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TACRU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培养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才成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历史创新教育必须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发展人的创新思想、开发人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与哲学思维紧密相连,它们之间有一条“由此达彼”的通道。
  关键词: 历史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方法
  一、创新教育的哲学基础
  1.创新的相对性与创新教育的层次性。创新是相对于守旧而言的,由此还派生出创业与守业的区别。然而,创新与守旧是一对继承和发展的辩证概念,没有创新就不存在守旧,没有守旧更谈不上创新[1]。还需指出,旧并不一定代表落后,旧和落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的事物就是“旧”而不“陈”。新也不一定代表先进,有的新仅仅是表面的繁荣或花样翻新。此外,创新自身还有渐进与飞跃、量变与质量的差别[2]。因此,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创新的相对性决定了创新教育的层次性。创新教育在观念上是多层面的,在实践过程中,它提倡创新教育的全方位性和立体性。从创新教育的国民层次看,创新教育可分为三个大的层次[3]。在教育领域中,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才,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当然,教育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应有不同的创新教育。学校内部的创新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开创性的个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从培养目标的层次看,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没有学校的创新教育,就没有教育领域的创新教育,国家创新系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创新的多维性与创新教育的多元性。创新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的概念,由于观察视角和维度不同,使用的范围和领域不同,因此它具有不同内容,既包括观念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又包括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从含义方面看,创新首先同义于创造,创造就是制造出一件新事件。创新还同义于革新,革新就是改革或推陈出新,它指的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更好的事物。当然,创新还有开拓、更新、进取之意。由此观之,创新是一个多意的概念,创新活动具有多维性[4]。它决定了创新教育的多元性。创新教育在理念上是多样的,它倡导多样性、相对性;在实践过程中,它提倡创新教育的差异性、非同一性和程度上的区别性。
  二、创新教育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1.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二,采用研讨式教学:适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可以争论问题,对同学意见的正、误,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应以高度的耐心,随时捕捉学生的创造思想火花,并使其燃烧起来;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给予保护[5]。
  2.既要重视哲学的世界观功能,又要重视其方法论功能,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6]。其一,采取对话与论辩式教学,启迪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抓住灵感[7]。其二,注重发散性提问,典型形式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怎样又会怎样?这类问题重在启发学生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操作。其三,贯彻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8]。
  3.突出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一,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历史课活力和魅力之所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运用课堂讨论与辩论、社会调查与撰写调研报告、社会参观等方法;其二,改革考试方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这个中心,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个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不是天生的,学生的个性创新思维发展、个性创新精神培养、个性创新能量释放,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训练和培养,依赖于教师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探索和实验获得体验和发现。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各抒己见,不断提出创新性思维见解。这样,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历史教育创新能力的具体培养
  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恒久动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从需要的培养入手,强烈而稳定的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提出建议、扮演角色、展开讨论等入手,慢慢引导,当学生有了兴趣再及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注意力,找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听课、阅读、观察的习惯。当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时,在研究解决问题时,自然会有独特新颖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历史时,把名字相近的历史人物放在一起,把相似的历史事件凑在一起,大大提高记忆速度。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兴趣,就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和更强的创新意识。
  2.给予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历史事件本身特有的生动性和感动性,以及独有的叙述问题的方式,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结合古今知识,抓住历史事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产生共鸣,借此机会引导他们主动探求,扩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讲完《丝绸之路的条件及路径》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假若你是一位汉代的商人,从长安出发,到大秦做买卖,经过西域地区,你会看到什么?西域地区的人们会信仰什么?西域地区的地理风貌如何?
  3.鼓励引导,建立学生的创新自信。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认为凡是老师教的分析方法都是最好的方法,习惯等待老师讲答案,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也不敢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提出,生怕说错了引来嘲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会越来越教条,思维越来越僵化,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他们知道即使是权威也并非永远正确、永远最好,同时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回答问题时有“安全感”。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哪怕是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也不要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如讲解《三国鼎立》时,可引导学生对曹操、诸葛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判断。这样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不仅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学会对人物进行评价,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还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组织教学要有纪律性,必须幽默风趣、引人入胜。这是师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关键和保证。组织教学是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同时,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加深他们对知识的领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总之,新时代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还应该“授之以渔”,打破让学生“学会”的旧观念,树立让学生“会学”的新观念,努力开启学生的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王绮芬.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教资料,2010(015):147-148.
  [2]刘晓琳.寓民谣于历史教学中[J].西藏科技,2010,1:017.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教育部基教司.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6]素质教育:观念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7]董丞明.现代教育技术基础[J].2000.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根据最新微生物学特点,作者就微生物学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TBL教学法、环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生源竞争不断加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高校留学生管理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在分析加强高校留学生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高校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校 留学生管理 解决策略  一、加强高校留学生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留学生管理体系升级。  加强留学生管理是做好留学生教育工作,推进留学生教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通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教学,才能教得既轻松又成功,反之,若以升学为目标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则是失败而又困难重重的。我作为农村的一名生物学教师,更是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农村学生由于本身接触到更多实际的生物内容,如要到农田干活、饲养家畜等,所以只有注重兴趣教学才能引发他们的共鸣。那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让课堂教学活动化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普通话语音教学要重视教学整体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设计及任务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实例重点研究普通话语音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和关键环节。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模式法 普通话语音 教学设计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深入开展,普通话培训的教学研究日益重要。普通话水平测试使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及运用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对掌握标准普通话发音的需求随着社会需求日益增大,
新课改已经十几年,广大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但由于生物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同,一些教师,特别是非专业“对口”的教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下面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的两个问题谈谈认识,以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关注《课程标准》的研读,正确把握教材  《生物课程标准》是一个全新的关于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文件,不同于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说明学生要学好生物课重要的一点是多观察实物,多做实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倡启发式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初一生物课文叙述简练、插图多,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多,看一看、想一想、小实验动动手等小栏目很具有启发性。初一学生刚跨入中学,思想比较单纯,对生物
摘 要: 当今是信息化世界,各种教育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更喜欢运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生活。这使得微课传播更快捷和受欢迎,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微课的开发和研究成为热点。高职微课开发有助于教学,因此成为研究重点。  关键词: 高职微课 开发 教学运用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