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几点做法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在此谈谈本人多年来新授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以“提趣”为前提,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个体。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1.用故事导入新授内容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一上课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神算“小精灵”吗?一天,“小精灵”去小明家玩,见他正在做一道题:1800÷25=?“小精灵”看了后马上答道,比值等于72。小明用约分方法果真也是这个得数,他惊讶极了,问道,你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得数呢?“小精灵”笑着说,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质呀?同学们,你们想掌握这种本领吗?
  通过用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
  一位教育家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先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然后引导分析、思考、探究问题。例如:教学小数乘法前,可以出一道设疑题:不用计算,谁知道2.235×1.4的积有几位小数?让学生从惊讶中产生悬念,在急于探求问题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
  3.揭示事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因探究而要学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观察油桶,思考:工人师傅做这只油桶前如何预算材料。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进行新授课。
  4.联系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因贴近生活受到关注而要学
  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出示实物钟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你们看,是什么?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幻灯片问:“这位小朋友叫明明,你们能从这三幅图中,看出明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吗?”
  这样导入新课,既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我们展开的过程中去交流、探索和解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学“带分数乘除法”时,先出示一组算式,学生练完后说出计算法则,再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1)与过去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2)能否化成形式计算?这样老师只在疑点上提出疑问,学生经过议论、思考,就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方法。
  2.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它不拘泥于常规,追求事物新颖的设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
  3.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人们最常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解决一些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种习惯的思维方式往往只会侧重问题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向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进行逆向思维,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例如,在竞试题里有这样一道题:有16人参加象棋冠军争夺赛,采用负一场就退出比赛的单淘汰制。为了决出冠军1人,共要比赛多少场?
  此题多数学生都按一般的思路解答:因为两人比赛一场,每场淘汰一人,所以第一轮应比16÷2=8(场),第二轮应比8÷2=4(场)……最后冠军决赛场,所以共应比赛8+4+2+1=15(场)。老师给予肯定后,指出:要决出冠军,就必须淘汰一人,这就需要比赛多少场呢?如何解答呢?于是学生纷纷列出算式:16-1=15(场)。此法不仅简单,而且构思巧妙,思维独特。
  三、以“巧练”为主线,在教学“双基”的训练中发展思维
  1.要围绕教学的知识面设计层次清楚的复习题,为新课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题:某钢铁厂一星期生产钢材2.8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让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后出示新课例题:某钢铁厂一星期前3天生产钢材1.2万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0.4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然后,先让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再解答。
  2.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可分散难点
  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百分率,可以出示这样一题:一个商店,同时出售了两件商品,现价都是50元,一件赚了20%,一件赔了20%,这个商店是赚还是赔?通过实例计算,分析错误原因,得出正确结论。
  要精心设计好练习,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就一定会产生兴趣。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以练为主线,在练的基础上精讲重点、疑点、难点、关键等。在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
  以上是我在新授课教学中全面完成数学教学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的几点做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一、因材施教,倡导乐学  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本人从事绘画教学以来,越发感到绘画不单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能力。因此,在绘画实践教学中,不能过于死板地要求每个学员都完成一样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同时,这也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因材施教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
期刊
创造性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凡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的教学,都可以称之为创造性教学。这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激疑引思型  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经常使用“激疑引思”的手段。①课题激疑
期刊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这一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知识积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积累,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所以,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教材现行由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核通过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相较之前的旧版本,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当中,特别是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却有许多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甚至因为觉得化学太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其中,原因很多,例如:化学是初三才接触到的学科,学生觉得较为生疏而难以适应;课本中的课文与练习
期刊
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在教师中越来越普及了。制作好的PPT一般都需要运行PowerPoint,之后再手动点击“窗口”菜单下的“观看幻灯片”(或压“F5”键),经过好几个步骤才能播放,不像Flash、可执行文件(exe文件)等文件那样点击后直接就可以运行。尤其对电脑操作不熟练的老师,PPT文件中有一些重要的链接,如声音、视频、动画等,在携带的过程中不小心漏掉哪个文件,在课堂上都会遇到不能
期刊
初中数学中考试题的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考查我们初中毕业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当然都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谓难题,只是笼上几层面纱,使我们不容易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去揭开那些看起来神秘的面纱,把握它的真面目。我认为可以将初中中考中的难题分以下几类进行专题复习:  第一类:与一到两个知识点联系紧密的难题  例:在⊙O中,C是弧AB的中点,D是弧AC上的任一
期刊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的实施,基本改变了旧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的美术课程在条件具备的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实践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在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时,由于农村各种条件的限制,必将碰到许多困难。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硬件状况:课程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置简陋  农村初中学校在中考升
期刊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非常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化学是学生在初三时才接触的起始科目,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零碎繁多,特别是化学用语、基本概念的记忆和运用。初三的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学业负担重,主动学习的热情降低。如果课堂教学不能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就更难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于是,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一是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多采用单向
期刊
一、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学习知识、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各个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一方面他们的认知、智力、道德等心理活动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或者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之间的心理特点也会存在差异性。因此农村中学生在从小学进入初中之后,常常会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  首先,很多学生无法较快适应中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环境。由于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