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互渗透探赜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对其心理素质也是一种重要考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不仅要依托专业的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程度也会对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入手,通过对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情况的分析,重点论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渗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1-0142-03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规划,是指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基础,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最优化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其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的相互滲透不仅能有效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对其职业规划的顺利开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其在高等 教育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主要途径,其关系到大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多个层面的问题。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辅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职业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的重要基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其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心态。
   1.帮助大学生获得更为清晰客观的自我认知
   一个人从事何种职业与其心理状态、实际能力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群体要想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开展找到一个正确有效的方向,首先就应当对自身保持客观清晰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以客观的心态清晰准确地认识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能力水平等。只有在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下,大学生才能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在未来发展中自身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内容有全面清晰的了解,才能有效找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结合个人需求、现有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进行具备客观性和可行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具体规划内容的实施也才有望达到预期的效果。
   2.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目标感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大学生寻找一个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总体职业目标的过程。相对于学校教育阶段而言,进入到社会环境后,大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适应的环境都会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和感受上出现较大的波动,一部分大学生在适应这种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适应能力不足或者出现一些比较常见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这时,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当干预和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减少来自心理层面和情绪层面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客观的心态来顺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确定一个相对来讲具有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并且逐步通过规划和实践向个人规划的职业目标迈进。有了这样良好的状态,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才能得到体现,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转型时期也才能实现平稳过渡。
   3.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大部分规划工作都是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的协同合作下完成的。如果大学生不能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必然会在质量和流畅度上受到影响。当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变得强大后,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和遇到的困难的应对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感和确定性也会更强,这对于大学生最终立足社会,实现更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是极为突出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步匹配发展过程,就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情况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积极促进两者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融合,但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的融合过程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1.教师主观上缺乏两者融合教学的意识
   部分教师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融合的主观意识不强,思想意识上不重视两者的融合,更不注意落实两者融合相关工作的具体环节,从而导致两者融合情况不理想。一方面,单从教学内容表面上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不存在表面上的必然联系。而且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相对来讲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更大。因此,部分教师在主观上不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把注意力放在对大学生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上,完全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压缩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实现融合的空间。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教师没有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两者没有达成共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者的有效融合。
   2.教师未掌握职业规划中心理辅导的有效方法
   这一点主要是指部分教师在面向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学活动时,对于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情况对这部分教学工作的影响缺乏正确的认识。即使部分教师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对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有所涉及,但也没有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将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在相关的指导教学工作中进行渗透。这意味着大学生即使在主观上意识到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对其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有影响,但其并没有切实掌握心理状态调整的方法和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这必然会给其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全面推进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两者的融合缺乏客观资源条件的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变动性,融合教学模式的推进和应用也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融合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探究与规划,并且从客观条件和具体落实的角度逐步开展规划和落实工作。具体来说,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不仅需要来自于教师方面的力量,客观上的环境条件对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对教师来讲,要想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需要实践的教育教学环境条件以及相应的教学指导资源作支持。但由于客观上的条件限制以及其他客观环境和平台的局限性,两者融合教学的具体落实工作缺乏有效的推动力。对于大学生来讲,客观上的资源条件上的支持也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更为有效的主观体验,这也是取得有效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三、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融合的有效策略
   为了突破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学的客观限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资源条件的力量,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转变为两者有效融合提供有效支持。
   1.转变思想意识,优化课程体系
   一方面,对于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团体来讲,其首先应当从思想意识层面上进行转变,意识到心理健康状态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密切联系。要通过细致全面的分析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差异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从现实出发,以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为切入点,从客观上先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并分别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课程体系中适当融入对方的课程教学内容,将其纳入到常规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为两者的融合创造更为便利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從大学生的主观学习感受上来讲,当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中遇到现实问题和困难时,他可以通过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相关辅导员的沟通及时解决自身在职业选择和规划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惑,避免自身在规划个人的未来发展路径时出现过于严重的负面情绪,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最终推进效果。
   2.重视借鉴互补,提供良好的指导服务平台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内容和目标上的相关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应当重视相互借鉴和补充。只有在相互借鉴和补充中合理规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充分发挥相应教育工作环节的优势,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融合效果。从宏观来讲,面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一项对系统性和全面性要求都非常高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两方面专业的教师应当加强沟通与交流,酌情实现相互借鉴和指导,力求最大化地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作用。例如,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指导工作时,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态,将大学生放在相关教育和指导工作开展的主体地位上,结合不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和职业规划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指导与服务。另外,在相关工作的具体落实环节,还可以针对大学生遇到的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给予同步匹配的指导,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作用。除了依托于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这一目标外,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和指导工作的范畴拓展到大学生的生活层面,或者通过组织专业的交流访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方法和科学路径,便于大学生对照个人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作出客观准确的规划。
   3.积极开展心理分析,提高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大学生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因素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生活工作态度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契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找到心理健康教育层面的切入点,这不仅从客观上实现两者在教育层面的融合,对大学生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的分析也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对不同大学生个性特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便在进一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具备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的提供也有利于帮助教师与大学生建立起更加健康持久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职业规划建议在认同度和采纳度上也会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
   4.重视学习提升,提高客观教育能力水平
   对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教师来讲,其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为了适应大学生更加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积极提高个人的综合教育能力,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个人的专业教育水平。一方面钻研理论知识,不断提升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重视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个人工作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与大学生或者其他教师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完善,从而实现个人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另外,除了专业能力水平的保障外,教师还需要从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完善,结合大学生个人需求的特征摸索出有效的沟通方法,并且注重个人在沟通中的态度与方法方面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最终通过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对于其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性格特征同步开展好面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对两方面教育教学效果的同步促进和完善,最终为大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也为满足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许静.论心理健康教育对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作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07).   [2]任艷.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3]龚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9(05).
  [4]郑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5]叶晓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6]裴利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J].职业教育研究,2009(03).
  [7]李宝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J].教育与职业,2020(09).
  [8]杨春燕.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5).
  Exploration of the Mutual Penet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Lu Yuanxin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reasonable career planning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test of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Good career planning results not only rely on profession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but also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eer planning. Starting with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in career planning,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realize the pene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integration; infiltration; talent cultivate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反复性等特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提升高职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文章从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面临的难题着手,对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整体构想、应用策略,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
期刊
摘 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听评课的理念越来越被调研员和广大教师所认同,其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学时的内容选取、目标设定、过程实施和教学实效四方面。对于语文课而言,从教学内容入手听评课有利于反映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文章由课堂教学实录概述入手,通过对立足教学内容评课的评价维度的分析,重点论述评析教学实例,探析评课标准。   关键词:教学内容;评析;课堂实录;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互补相长的纽带,是家园共育的基础。家长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参与,使幼儿更有兴趣和信心把事情做好,对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探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家园共育策略,提出要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带动家长积极参与主题活动;构筑家园沟通平台,帮助家长充分了解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发挥好中医药的健康服务作用,对促进健康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健康服务业迅猛发展,健康服务人才需求旺盛,尤其缺少掌握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服务人才。文章基于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的市场需求,探讨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期刊
摘 要:闽南童玩是闽南地区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在闽南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安一实小学通过开发闽南童玩资源,初步形成具有闽南特色、充满童真童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章从整理闽南童玩规则、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举办校园童玩文化节、扩展综合实践课程,建构童玩课程体系、充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素养几方面对闽南童玩进入实践活动课堂进行探究说明。   关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从重视字词句的教学、打好学生阅读基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合理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三方面对优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对生理学实际教学活动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其不但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生理学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生理学的学习效果。文章从高校生理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着手,指出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对实际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对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在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和效果进行深度探索分析。   关键词:超星学习
期刊
摘 要:“欲事立,须是心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教育理念。语文深度学习强调对语文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文章从教学一体、实现学生自主深度学习,聚焦课文、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内容,拓展延伸、开拓语文深度学习边界三方面对思政教育视角下的语文深度学习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教学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精准资助”背景下,为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与效率,高校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构建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认定、精准资助、精准管理、精准评价四个体系,推进资助认定指标化、资助方式差异化、资助管理精细化、资助评价科学化。  关键词:高校;大数据;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资助;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G647
期刊
摘 要:医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榜样的作用。医务人员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舍弃小家、顾全大家、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赞誉。抗疫医护人员是新时代医学生的榜样,医护人员抗疫故事对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启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讲述医护人员的抗疫故事,使学生感受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效率,从而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关键词:医护人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