝体提取物对15株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樟芝菌丝体甲醇提取物抑菌谱最广,对其中7株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最小弧菌、霍乱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均较为显著;随后检测了4种樟芝菌丝体提取物对测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樟芝菌丝体不
探讨骆驼乳(CM)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为结肠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小鼠自由饮用含2.5%DSS的水,造模,连续7 d.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组、CM组(10 mL/kg)和CM+DSS组.通过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CM对结肠炎小鼠的作用.采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进一步探究CM对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M干预后能显著
研究鲢鱼背肌中组织蛋白酶L的初步分离和纯化方法,重点研究初步分离过程中酸化处理条件、硫酸铵饱和度和透析袋分子质量对粗酶液中组织蛋白酶L活性的影响,以及纯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离子交换层析柱和离子交换平衡缓冲液pH值对蛋白层析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析最佳硫酸铵饱和度范围55%~90%,酸处理最优条件pH 3.0,40℃热处理10 min后pH值回调至6.0,透析袋最佳分子质量7000 u.采用弱阴离子交换和分子筛两步层析法,选取20 mmol/L、pH 6.0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弱阴离子柱的平衡缓冲液,可得到45
以酪蛋白为对象,研究高密度二氧化碳(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处理压强、时间、温度对酪蛋白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圆二色谱和表面疏水性表征酪蛋白二、三级结构变化;通过溶解度、粒径、乳化性及表观黏度反映DPCD对酪蛋白界面特性、流动行为等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与时间恒定时,增大DPCD处理压强,导致酪蛋白二级结构中更多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转化为β-折叠,提高其表面疏水性并降低酪蛋白溶解度和表观黏度,同时使其粒径先减小后增大,乳化性先降低后轻微升高;处理时间对酪
为分析添加益生菌乳双歧杆菌Probio-M8和副干酪乳杆菌PC-01对发酵乳微流变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基础发酵剂为对照,分别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和/或副干酪乳杆菌PC-01,与基础发酵剂复配进行发酵,采用多频扩散波谱法(MS-DWS)分析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微流变特性,并测定发酵过程和贮藏期间的滴定酸度、pH值、持水性、黏度和活菌数.分析表明: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和/或副干酪乳杆菌PC-01的发酵乳具有较高的固-液平衡值和较低的弹性因子,而对黏度因子和流动因子没有影响,形成低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