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青年之长 谋绿色良策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组成员(左5为郗凤明)

  这是一个近百年来人类热议不止的话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范围,伴之而生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张、资源枯竭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飞速发展中的中国尤甚,气候变化谈判压力巨大。
  在一片“唱衰”的言論当中,近期,有一项研究“特别”引人注目:2015年6月17日和2015年8月20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区域低碳发展研究组陆续有2篇研究论文在《自然》上发表,研究表明:人类的碳排放总量或许并没有人们想象的这么严重。通过首次核算基于实测排放因子的中国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中国2013年碳排放总量比先前估计低约14%。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全球碳循环研究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青年科研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初见郗凤明,一番交谈过后,记者脑海里立刻想到陈独秀的这番言语。作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低碳发展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这位出生于1980年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言谈举止都能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心系祖国生态事业、敢于创新且勇于承担责任的年轻人,而他所代表的是一群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特质的团组成员。
  区域低碳发展研究组成立于2013年。虽然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目前学科组已经有科研人员17人,专业涵盖生态学、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等。研究组自成立之日起就围绕国家农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事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与政策、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循环、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留心团队背景的人一定会发现,“学科交叉、强调合作”是这支团队一大显著的特点。无论是中芬应用生态技术中心的建立;还是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工程热力学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一直保持的紧密的合作关系等,无不彰显着这支团队一直倡导的开放合作的品格以及他在国际中的影响力,而团队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与郗凤明,这支团队的灵魂人物走过的人生轨迹,有很大的关系。
  本科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2010年到2014年间,先后到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次,到德国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做访问学者2次和到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1次。走过许多相关学科研究的世界级科学殿堂,从最初学习建筑规划到博士期间学习宏观的景观生态学,毕业后又从事3年的产业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工作……郗凤明的学科背景可以说比较“杂”,也正因为如此,让他收获了比常人更全面的知识和更为广阔的视野。这样的学科框架和建立起的人脉不仅有助于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各种资源去解决复杂的生态问题,尤其对他创新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我们国家对创新的想法较之于西方总显得鼓励不足打击有余,其实科学就应该鼓励创新,要敢于怀疑权威,不盲从权威,这样才可能有全新的大发现。”对于创新,郗凤明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也正是这份坚持,成就了他和团队在生态研究领域里的诸多建树——
  创新成就发现
  专业人士都知道,当前国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国际机构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方法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估算。对中国这样一个工业规模和能源使用量居全球首位,工业技术和能源利用类型多样的国家来说,缺少自主的话语权和基础数据。
  郗凤明及其团队并不盲目遵从IPCC的数据,他带领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等24所国内外知名的科研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针对中国化石燃料与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做了大量深入实地的统计研究。经计算中国能源消费量比原先估计高10%,但煤炭排放因子比IPCC估计值低40%,煤炭氧化率水平比IPCC推荐值低6%,煤炭平均灰分含量达到27%,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比IPCC推荐值低40%。
  研究采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譬如采用2000至2013年十几年间二氧化碳的排放数据,针对全国4000多个典型的煤矿提取了600多个样本得出结论,因而得出的数值可报告、可测量、可核证,是第一套基于同行评议和实测数据的中国国家碳排放核算清单。相关研究成果集结成论文《中国化石燃料与水泥生产碳排放核算修正》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他和所在的团队又提出建立基于消费排放规则的全球碳配额分配机制,针对奢侈排放的消费者分配碳配额。研究成果同样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赢得广泛关注。除此之外,他们还提出针对城市碳排放及消费端核算的方法,并建立了城市航空排放的核算方法。
  “从事这么多年生态方面的工作,我的深切感触是其实我们人类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深入其中,所以更有危机感,越有责任感。科学家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郗凤明笑着说出这番感悟。正因为心有此念,才让他走出科研办公室,做一名入世的生态科学家——
  入世的科学家
  2015年,郗凤明被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派到辽阳市环境保护局担任副局长(挂职一年),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将自己生态理念服务于民,且与政府部门充分沟通配合的大好机会。
  “我觉得作为一名从事生态研究的工作者,不仅要搞好研究,更要积极地参与到国家或地方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中去,积极地参政议政,才能从‘根’上保证我们国家生态系统的维护与修复。”郗凤明斩钉截铁地说。
  自走上生态研究道路以来,郗凤明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专长、所感、所想影响周边的人,尤其是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早在大学的时候,他就成立了一个环保协会并为它起名为“绿十字会”,旨在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拯救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园”,他想通过这一协会引起大家对自然的关注,自觉改变个人对自然不尊重、不热爱的想法和做法。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所有的想法付诸实践。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和辽宁省发改委、沈阳市政府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特别在众多区域低碳发展实践工作中有突出的贡献,先后主持参与制定了辽宁省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摸清了辽宁省的碳排放现状、特征;建立辽宁省配额分配和交易体系;帮助沈阳市制定供热行业的碳排放基准线,进行碳排放在线监测;参与多项低碳发展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等。
  在低碳技术评价方面,他和团队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地源热泵节能和低碳减排评价方法学专著,建立了3种地源热泵节能评价方法学,首次提出了系统管理方法和模式。
  “积极引入社会化的市场机制不失为保证生态产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好方法。”在郗凤明看来,市场机制的适时加入犹如活血,能够激发和盘活整片产业的发展,而他和他的团队所要做的,就是研究怎样更好地释放和推进这种活力。
  在挂职副局长期间,郗凤明不断地向政府领导、同事去灌输生态理念,特别是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对于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多么重要这一理念,积极投身辽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
  任何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郗凤明都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肩上的责任。对很多人来说,环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对他来说,生态保护在他每一次的行动和倡议中。“在此我有几点建议,除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之外,我认为保护生态环境还应该要做到减少奢侈消费欲望,包括杜绝大吃大喝、节约水电,避免盲目大拆大建……”滔滔不绝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愿为生态事业振臂高呼的青年科学家的形象,而他“战斗”的阵地无处不在: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在广阔的农村,在茂密的森林、在待修复的矿山……
其他文献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如今,在“一带一路”发展倡仪下,我国承建的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仅2015年,我国企业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走出去”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标杆,而在标杆上还悬挂着两张不得不提的“名片”——高铁和核电。  清华大学核研院助理教授李泽光就一直专注于其中一张“名片
据权威媒体报道,从全球市场来看,2000~2010年,抗体药物在全球生物制药中所占份额从10.50%扩张到56.41%,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被认为是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主旋律,预计2015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0亿美元。由此看来,抗体药物将会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抗体药物究竟是什么药物呢?在它的研发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国抗体制药的
奔  自从一次偶然的喂饲  猫伸出倔强的爪  在反方向把我逐步扯回  一秒回眸  下一秒翩然跃过  长满利益和是非的栅栏  再次对上那温柔眼眸  以为距离在蓝天下可以目测  我拔腿奔向你  碰上栅栏的暗刺  然后刺出几滴鲜红  犹如遭到劫匪抢掠  心存余悸还是 庆幸  苦心藏起的证件抢不去  当伤口重新扯动时间的发条  把栅栏逐步抛在身后  我仍然可以  把痛意 把你的名字  如珠宝般紧锁喉间  
金秋十月,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共赴此地,是为了参加第二届全国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学术会议。  2015年是全国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学术会议举办的第二年,会议成立时间虽短,却声名远播。会议发起者叫朱朝喆,作为国内近红外光谱脑成像研究的学者以及此项新技术的积极推动者,在这个新兴领域里,从填补国内外理论空白到走向应用实践,朱朝喆
专家简介:  李明慧,汉族,山东鱼台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原山东矿业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2010年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在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湖泊沉积与环境矿物学,主要是利用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类型的矿物及晶体化学和同位素等,讨论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盐湖矿产资源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地理学、地质学、
王润声(右)在美国接受IEEE奖项并与电子器件协会(EDS)主席合影  2013年,美国IEEE电子器件青年科学家奖(IEEE EDS Early Career Award)公布获奖名单,一位中国青年学者的名字出现在其中,他就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王润声。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有五十多年历史。多年来,该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子和信息技术在理论发展和应用方面的进步,它被认为是科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张威来说,MEMS带给他的就是千里之行路上的一小步,江河湖海里的一条小细流,但看似微不足道的每一步、每一条细流最终却能汇聚成无穷的力量。  张威所说的“MEMF”亦称为微机电系统,是一种将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工程融合到一起的新型工业技术,研究对象仅有微米大小,操作范围也在微米尺度内。除了微电子以外,MEMS涉及范围极其
吴国华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在世界镁合金研究领域,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领导的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轻合金中心”)是一个金字招牌,该研究中心发表的论文总数、发明专利拥有数、应用部件开发数及开发能力均位居世界前列。  2014年4月,喜讯再次传来,轻合金中心完成的“高强耐热镁合金材料及其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技术开发”项目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一次,项目的第一
细颗粒物污染影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课题组与美国环保署合作在《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和《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长期和大量使用造成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药物在食品中的残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消除抗生素耐药性和生产安全优质动物源性食品是全球性战略计划。  作为注册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学研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唐天科技有限公司,其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浙江大学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中心。公司致力于食品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专业从事新饲料添加剂、新药和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