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独特的结构状态使其产生了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从而在光、电、吸附、催化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功能。利用纳米材料对基底电极进行修饰时,电极表面比表面积急剧增大,这就为电极的进一步修饰或对被测物的检测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另外,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时,其本身的物化特性也被引入电极表面,从而使得该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得到强化。本文以室温离子液体(RTIL)六氟磷酸正己基吡啶(HPPF6)和固体石蜡为粘合剂与石墨粉相混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CILE)为基底电极,研究了纳米材料修饰基底电极(CILE)对电活性小分子的作用及其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将氧化石墨烯(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混合液滴涂到基底电极(CILE)上制备相应的修饰电极GO-MWCNTs/CIL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铁氰化钾为电化学探针对GO-MWCNTs/CILE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循环伏安法在pH=2.5的PBS缓冲溶液中研究芦丁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芦丁在电极上的可逆性变好,有一对很好的氧化还原峰。示差脉冲法(DPV)检测芦丁的线性范围为8.0×10-8~8.0×10-5mol/L,检出限为2.0×10-8mol/L (3σ)。GO-MWCNTs/CILE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将本方法应用于药物样品芦丁片的测定取得很好的结果。2,将纳米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和壳聚糖(CTS)溶液滴涂到基底电极(CILE)上作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为主要手段在pH为2.5的PBS缓冲溶液中研究了芦丁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芦丁在工作电极上表现为扩散吸附控制,在电极表面存在的磷酸铁锂(LiFePO4)使得芦丁的电化学响应明显增加。计算了芦丁在电极表面电化学氧化还原的相关系数,优化了反应条件。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对芦丁进行了测定,当浓度在4.0×10-8~1.0×10-4mol/L范围内时,检出限为8.0×10-9mol/L (3σ)。3,将纳米级二氧化锰(Mn02)和壳聚糖(CTS)溶液滴涂到基底电极(CILE)上制备相应的修饰电极CTS/MnO2/CILE。优化出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pH8.0的B-R缓冲溶液中研究双酚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为吸附控制的氧化反应,计算了相关电化学参数如电子传递系数α、电子转移数n、反应速率常数ks分别为0.657,2.03,5.03×10-1s-1。示差脉冲法(DPV)检测双酚A的线性范围为4.0×10-7~8.0×10-4mol/L,检出限为3.16×10-8mol/L (3σ)。将本方法应用于PVC塑料薄膜、胶头滴管中双酚A的测定。4,将金属纳米材料钴和石墨烯(GR)修饰在基底电极(CILE)上,制备纳米材料修饰电极Co/GR/CILE,采用循环伏安法在pH=5.0的PBS缓冲溶液中研究亚硝酸盐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计算了相关电化学参数如电子传递系数α、电子转移数n、反应速率常数ks分别为0.50,2.0,1.87s-1。示差脉冲法(DPV)检测亚硝酸盐的线性范围为4.0×10-7~8.0×10-5mol/L,检出限为2.0×10-7mol/L (3σ)。将本方法应用于自来水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回收率很好。一些常见的共存物质对于亚硝酸盐的测定几乎没有干扰,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结果表明,本论文中制备的4种纳米材料修饰的碳离子液体电极对电活性小分子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