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亲家庭”育出孤僻少年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缺席对孩子的教育,使得孩子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时间一长,孩子的性格就会出现问题。这种现象,心理学界把它定义为“假单亲家庭”……
  母亲:丈夫忙事业,初中生儿子越来越自卑
  儿子小波今年15岁,他从小性格内向、腼腆。我在市直机关上班,丈夫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业务副厂长,常年在外奔波,虽然挣钱不少,可他总没时间在家陪儿子。丈夫偶尔回家,我劝他多抽些时间陪陪儿子,可他总说厂里太忙,脱不开身。时间长了,儿子跟他爸爸的感情生疏起来。
  看到丈夫不管儿子,弄得儿子跟没爸爸似的,在生活中我便尽量补偿儿子。儿子吃的穿的用的,从小就比一般孩子要好得多。在家里,儿子对我很依赖,10岁时还不敢一个人睡觉。他除了作业是独立完成外,其余的事情几乎都由我包办了。
  尽管儿子的生活环境十分优越,可他并不快乐。因为整日和我待在一起,和他爸爸接触的时间非常少,他缺少了男孩子的坚强和阳光。儿子上小学时,还愿意和人交往,小伙伴虽然不多,但总能找到玩伴。可自从读初一,儿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怪,不合群,对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有一天,我中午有事不能回家,便叮嘱儿子到商店买包方便面吃,他答应了。可我晚上回到家,看到餐桌上放着一包没有拆开的方便面,便问儿子中午吃没吃方便面。儿子苦着脸说:“老妈,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泡啊!只好到外面买了几个包子凑合了一顿。”儿子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我生气地说:“方便面外包装上都有操作说明,你难道不认识字吗?”儿子看我生气了,一言不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等我进去时,看到儿子的眼睛红红的。显然,我的话伤了他的心,我不由得为儿子的脆弱感到担忧。
  升入初二,儿子越发沉默寡言,有了心事也不愿意向我说。我知道,男孩到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会发生许多变化,这个时候父母特别是父亲,应该主动担负起引导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的任务。可这个时候,已经升任厂长的丈夫比以前更忙了。我让丈夫多留心儿子的变化,并要他经常和儿子谈心,丈夫不以为然,仍旧忙他的工作。
  没想到的是,儿子参加了一次班集体活动后,性格变化更大了。那是去年国庆节,班里组织大家到大众生态园游玩。生态园里游乐项目很多,大家玩得很开心。儿子却受到了很大刺激。在通过一个绳索桥时,大部分男生都过去了,一些女生也勇敢地走了过去。可儿子胆小,试了几次竟不敢过。连一些女生都嘲笑他不像个男子汉。
  中午吃饭时,大家三三两两地自由结合,可谁都不愿意和儿子结合,最后,儿子只好一个人躲到大树后,草草吃了几口完事。
  这次集体游玩回来,儿子更加自卑了,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初二下半学期,他学习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成绩持续下降。今年五一节过后,儿子再也不肯上学了。我要送他去上学,他说班里同学都看不起他,谁都可以欺负他,他再也不想上学了。如果我逼他,他就离家出走。
  从此,儿子在家闭门不出,我用尽办法都无法让他再回到课堂上。无奈,我只好给他办了休学手续。眼下,初三马上就要开始了,可儿子仍然不愿上学,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假单亲家庭”是少年孤僻、自卑的根源
  汪女士面带焦虑找到了我,她讲述的事情我在咨询中也经常遇到。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缺席对孩子的培养,使得孩子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时间一长,孩子的性格就会出现问题。这种现象,心理学界把它定义为“假单亲家庭”。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家庭结构像一个等腰三角形,父母是底边上的两个角,牢牢支撑着整个家庭,父母在家庭关系中与孩子应该是等距离的。如果父母一直保持着婚姻关系,而其中的一方又长期缺席家庭教育,这样一来,等腰三角形就变成了不等腰三角形,看似完整的家庭就成了“假单亲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过于亲密,彼此互相依赖,而与另一方的距离拉大,结果,孩子接受的只能是单亲教育。
  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缺失了同性家长的性别认同教育,就会造成他与同性交往经验不足,不易学会处理困难、调节矛盾等技巧,对将来走上社会可能造成极大的障碍。在“假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胆小、敏感、自私、多疑、怯懦、孤僻等负面性格,有的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一旦环境有了变化,他们往往会适应不良,并引起学习情绪障碍、心理行为骤变等一系列连锁变化。
  由于“假单亲家庭”家庭结构紊乱,导致父母不能发挥正常的性别教育功能。小波的父亲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有的教育职责,使得小波在生活中处处依赖妈妈,给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缺陷。
  小波虽然物质优越,可缺乏来自父亲的关爱。父亲在男孩心中代表着一种强悍的力量,是男孩心中的偶像,一旦少了父爱的呵护,男孩子内心的自卑、怯懦会逐渐增强。当小波升入初中后,看到同学们自如地与同龄人交往,可他无法做到,内心难免孤独。当敏感、怯懦、自私等负面情绪纠结在一起,再遇到外界刺激,负面效应便集中爆发了。这也是小波在集体出游后心理严重受挫,导致他闭门不出的原因。
  建议:让父爱归位,多管齐下唤回“闭关”少年
  我给汪女士做了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中肯的建议:“造成小波的现状,他爸爸难辞其咎。他爸爸应勇于承担自己为人父的责任,为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与淡漠做出检讨。你也要和丈夫达成一致,两人共同承担责任,商讨对策,在儿子的教育方面采取一致行动。”小波的父母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父亲的要明白,事业再成功,如果在培养儿子方面出现败笔,那他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小波的父亲应该在生活中注意增进亲子交流,在家里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平时不要忘记儿子的生日,并能给儿子带来意外惊喜,让儿子明白父亲心里很在乎他。另外,父亲要经常给儿子打电话、写信,或进行网上交流,还要抽出时间带儿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看场球赛、爬爬山或参加一些聚会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男性化培养,当然也包括青春期教育。
  二、鼓励儿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可以让他把同学、朋友邀请到家里来,让儿子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学会交往技巧,增进同学友情。
  三、注意家校沟通。请老师协助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中,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帮孩子重建信心。
  对小波而言,也应与父亲做好沟通,坚信父亲是爱他的。
  一、为增进与父亲的感情,平时小波要多与父亲联系。现在通讯发达,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主动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父亲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和心理状态。这是很必要的。
  二、有了思想问题及时解决,不要带着心理包袱去上学。小波每天早上可以与母亲进行简短沟通,谈谈班里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打算,把迷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说给母亲听,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学。
  三、“自信心训练法”:每天早晨上学前,小波不妨尝试对着镜子微笑,说些鼓励自己的话,如“我是男子汉,要敢于面对困难”“爸爸不在家,我要坚强起来”等,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周学习结束时,小波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优点。长此以往,小波会慢慢获得自信的。
  四、扩大交往范围。建议小波不要整天闷在家里,双休日可以约上同龄人看场歌友会或打打球,一起去郊游等。另外,平时尽量学会和女生交往,体会女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这些都是为了让小波明白,生活中,友情与亲情一样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有时,友情还能弥补亲情的不足。
  汪女士对我的建议表示认可,我让她方便时可以带着老公、儿子一起来进行一次咨詢,并对孩子的后续情况跟踪服务。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小波会回归少年应具有的本真。同时,也提醒天下父母,不要因为所谓的事业,让孩子在“假单亲家庭”中挣扎。
其他文献
案例  大李有个儿子叫李辉,正在上初三。以前李辉成绩并不冒尖儿,属于中等,数学成绩一般。可是初三第一次月考,李辉的数学成绩突然提升,考了班上第一名。这次月考数学试题难度大,满分150分,李辉考了125分,班上只有5个人及格,第二名的成绩是102分,而数学课代表仅考了92分。同学们对这个结果都感到吃惊,都觉得李辉作弊了。有人说他用手机作弊才考了高分,有的同学还跑到老师那儿告他的状。数学老师找李辉谈话
星期一的早上,小明走进学校附近的商店,想买点儿东西。他不经意地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表,呀!7:50了!他拔腿就向学校跑去。他跑到教室门口,上课的铃声已经结束了。他狼狈地站在教室门口,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头发乱蓬蓬的。同学们哄堂大笑。刘老师用粉笔轻轻地敲了敲黑板,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刘老师走过去和蔼地对小明说:“你虽然迟到了,但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下不为例!”老师的话温暖了小明的心,
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好人,正直、善良、浑身充满正能量,但是一遇到现实问题就难保自己不动摇,因为当好人是要经常吃亏的,而耍耍小聪明往往能占到便宜。有些家长心里嘀咕:正能量只是说给别人听的,它多少钱一斤,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听听河南省南阳市某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娟的故事。  2007年5月,李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做了左侧乳房全切手术,家里的经济顿时陷入了窘境。身为县农
王菲琳今年只有12岁,但已经跳肚皮舞8年有余。身为一名初中生的她,还有几个闪亮的头衔:菲琳明星艺术团团长、肚皮舞学校老师兼校长、肚皮舞大赛少儿组评委。她曾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北京卫视等多家省级电视台举办的舞蹈比赛,斩获30多项金奖。更令人吃惊与钦佩的是,她出身平凡家庭,父母都是普通打工者。她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她又有着怎样不平凡的家教经历?  女儿爱上肚皮舞,  妈妈全力来支持  2005年2月2
【编者按】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用以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过西方的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缺少了应有的温情与敬意,使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边缘化。许多家长表示,应采取有力措施,抵制洋节日,否则中国人将丢掉根和魂。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为什么中国传统节日不受青少年的欢迎?为什么对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为代表的洋节日趋之若鹜?
上周末,省口腔医院李医生刚到医院,就看到外科门诊候诊室坐着一对年轻的父母,旁边站着个小姑娘,都愁眉不展。原来前一天晚上,小姑娘玩耍时摔了一跤,把一颗刚长出不久的上颌门牙给摔掉了。父母连忙拿了牙齿,到当地一家医院求治,结果当地医院建议转省级医院治疗。  一家三口坐了三个小时的车赶到一省级医院,总算把孩子脱落的牙齿植了回去,不过牙齿没固定,松动得厉害。听说省口腔医院可以做完善的脱落牙齿治疗,一大早就来
问:超市举行买一送一活动,买一大桶食用油赠送一小桶其他品牌的食用油。买回家后,我发现小桶食用油过期两个月了,于是拿回超市要求退换和赔偿。超市负责人说,赠品不属于商品,不能退换,更不负责赔偿。请问,超市的理由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吗?  杜仪初(福建福州)  律师意见:我国《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愿意接受赠与的合同。”由此可见,赠与关系的成立要满足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学生流动性加大等新形势,河南省近日发布通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  其中,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16年补助标准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天4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天5元,每年按250天计算。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省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今年暑假,我让上初一的儿子参加了某著名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前往美国的交换生项目,为期40天。  第一天上课,儿子几乎听不懂,但他很快调整心态,鼓励自己大胆对话,恶补英语,没多久就适应了。在与美国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儿子表现得也很成熟,交了好几个朋友,互赠了礼物,回国后还经常打电话。项目结束后,儿子的综合评分得了第一。我很欣慰,13岁的他在异国他乡,远离父母,竟然表现得这么优秀。  其实,回首儿子的成长
很多家长为让孩子早日成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生怕自己一旦放松要求,孩子就会坐着滑滑梯下来。其实,这种教育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严苛地要求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成才不利。如果家长能够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掌握好下面两个“效应”,对孩子低要求、不严苛,可能更利于孩子的发展与成才。  “登门槛效应”:  先提一个较低要求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