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孩子上学后,我常对他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只要你好好学习,我给你买买买。”……为了孩子以后的幸福,我真是竭尽全力,但是孩子并不买账。请问,我们还能怎么样?
  武叶萍
  答:“只要你好好学习……”这句话的意思仿佛是孩子好好学习了,未来就尽在掌握!家长的逻辑是:好好学习=好工作=高收入=幸福人生。
  其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的人,的确好好学习了,但是人生并没有因此灿烂。当然,这里所说的好好学习,指的是在学校学习课本知识。
  孩子该不该好好学习呢?该。但是好好学习并不能保证给孩子一个灿烂的未来。
  因为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只是这个社会统一标准挑选人才时的基本尺度,类似于一个基本条件。而事实上,人的一生都在考试当中。考取好的中学、好的大学,只是阶段性胜利而已,并非就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如果家长把里程碑错当成人生终点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难免会出现一旦实现某个目标,就以为到达了终点,开始懈怠,并最终在生活的考场上连连受挫,甚至产生“好好学习多年,如今不过如此,真是亏了”的悲观想法。
  生命从起点到终点,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生活的强者和人生的赢家往往都是终身学习者。他们大多具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不盲从于周围环境;他们总是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发现自己需要学习和了解的新知识,然后寻找学习途径,积极自我补充。他们绝不是通过了某个学位的考试,取得了某种世俗的资质,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人。
  这才是好好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
  我们唯一可以告诉孩子的是,通过好好学习,可以到达人生的一个个里程碑,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你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并获得不错的收益。
  所以,家长从现在起要告诉孩子,在有限的生命中,好好学习是连接从起点到终点的一种习惯,养成终身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一次次到达并跨越里程碑,才能不断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耀,而不是只要在学校好好学习,就能拥有幸福的一生。
其他文献
上周末,省口腔医院李医生刚到医院,就看到外科门诊候诊室坐着一对年轻的父母,旁边站着个小姑娘,都愁眉不展。原来前一天晚上,小姑娘玩耍时摔了一跤,把一颗刚长出不久的上颌门牙给摔掉了。父母连忙拿了牙齿,到当地一家医院求治,结果当地医院建议转省级医院治疗。  一家三口坐了三个小时的车赶到一省级医院,总算把孩子脱落的牙齿植了回去,不过牙齿没固定,松动得厉害。听说省口腔医院可以做完善的脱落牙齿治疗,一大早就来
问:超市举行买一送一活动,买一大桶食用油赠送一小桶其他品牌的食用油。买回家后,我发现小桶食用油过期两个月了,于是拿回超市要求退换和赔偿。超市负责人说,赠品不属于商品,不能退换,更不负责赔偿。请问,超市的理由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吗?  杜仪初(福建福州)  律师意见:我国《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愿意接受赠与的合同。”由此可见,赠与关系的成立要满足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学生流动性加大等新形势,河南省近日发布通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  其中,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16年补助标准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天4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天5元,每年按250天计算。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省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今年暑假,我让上初一的儿子参加了某著名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前往美国的交换生项目,为期40天。  第一天上课,儿子几乎听不懂,但他很快调整心态,鼓励自己大胆对话,恶补英语,没多久就适应了。在与美国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儿子表现得也很成熟,交了好几个朋友,互赠了礼物,回国后还经常打电话。项目结束后,儿子的综合评分得了第一。我很欣慰,13岁的他在异国他乡,远离父母,竟然表现得这么优秀。  其实,回首儿子的成长
很多家长为让孩子早日成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生怕自己一旦放松要求,孩子就会坐着滑滑梯下来。其实,这种教育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严苛地要求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成才不利。如果家长能够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掌握好下面两个“效应”,对孩子低要求、不严苛,可能更利于孩子的发展与成才。  “登门槛效应”:  先提一个较低要求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缺席对孩子的教育,使得孩子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时间一长,孩子的性格就会出现问题。这种现象,心理学界把它定义为“假单亲家庭”……  母亲:丈夫忙事业,初中生儿子越来越自卑  儿子小波今年15岁,他从小性格内向、腼腆。我在市直机关上班,丈夫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业务副厂长,常年在外奔波,虽然挣钱不少,可他总没时间在家陪儿子。丈夫偶尔回家,我劝他
美 国康奈尔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17岁前谈恋爱,可能会给当事者日后的心理健康埋下祸根。研究者指出,无论这些少年有特定的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在生理上日趋成熟,心理上还不能很好地应对外界的变化,面对情感中的纷扰甚至变故,他们不懂得正确看待和处理,因此会给自己的心理留下或大或小的创伤。这样的创伤极易让他们出现焦虑、忧郁以及酒精
问:我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前不久的一个课间,初二女生小芸来教研室向我借《英汉词典》,随后她的同班同学小研也来借同一本词典,两个人争抢起来。我制止了她们,并教育她们要讲友爱、合作。她们合好了,表示轮流用《英汉词典》。没想到,回到教室后,两人又发生争执,推搡扭打过程中,小研用《英汉词典》砸小芸的头,正砸到小芸的眼睛上,造成小芸当场昏迷。后来,小芸在医院治疗,花去医药费6000余元。小芸的父母找到学校,
这一学期下来,女儿逐渐适应了紧张的寄宿生活。她明显地长高了,也瘦了,身体也更结实了,不再动不动就感冒发烧,自觉、自律性也比在家时强多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习惯。我相信,这些好习惯会陪伴她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  去年9月,女儿考入一所寄宿制中学。女儿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自己成了一名中学生,紧张的是学校离家远,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开学那天,我开车送她去学校报到。在宿舍里选铺位的时候
教师圈里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可以教育出优秀的学子,但很难教出优秀的孩子。  一位教育专家为深入研究此现象,曾进行过数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城市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不多,即便是十分优秀的教师,他们的子女能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其他知识分子。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即便是能把子女教育成杰出人才的教师,大多也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人员,而不是真正的一线教师。  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