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音乐之美 领略音乐魅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美的产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舞台,让学生在律动、舞蹈中体验音乐美
  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尽情地用律动、舞蹈表现音乐,在律动和舞蹈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把学生的音乐学习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我在教唱《青春舞曲》这首音调甜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疆民歌时,先让学生欣赏一遍《青春舞曲》。许多学生听着优美的舞曲,便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手舞足蹈,我也走到学生当中,和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了新疆舞,整个课堂沉浸在音乐的舞蹈世界里。有的男生做起“左右扭脖子”的动作像模像样,有些男生还和女生跳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舞蹈之中产生了,学习氛围也形成了,在接下来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而且唱得很有感情,因为他们在跳舞时已经把握了这首新疆民歌的节奏与旋律,体验到它的美。
  二、聆听与想象结合,让学生体验音乐美
  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理解乐曲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音乐,把聆听和想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聆听、想象中体验音乐美。
  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想象,是引导学生参与感受和体验音乐美的重要手段。音乐的美,美在它有不断变化的节奏,美在它有起伏的旋律,美在它能把人带进那个奇妙的情境。在那个奇妙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快乐与忧伤,幸福与悲惨,美与丑,善与恶……学生在聆听中想象,很容易就会让自己进入音乐的情境,体验到音乐的美。例如,在欣赏《黄河颂》这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一边仔细聆听音乐,一边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从高处往下看着滚滚的黄河是那样的浩荡,就像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从内心产生自豪感。而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声音的表现》属于情节性音乐,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一边仔细聆听音乐,一边想象自己在球场上奋力踢球的快樂情节,然后把这种情节与音乐旋律联系起来,学生在聆听与想象之中体会到了音乐的美。
  三、以情传情,让学生体验音乐美
  音乐课堂其实也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情感的交流与融汇。比如歌曲《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的呼唤》的主题曲,其旋律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单,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歌曲的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对故乡、对母亲真挚的感情。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配乐朗诵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而且还配上《大海啊,故乡》的主旋律给学生朗诵了一篇赞美大海的文章。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体验到大海的宽广雄伟、波澜壮阔,体验到对大海、对故乡、对母亲挚真的感情,体验到《大海啊,故乡》优美的主旋律,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被教师激发了出来。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音乐美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环境,营造特定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图像、声音、影像等以新颖、直观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得到刺激,学生在多媒体展示下感到耳目一新,犹如身临其境,很快就能进入音乐意境中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有所提高,也提高了对高雅音乐的欣赏水平,把美妙的音乐带入脑海中,从而体会到音乐给人们无尽的美的享受。有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历史画面。比如,在教学生《长城谣》这首爱国的歌曲时我发现,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在歌曲中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有了多媒体设备,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题材的影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能充分感受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付出的代价,就会被其中的伟大精神所感召,很自然就进入歌曲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情被激发出来了,我们还怕他们唱不好《长城谣》这首歌曲吗?
  综上所述,教学没有固定方法,音乐教学也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巧妙选择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体验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走进音乐,培养音乐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在给学生一片绚丽天空的时候,也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音乐的主人。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所谓“课外历史教学”通常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育教学途径,它是在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教育目标不相适应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一、课外历史教学的作用  1.课外历史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曾起过积极作用,至今仍有它合理因素,它可以用来全面安排学生的必修课程,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
元人乔梦符在讨论如何写文章时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笔者认为一堂好课就如同一篇好文章,课堂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应该具有艺术性。而多媒体则给这个目标的实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思品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下面笔者以苏人版八上《孝敬父母》一课的教学为例,就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来谈一谈多媒体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导言,出示宋太祖赵匡胤的照片,简要介绍北宋建立的情况,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问题探究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材料3 北
曾经有人这么问过哈佛大学的校长:“建校三百多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他回答:“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以人为本,赏识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发挥,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了成功。”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所谓赏识教育,又叫激励教育,是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除了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外,如何结合教材内容,不断提高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尤为重要。笔者在南宁市三十一中(生源主要来自城市家庭)与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我们学校也积极响应市县教育局的号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调整,现在运用的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为了在课堂上熟练地运用,笔者读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越来越感到“六模块”教学模式的精妙所在,感觉和“三案·六环节”模式很相似,但却是“三案·六环节”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
时下,网上有一本书非常流行,上千万的点击量让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稳居排行榜首位,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儿》。它以幽默的语言,细腻的推理,把明朝两三百年的历史以别样的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它的标题是“第一章皇帝是怎样炼成的”,开篇第一句就是“姓名朱重八也叫朱八八(后改朱元璋),职业皇帝(皇帝居然是职业)”这样诙谐幽默的风格当然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样在网上,疯传北京教师进修学校的青年教师袁腾飞的教学
随着微博的发展,“微”成了这个时代标志性文化语言。阅卷,是阅卷教师和学生用学科语言微妙的师生对话。为了更加清楚地定位我校学生现有的问题,笔者用了南京市2012年中考试题作为考试题目。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有幸听到了很多学生笔端流露的“微语”,而有些“微语”让笔者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思考的“微瞬间”。  【试题呈现】  27. (15分)通过三年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主动关心时事,能自觉学习并初步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来实现教育目标,笔者认为摆事实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事例来教育学生,效果会更好。  学生爱听事例  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首先,事例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特别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比较反感,甚至采取
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历史课本插图,认真探究历史问题  川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几乎每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