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成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重视个体差异,建立和谐的民主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塑造学生心灵,激发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体验、感悟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努力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学成效 初中政治
  在政治有效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离不开情感。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天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它包括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动机、愉快、惊喜等;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在教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正在成长中的生命和思想,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塑造学生心灵,激发学习兴趣,关注和解决情感问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的思想,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突出一个“人”字,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竞争,敢于探索,培养富有创造个性、健全人格的人,使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维。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分配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与个性差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参与程度如何;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给予积极而恰当的评价,是否激励学生不断探究和持续求知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记录、总结,汇编成册,形成教育日志、周志,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打下理论基础,拓展发展空间。
  二、设疑引思,激发学习兴趣
  探索未知的执著兴趣是科学进步的根本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思想品德课的设疑引思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师生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维得到升华和发展,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设计的问题对学生而言要有兴趣,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质和时代特征,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而且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具体的、能够想象得到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学生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讲授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活跃的气氛中,水到渠成地完成“导之以行”的教学任务,给学生带来轻松有趣的课堂体验。
  三、开展问题探究,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教学中必须以问题情境为知识呈现方式,以问题评价为教师指导方式。要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内容时,把自己在个体商店里买的“旺子”牛奶和“乐哈哈”牛奶(分别仿冒了“旺仔”和“娃哈哈”品牌)摆上了讲台,向学生讲述自己被坑害的事实,然后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生产和销售牛奶的单位分别违反了市场经济的什么法则?(2)你在生活中有无类似被骗的经历?碰到了这种情况,消费者应该怎么办?这样学生为了弄清楚上述问题,就必须仔细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在出示问题情景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索,还需根据学情适时点拨。当学情是轻松的、激动的,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和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合理的方法,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促进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努力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优化教学的多种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究学习。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自主探究学习 学科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和现代化生产的飞速发展,知识急剧增长,技能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处于知识爆炸时代,一个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比占有知识本身更重要,更有价值,因此,由培养知识
随着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逐渐突破了时空的障碍,迎来了网络世界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需求——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教育需求。而面对一个缤纷斑斓又良莠不齐的网络新世界,对社会各界尤其心理还不成熟的中学生而言,他们急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网络心理健康这种教育模式展开了讨论,分析了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在
摘 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课程,在低年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少之更少。低年段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稳定、兴趣下降快、上课效率不高,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呢?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教训和经验,从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方法选取、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低年段 信息技术教学 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以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利用这门学科特有的动手、动脑机会多的优势,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应做到以下两点:  1.尊重赞赏学生,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
怎样的教学才是高效教学?这是每位教学工作者时常思考的问题。作为政治老师,我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认为高效教学需要具备“引、问、联、动、趣”五个元素。  一、“引”  高效学习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学生拥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师如何有效“引”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学生“引”入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目标。政治教学中有很多抽象内容如果让学生直接回答有一定
摘 要: 开设初中信息技术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人的内部条件,而问题情境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思维通常在一定问题情境中产生,而人的思维过程又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问题情境 创设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
初中思想品德课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肩负着为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任务。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落实这一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点滴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以情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