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法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历史的主体,在历史教学中突出人物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以人物为线索,把零碎的史实串联成一个整体,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完整的历史。本文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论述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法。
  【教学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因此,我在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做了这样的处理:两个子目——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张学良都是亲历者,以他作为线索,选择典型材料,启迪学生智慧,感受体悟历史的鲜活生动。
  【问题导入与设计意图】
  用幻灯片展示《张学良口述历史》一书的封面和这本书里的一段话:回首百年,张学良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几成民族公敌;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因此赢得了世人的敬重。同时,向学生介绍这本书是以张氏自述为主体,以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论张学良的数万文字为辅,是目前研究张学良的众多著述中较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然后导入新课。其设计意图为:用对权威史学著作的解读引发学生直观感受的形式导入新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过程设计与重要环节】
  一、国之悲痛——九一八事变
  1.由教师生动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请学生完成课后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表格。
  提出问题(1):(同桌讨论)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其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复述历史的能力。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使学生明白这是日本蓄意侵华的佐证。
  2.事实上,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侵略中国,你能举出一些具体实例吗? 以此作为问题(2),学生可畅所欲言。其设计意图为:再认再现所学知识,得出“日本侵华不是偶发事件,而是蓄谋已久的既定方针”的结论。
  3.出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下的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激化,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与政治危机。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正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以上材料均出自《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其设计意图为:指导学生读通、读懂材料,培养他们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素养,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
  4.在《松花江上》音乐的伴奏下展示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历史图片。其设计意图为:听着东北人民的心声,看着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5.出示两份数据,显示九一八事变时,中日双方在东北的实力对比。
  中国东北军实力:正规军和非正规军约20万 ,北大营8000人,辽宁省内6万-9万人 ,空军有各种类型飞机262架,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日本关东军实力:进攻北大营3000人,辽宁省内1万人 ,正规军和辅助部队总计约2.7万。但只有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全部沦于敌手。这是为什么?
  6.材料阅读——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密电一(事变前)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密电二(事变后)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其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7.张学良奉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其他社会阶层是否也在坐以待毙呢?指出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由此揭开序幕。由教师生动讲述抗日英雄马占山(国民党)和杨靖宇(共产党)的事迹和图片。其设计意图为:通过教师的讲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8.“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
  ——《张学良口述历史》
  老家东北的沦陷,张学良不可能毫无感受。自此之后,张学良每本日记的开篇都是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成为张学良一生的痛。其设计意图为:体察张学良对自己奉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陷的内心焦灼与苦痛。
  9.过渡: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不要打了。都是中国人,打什么呢?都是政治问题,不是不可谈的嘛,所以后来谈是我的主张。而且我对介公讲,共产党你也剿不了。他说为什么?我说共产党有人心,我们没人心。
  ——《张学良口述历史》
  其设计意图为:引导学生体察张学良心路历程的转变,使学生产生探究转变缘由的欲望。
  二、国之庆幸——西安事变
  1.带着问题看视频《西安事变》,归纳事变发生的背景和经过。
  2.问题(3):(四人组讨论)模拟撰写1936年12月12日《西北文化日报》“今日要闻”专栏的稿件,要求展示出社会各界对西安事变的不同态度。(提示:日本、英美、国民党内亲日派与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内的不同主张)其设计意图为: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了解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局势及众多政治派别的看法,并为问题(4)的解决做铺垫,锻炼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3.问题(4):在这样的背景下,假如你是当时中共的领导人,你认为怎样解决西安事变最为合适?从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指出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其设计意图为:有了问题(3)的铺垫,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同时引导学生体察中共的英明与伟大。
  4.出示材料
  材料一陈志岁的《题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为邦兵谏死何哀,臣道终缧不世才。苍坡受旨观书处,抗日频传捷报来。
  材料二毛泽东评张学良:让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周恩来评张学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江泽民评张学良:伟大的爱国者。
  其设计意图为:体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感受毛泽东、周恩来和江泽民将张学良评为“千古功臣”的原因。
  三、小结
  从九一八事变中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张学良,到西安事变中逼蒋抗日的张学良,既是张学良个人心路成长的历程,也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正是因为有了张学良这样的民族功臣,才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才有了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
  四、课后反思
  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生动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历史智慧与提高人格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都有利于历史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那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简言之就是“服务人生”。因此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方式不失为新课程改革中可以借鉴和推广的有效教学方式。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解读有助于学习文本。一篇《爱莲说》,引出千百年来人们对道德模范的追求。文中“莲”“菊”“牡丹”三个意象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周敦颐爱君子之莲,因为“莲”清且通,直且香;他理解但不赞同“菊”,因为“菊”虽清而不通,虽香而不直;他鄙夷“牡丹”,因为“牡丹”不清不净,唯有一团庸俗的香气。  [关键词]意象 莲 菊 牡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要]新课标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以《水》一课的研磨实践为例,探讨理想课堂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核心读研磨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同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教学中力求深入解读文本,关注学生发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扎实有效的朗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在《水》一课的研磨过程中,我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感悟颇深。 
[摘 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预设教案之外的内容,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让课堂展现出不一样的智慧碰撞,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成为可能,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捕捉课堂生成,从而实现构建灵动式语文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捕捉生成 灵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逐步深入的课程改革,先学后教已经走进初中语文课堂,该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习惯,体现建构主义学习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以《过故人庄》为例,探讨先学后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先学后教  实际应用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模式为整体串讲和解释具体内容,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不会在授课前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导致学生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而处于被动的
[摘 要]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宽容互让、价值多元、诚信友爱、道德彰显的理性社会,其实践哲学基础则是表征世界秩序、呈扬人文精神与凸显伦理蕴涵的理性,因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诉诸于理性的进路:在交往理性的进路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在价值理性的进路中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主流核心价值与非主流多元价值的和谐,在道德实践理性的进路中实现道德底线与道德信念、权利意识
[摘要]《唱响自信之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了“发现自信篇”“发现自信篇”“增强自信篇”“感悟自信篇”“唱响自信篇”等教学环节,并分析了该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自信唱响自信民族自信成功  一、教材分析  《唱响自信之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自信的主要内涵和自信对于成功的作用,本
近年来,通山县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政治责任,用好“三个课堂”,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奋力推进全县“山通水富、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用好“理论主课堂”,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内容体系化。充分发挥县委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建立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开发一批精品课程,确保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
前两天在一所幼儿园和教师们座谈,有位教师提到:新授歌曲时教师总是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带着幼儿唱,不但自己容易感到疲劳和乏味,孩子们也往往因为乏味而容易显现出疲劳和消极,不知道这种现象是否正常,是否有可能被避免。我告诉教师们:避免这种现象产生的方法有许多种。最近刚好看到江苏省第四届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录像中的获奖课例《大班歌唱活动:捏面人》,愿和大家分享我自己从中获得的一点启发。在这个课例中。执教的
[摘 要]阅读优秀的小说作品是初中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但初中生的小说阅读状况令人担忧,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移步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小说,热爱阅读优秀小说作品。  [关键词]初中生 教会方法 激发兴趣 小说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06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教学了。也就是说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掌握好历史时间。虽然新的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时间,但从近两年的广东文综高考历史试题来看,依然要求学生拥有基本的时空观念。但是,山区高中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普遍对历史时间产生恐惧感和在高考答卷过程中普遍存在历史时空观不强的现象。可见,山区高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的能力非常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