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浦:献身林业 潜心教育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iser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大浦(1904—1992)是我国著名林学家、林学教育家,他实事求是,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启发式、形象化教学方法。其思想不仅对于我国林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马大浦是我国著名林学家、林学教育家,为新中国的林学及林学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育思想上,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生产服务;在科研上,强调要实事求是,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在生态思想上,强调要注重森林的生态功能,加强平原地区的森林建设。马大浦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应引起高度重视。
  科研报国,毕生奉献
  马大浦,字述之,福建浦城人,早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并兼管校内林场。在林场工作期间,他坚持深入基层,系统地掌握了林场管理、林场经营、树木栽培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形成了坚持实际调研的科研风格。
  1936年3月,马大浦怀着科研报国的理想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深造。留学期间,他深入研究了美国的油桐种植技术,撰写了《美国油桐事业最新之发展》一文。他还将由美国改良过的油桐种子寄回国内。在国内同行的帮助下,这些种子最终试种成功。回国之后,马大浦潜心研究油桐的种植技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他论证了肥料对于油桐早期生长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马大浦专门撰写了《抗战建国与森林》一文,从战略角度阐述了森林在抗日战争中的特殊作用,以及森林在战后建国中的战略意义。抗战胜利后,马大浦根据国际森林形势,撰写了《世界森林概况》一文,呼吁政府能够重视林业的发展。1948年,马大浦撰写了《今年造林运动的趋势》一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呼吁城市木炭林、建材林、黄泛区护农林及西北防沙林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马大浦的研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他在油桐方面的研究得以继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52年,马大浦调任南京林学院。可以说,该校从零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林学机构,马大浦功不可没。
  1957年,马大浦受林业部的委派,前往越南农林大学任教。任教期间,他不仅悉心教学活动,同时深入调研了越南的林业情况。在他的帮助下,越南林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此,越南政府特意颁发“有益勋章”以表彰马大浦对于越南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1964年,在全国油桐工作会议上,马大浦系统性地阐述了油桐种植的重要性,以及油桐种植的技术要点,代表了当时油桐种植技术的国际水平,对于中国油桐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已是高龄的马大浦并未停息自己的学术脚步。1978年至1981年期间,马大浦先后担任《辞海》的分科主编,以及《林业辞典》编委等职务。
  可以说,马大浦用实际行动实现了科研报国的理想,为中国林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悉心教学,重视管理
  20世纪30年代起,马大浦便开始从事林学教育工作,先后在广西、江西、安徽等地从事教学活动。由于林学在国内刚刚起步,因此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奇缺。尽管如此,他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事业。
  在广西大学任教期间,马大浦亲自编写教材以填补空缺。他所编写的教材和广西当地的林业情况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方法上,他积极引入西方先进教学模式,在结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马大浦特色的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独立思考的能力,深受学生好评。
  马大浦不仅擅长教学,而且擅长管理。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原南京大学森林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系联合组建为南京林业学院。在组织的安排下,马大浦调任南林。此后三十多年,马大浦一直在南林工作。他为南林的发展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在南林的建设问题上,他立足实际,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三是加强校风和学风的建设,四是加强教材和科研建设。
  在人才培养上,他提出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另一方面要将计划落实到实处,强调实践出人才的理念。他曾说:“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校内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到生产一线去。”因此,他多次带领学生在南京、苏北等地开展调研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育学生。同时,他希望每个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念。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全国。
  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他认为,制度建设不能脱离群众,制度一方面是管理全校师生的基础,同时也是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因此,必须遵循民主原则。在具体工作中,他坚持民主作风,强调实事求是。他总是深入到师生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凡是师生们认为不合理的制度,经过调研和讨论后都会得到及时的修改。
  在教材建设问题上,马大浦认为,一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二是要结合国内林业的实际情况,面向社会,注重教、科、研、产的有机结合。
  事实证明,马大浦的教学管理思想,对于南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展迅速,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林业学院。
  硕果累累,造福社会
  马大浦长期从事林业教育工作,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编写了大量林学教材,填补了林学领域的多个空白。
  20世纪40年代,在广西大学执教期间,马大浦曾编写过一系列林学讲义。由于战乱的影响,这些讲义未能集结成册出版。新中国成立后,马大浦先后出版了《造林学》《森林学》《林业调查规划》等教材。这些作品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方面结合了当时欧美林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系统性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林业情况。因此,不仅具有高度的學术价值,而且非常适合教学使用。这也充分体现了马大浦一贯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发展理论的科研理念。
  同时,他参与了诸多林学工具书的编写,例如《主要树木种苗图谱》《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等。这些工具书在学术上、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其中,《主要树木种苗图谱》是凝聚他一生心血的巨著。这部作品在体例上有所创新,打破了树木学、生态学、种苗学之间的界限,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作品,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大浦在从事科研活动之初,便确立了理论要联系实际、要服务于生产的目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便积极致力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活动,先后多次在南京、广西等地开展实地调查,提出过一系列植树造林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支持下,马大浦开展了更为广泛的调研活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土壤情况》《雨花台烈士陵园植树要点》等具有实用性的文章。
  1952年,马大浦组织南京大学森林系师生参加了华南橡胶园规划调研活动,并为橡胶园的规划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数据资料,为新中国植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3年,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的组织下,他带领高年级学生在苏北沿海滩涂一带开展调研活动。在马大浦等人的努力下,黄河故道的林业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改革开放以后,已是高龄的马大浦仍旧不忘宣传林业的重要性。在多个学术讨论会上,一再强调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性,强调要依靠森林来防止自然灾害,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森林的维护以及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马大浦的生态教育思想弥足珍贵。
其他文献
高校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组成部分,不断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扮演着重的角色。在成人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问题为中心
初秋的贵阳,天高气爽。9月1日,在《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实施之际,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省文化馆、贵州省图书馆、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贵州省“
[摘要]文章试着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核算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教、学、做、评”四个环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成本核算教学  [作者简介]薛桂萍(1965- ),女,河南许昌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河南 许昌 461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将学生淹没于“题海战术”中,使学生只知道做数学题,而不知道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到底有什么联系。久而久之,使数学课成为脱离生活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枯燥乏味的学习使学生厌倦,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找准两者的结合点,让生活
Dong Xu’s parents are both employees of the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Therefore,it was wellreasoned for him to study in petrole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
抗滑集料的种类和性质是决定抗滑封层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的重要因素,为对抗滑封层用细集料进行优选,本文从主要成分、颗粒形状、经济性三方面对抗滑封层用集料的特性进行了优
笔者所在小学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加之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严重制约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作用,使得教学活动进展不快,效率不高;其次,因学生人数多,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各不相同,给教师教学手段、方式的选择上造成了一定困难。农村小学英语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但大班教学又有其特有的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地进行农村小学大班英语教学,成了教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为农村大班教学创设有效的生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