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即使是探究性的活动,一些学生似乎也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活动;一种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兴趣高涨,但学生思维浮浅,课堂教学“数学味”不浓。产生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在探究过程中缺乏好的学习情境!怎样才能创设出好的情境呢?
  一、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经验,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
  例如教学《统计中的平均数》,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是某工地三天运水泥情况的数据:运水泥的次数及总吨数,要求计算平均每次运水泥的吨数。这样的情境不仅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而且不能体现使用平均数的必要性。凑巧,在教学《统计中的平均数》前一天,学校刚刚举行了全员参与的踢毽子比赛,而且那一个星期,正换季,学生患感冒的比较多,各组人数不尽相同,学生学习无精打采。“这不正是一种难得资源吗?”因此,教师临时改变了例题的内容,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昨天刚刚进行完3分钟踢毽子比赛,咱们班哪个组的成绩最好?”学生很快达成共识:由于每组人数不同,比较总个数就不公平,要算出各组的平均成绩才能比较。
  师:咱们班平均每人踢多少个呢?(生思考)
  方法1:(105 90 110 85 107 79)÷6
  方法2:(525 451 440 340 643 551)÷(5 5 4 4 6 7)
  师:哪种方法对呢?
  甲方认为生1的方法简便,可直接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每人踢的个数。乙方认为应该用“现在全班同学的踢毽子的总个数”除以“现在的总人数”才能正确求出平均每人踢的个数。并反问甲方:“如果你们的方法是正确的,那么用你们算出的‘平均每人踢的个数’乘‘现在的总人数’,是否应该得咱们班踢毽子的总个数?”“这个吗……当然得总个数!”从语气中甲方明显有些不自信了。乙方笑着追问:“那好,用你们的方法计算出的平均每人踢的个数为96,你们快用96×31看得多少?”“2976”!可咱们班踢毽子的总个数为2950,相差26个之多!”甲方此时无话可说,服气地点了点头。
  利用孩子生活中的真情实景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学数学,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但注意千万不要让“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要把“数学味”“生活味”巧妙融合,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
  二、利用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基础创设情境
  数学问题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来源于外部——实际生活,另一种来源于内部——数学本身。来自数学内部的问题则不要盲目地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创设情境,让数学科更具有数学味道。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孩子们都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这种对三角形的认识是基于表象的认识。怎样利用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创设情境,深入研究三角形呢?因此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画、并观察所画的三角形,从而展现学生的已知: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并顺着学生的已知——三角形有三条边(三条线段),反问切入学生的未知——任意三条线段是否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面对这个看似简单、但却没有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十分感兴趣,他们动手操作着、自发的交流着。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探究的过程,并针对学生情况,适当的引导、点拨,最终获得了科学的结论!
  三、创设旨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虚拟情境
  有些教学内容,虽然离学生的生活并不远,学生也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怎么办?
  比如教学“估算”时,创设生活情境:用200元,购买单价分别为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是否够?在这样的情境中,虽有生动的录像配合,但学生的眼神说明:学生对这样的生活问题并无兴趣,更无思考、探究的欲望!另外,实际生活中利用估算的真实情境不是很多,但对孩子来说“无兴趣”!那么创设怎样的、学生感兴趣又不失数学味的情境呢?教师们在教学中创设虚拟的情境——看谁能在短时间内走出迷宫:通过得数大于500的路线,即可走出迷宫。学生兴趣非常高,活动中学生不仅初步应用一些估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了估算的价值!
  四、师生共同创设对数学不断思考的问题情景
  数学问题的提出不是教师的专利,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由师生共同完成。
  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具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概括的定义为: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学生的这个答案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教师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让学生看课本中的定义。一边是亲自动手操作、思考概括出来的定义,一边是课本上的定义。在这样一种对比情境中,学生自然提出质疑:“课本中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根本没说对边是否相等、对角是否相等,此定义不全面、不科学。”当然此问题在接下来的探索、交流中得到了解决。
  关注学生资源,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导火索,问题带动探索,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问题的驱动下,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一种需要,他们探究热情高、学习兴趣浓。
其他文献
《洋浦经济开发区条例》的修改思考赵建平洋浦经济开发区27.353平方公里土地出让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是现代主权国家的商业行为。全国人大已授权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海南具体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下简称《准则》和《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从不同方面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界、科技界、工商界一个
我们要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的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所谓的“勤能补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是这个道理。    
例1在新华南北路改造过程中,某路段工程招标时,工程指挥部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若让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40天;若由乙队先作10天,剩
租赁经营的法律调整和法律意义舍旺,海棠我国现行的租赁经营是把传统的租赁机制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是两权分离,搞活企业的一种形式,是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招标的方式与承租人约定,出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
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时,和琅琊寺的和尚智仙关系很好,常到琅琊山游玩。这个和尚专门为他在游山的路旁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给它起名为“醉 When Ouyang Xiu was appointed as
在代际差异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认为融入城市、完成向市民化的转变,是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共同愿望和诉求。分别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层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阻力和困境.提出了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和措施。
课程改革前,课堂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教材的统一性与教学理念的单一性;课改后,课堂低效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对教学理念多元化和教材多样化的处理不当。作为身处课堂教学一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