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作品审美批判方法初探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审美批判是指以审美为核心,以批判为手段,对作品内涵、人物形象、背景等方面开展新的解读,丰富文章的内蕴美和读者的情感美。传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文本本身的审美色彩纷呈多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我的叔叔于勒》等传统作品,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画面。要想准确理解这些文章丰富的美学内涵,需要以审美批判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批判力呢?
  一、剥离“政治论”审美思维。探究文本内在的丰富美感
  以特定时代的政治色彩为依据来解读作品,会因为过分注重政治性而丧失了对文本本身的关注,造成解读文本时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腔的尴尬情形。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反思传统审美方法,尝试采用比较探究的方法还原文本的真实之美,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审美习惯,拓展了解读内涵,也更加接近了作者初始的创作意图,更为准确地理解了作品。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期以来,人们在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主流的看法认为百草园的清新、亮丽、神奇与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森严、无味之间形成了对比关系,前后分别包含了作者强烈的褒贬之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的生活,从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损害和束缚。一种意见认为,前后是和谐统一、贯穿全文的,是中年鲁迅对儿时快乐生活的甜美回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对于同年的鲁迅而言也同样是新鲜而充满快乐的。
  上述观点都有一定道理,比较而言,第二种看法更接近鲁迅先生创作本文时的心理背景,更能为读者所接受。实际上,我们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中,也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快乐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到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我们从中不难体会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文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时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这样看来,关注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内涵、关注文本,能更准确地理解作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批判能力,丰富传统文本的内涵和艺术美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揭开政治面纱并加以比较探究,体味文学的丰富美感,产生新的审美趣味,提升审美能力。
  二、灌注人文情怀,使人物形象丰富的审美性复活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富而复杂,尤其是传统意义上“十恶不赦”的人物,由于受传统势力的影响,他们身上残忍、冷酷、自私的一面比较明显,但他们往往也是受害者,其性格中还有未泯的人性。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给予这些人物以一定的人文关怀,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正确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对于《雷雨》中的周朴园、《童年》中的外祖父等人物,我们只有给予一定的人文解读,才能真正教会学生立体地评价人物、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我们通过比较周朴园和诗人陆游的相同经历,给予周朴园一定的人文解读。陆游被迫休弃唐婉后,娶王氏为妻,还对唐婉一直念念不忘。《钗头凤》和《沈园》已成为千古绝唱。陆游对唐婉的每次怀念,都洋溢着高尚的光辉,使得他的人格一次又一次地升华,从没有人怀疑陆游感情的真实性,也没有人要求他像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对陆游,人们只有同情,没有半点指责,也没有人说他虚伪,因为他是爱国诗人,人格几乎完美无缺。而与之在爱情上有相同经历的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一直被认为是虚伪的,主要因为周朴园是资本家。虽然周朴园身上有那个时代资本家的铜臭味,但他身上也有未泯的人性,再联系《雷雨》的结尾,周朴园还承担抚养两个女人的悲苦,正是这闪光的人性在周朴园身上复活,才使其性格不单一化、不脸谱化,才使周朴园在众多人物画廊中具有特定的审美趣味,也是《雷雨》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在人们的意识里,《童年》中的外祖父一向是个残暴自私、唯利是图、不知廉耻、薄情寡义的人,但我们在分析阿廖沙挨打的原因时会发现,外祖父一直认为对待犯错的孩子一定要打,虽然这种想法不可取,但外祖父觉得这样做是为了教育孩子不犯错误。从文中对外祖父那双黄颜色的手的描写与他在伏尔加河上做纤夫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外祖父勤劳、能干、努力向上的一面。从外祖母不急不缓、温柔好听的话里,我们知道了外祖父变化的原因。也正因为这样,阿廖沙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可恶、也不可怕,外祖父的内心世界也有过热情、乐观、自豪的一面。可以说,作为染坊主的他吝啬又勤劳,作为外祖父的他凶残而又和蔼,作为父亲的他可怜而又可悲。在大字不识一个的外祖母眼里,年轻时候的外祖父则是一个有文化、精明强干的人。如果不是当时社会的逼迫,也许他不会变成后来那么坏的一个人了。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采用新的视角去解读传统经典中“十恶不赦”的人物,努力从人性的内在规律去接近人物,解剖作品主题、剖析人文思想,才有可能发掘人物形象丰富的审美性,同时提升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三、正视文化差异。避免生搬硬套地曲解外国作品
  我们还有生搬硬套中国文化思想去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弊病,即用东方的传统思想去审视西方文学作品,以现代中国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西方小说中的人物。因为脱离了作品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我们经常扭曲作者创作的根本意图,甚至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解读结果。
  例如,我们采用勤俭节约的观点解读玛蒂尔德,對其爱慕虚荣的缺点大加批评。其实,作者在这种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思想也是多元的:既反映了经济和地位低下的人想要利用各种办法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思想冲动,又写出了小资产阶级女性在遭受挫折后痛苦的人生转型;既有对女主人公欠债还钱的道德准则的认可,又有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慨叹。
  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传统观点惯于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认为小说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通过了解莫泊桑,知道他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嘲讽,其作品多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我们再来看文本,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因此,我们解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必须紧密结合作品所在地的社会文化与道德伦理,才能较好地理解作品与主题,否则很可能越费力离开主题就越远,甚至有可能误导学生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四、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作品含蓄隐晦的情感美
  我们解读一些意味深长的作品时,还会因为停留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没有走进作者写作的生活处境以及情感历程,导致解读作品时停留在表面,因此很难深入理解作品内部包含的丰富内蕴。例如,由于缺少对作者生活经验的具体感受,部分教师在讲授《蔚蓝的王国》《林中小溪》《小石潭记》等作品时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学得浮光掠影,自然很难体会作品中丰富的情感美。
  审美批判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因素。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批判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笔者力求从传统优秀作品中读出新的审美趣味,积极引导学生用上述方法探究传统文本内涵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两年前的九月份我接任一个高三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兼任两个班的化学教师。同年十一月我怀孕了,但我没有向学校领导提出卸任班主任的申请。  那天在班会上,我从一只小狗说起:“小时候,我家养了一只小狗。有一阵子,我妈对那狗特别好。她经常用手在小狗的背上从上到下地抚摸,每当这时候小狗就很乖地趴在我妈的脚下。我妈告诉我,小狗怀孕了!动物和人一样,怀孕的时候,身体都会很不舒服,有一些妊娠反应。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
摘 要:针对目前高中学生作文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这一现实,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高中作文教学还应练好写小作文基本功的必要性,并明确提出在小作文写作训练和高考导向上力求做到有效性的关注点。  关键词:高考;小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有效训练  大家都清楚,学生的作文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如今的作文教学从小学起就抱着“只要考试能多得点分就行”的功利心态,瞄准应试大作文,每学期都是“审题、立意、选材、组
小朋友们,我先出个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tuǐ),会响没有嘴(zuǐ),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这个好朋友是谁?  我知道!它是闹钟,它有时针和分针。  我还知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表示几点。  脑筋急转弯  问:什么马在没有腿的情况下也可以走路?  请你用宝妹妹的方法,读一读下面的时间,并写在括号里。  再来看看下面两张图:  为什么钟面上显示同样
经过十几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期间参与了大量的听评课活动,近几年逐渐找到了一种学习提高的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我个人通过参与数学组大量的听评课活动,主要从两个维度10个视角进行观察,从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视角。从教师教学维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5个视角。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师生交流和互动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把握得全面和到位可以使课堂如行云流水——美
为满足天文观测及激光通信等领域的1000单元级以下的自适应光学(AO)系统的高速实时处理的要求,提出一种单板上实现高速实时计算的通用化技术方案。采用多核CPU实时计算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