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SOFA评分的关系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脓毒血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重症感染患者98例,根据住院期间的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53例与死亡组45例,同时根据血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清除率组(血乳酸清除率>10%,60例)与低清除率组(血乳酸清除率≤10%,38例),比较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与乳酸清除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乳酸清除率与SOFA评分的关系。结果:生存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与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除率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和死亡率明显低于低清除率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乳酸清除率与SOFA评分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524,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越高,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越佳,SOFA评分越低,血乳酸清除率与SOFA评分具有紧密的负相关,两者均对疾病预后状况具有重要的评估意义。
  【关键词】 血乳酸清除率; 重症感染; 预后; SOFA评分
  血乳酸水平有助于反映外周组织缺氧情况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一旦重症感染形成,外周组织灌注量不足,缺氧导致乳酸合成增加[1]。血乳酸作为组织低灌注的重要标记物,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存在明显的争议,连续监测血乳酸有助于准确评估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反应与预后状况[2]。本研究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脓毒血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重症感染患者98例,男64例,女34例;年龄45~78岁,平均(59.14±10.11)岁;感染类型:呼吸系统感染51例,腹腔感染11例,妇科感染12例,血源性感染9例,泌尿系统感染7例,胸腔感染4例,神经系统感染4例。
  1.2 诊断、纳入排除与分组标准
  1.2.1 重症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欧洲加强治疗医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学院、美国胸科学会和外科感染学会等5个学术团体共同组织(SCCM/ESICM/ACCP/ATS/SIS)制定的关于重症感染的诊断标准:(1)具有重症脓毒血症或脓毒症休克症状,重症脓毒血症是指在脓毒血症的基础上合并急性意识障碍、器官功能障碍、少尿、低血压;脓毒症休克是指脓毒血症导致低血压(收缩压SBP<90 mm Hg)或SBP较基础值下降>40 mm Hg,充分补液后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合并灌注异常(急性意识障碍与少尿)[3]。(2)SOFA评分:①氧合指数(PaO2/FiO2)>53.33 kPa计0分,41~53.33 kPa计1分,26.67~40 kPa计2分,13.33~26.66 kPa计3分,<13.33 kPa计4分;②呼吸支持:是
  3分,否4分;③血小板计数>150×109/L计0分,(101~150)×109/L计1分,(51~100)×109/L计
  2分,(21~50)×109/L计3分,<21×109/L计4分;④胆红素<20 μmol/L计0分,20~32 μmol/L计
  1分,33~101 μmol/L计2分,102~204 μmol/L计3分,>204 μmol/L计4分;⑤平均动脉压≥
  70 mm Hg计0分,<70 mm Hg计1分;⑥多巴胺剂量≤5 μg/(kg·min)计2分,5~15 μg/(kg·min)计3分,>15 μg/(kg·min)计4分;⑦肾上腺素剂量≤0.1 μg/(kg·min)计3分,>0.1 μg/(kg·min)计4分;⑧去甲肾上腺素剂量:≤0.1 μg/(kg·min)计3分,>0.1 μg/(kg·min)计4分;⑨多巴酚丁胺:是2分;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15分计0分,13~14分计1分,10~12分计2分,6~9分计3分,<6计4分,肌酐<110 μmol/L计0分,110~170 μmol/L计1分,171~299 μmol/L计2分,300~440 μmol/L计3分,>400 μmol/L计4分;24 h尿量:201~500 mL/24 h计3分,<200 mL/24 h计4分[4]。分值越高,预后越差。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重症感染的诊断标准,符合知情同意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3 排除标准 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处于正常参考范围(0.5~1.5 mmol/L),住院时间<48 h,年龄<14岁,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等急性非感染性疾病,合并终末期肝肾疾病、呼吸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等严重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水杨酸类、双胍类等药物而影响血乳酸水平者,近期服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药物,合并哮喘持续状态、碱血病、癫痫等影响机体酸碱平衡的疾病,入院前服用酸碱性药物而影响血乳酸水平者,临床资料不全,入院后24 h内死亡,合并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与精神性疾病患者[5]。
  1.2.4 分组标准 (1)根据住院期间的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生存组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59.48±10.25)岁;感染类型:呼吸系统感染
  28例,腹腔感染6例,妇科感染6例,血源性感染5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胸腔感染2例,神经系统感染2例。死亡组45例,其中男29例,女   16例;年龄45~77岁,平均(59.01±10.01)岁;感染类型:呼吸系统感染23例,腹腔感染5例,妇科感染6例,血源性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
  3例,胸腔感染2例,神经系统感染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根据血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清除率组(血乳酸清除率>10%)与低清除率组(血乳酸清除率≤10%),高清除率组
  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6~77岁,平均(59.33±10.21)岁;感染类型:呼吸系统感染32例,腹腔感染7例,妇科感染7例,血源性感染6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胸腔感染2例,神经系统感染1例;低清除率组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9.08±10.05)岁;感染类型:呼吸系统感染19例,腹腔感染4例,妇科感染5例,血源性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
  2例,胸腔感染2例,神经系统感染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检测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按照重症感染治疗指导接受常规治疗,采用血气生化仪(美国 Nova Statprofile M型),在不吸氧条件下测定入院时(即入院24 h内)、治疗6 h血乳酸水平。入院24 h内,重复测量SOFA评分3次,每8 h/次,记录SOFA最高值。
  1.4 观察指标 乳酸清除率=[(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入院时血乳酸]×100%[6]。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与乳酸清除率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乳酸清除率与SOFA评分的关系,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生存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与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高清除率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与SOFA评分明显低于低清除率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高清除率组患者死亡率为25.00%(15/60),低清除率组患者死亡率为78.95%(30/3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字2=27.27,P<0.05)。
  2.2 血乳酸清除率与SOFA评分的关系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乳酸清除率与SOFA评分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r=-0.524,P<0.05)。
  3 讨论
  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高,本组病例死亡率为45.92%(45/98),与相关文献[7]表明的死亡率高达28%~50%的数据相一致。探寻有效的指标用于评估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状况一直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重症感染由于缺氧导致细胞代谢平衡失调、组织微循环障碍,主要体现在缺血缺氧导致三羧酸循环、有氧酵解途径受阻,促进无氧代谢途径形成,丙酮酸经乳酸脱氢酶催化造成乳酸大量堆积[8]。因此,临床上持续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有助于评估人体组织缺氧程度。动脉血乳酸在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呈明显异常,因此,可作为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监测指标[9]。作为全身灌注与氧代谢的主要指标,动脉血乳酸水平改变有助于反映机体在低灌注情况下无氧代谢程度。正常人群血乳酸水平低于2 mmol/L,当组织灌注量减少与缺血缺氧形成时,通过激活糖酵解、催化丙酮酸形成乳酸,大量乳酸形成并由组织释放至血液中导致血乳酸水平增加,血乳酸水平越高,则缺血缺氧程度越明显[10]。重症感染患者由于重症脓毒血症或脓毒血症休克导致低氧、肝脏组织低灌注共同导致乳酸代谢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血乳酸水平增高[11]。由于重症感染患者机体基础及其应激状态差异,单纯监测某一时刻血乳酸水平不能有效、准确反应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对早期治疗的敏感程度,为了更准确及时评估机体组织灌注情、氧代谢情况,通过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有助于准确评估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状况[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存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与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全部患者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因此,某一时刻的血乳酸水平不能有效准确的反映治疗反应程度与预后状况,治疗早期监测血乳酸水平的下降幅度有助于准确评估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状况,体现在预后状况较佳者院时与治疗6 h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欠佳患者,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预后欠佳患者。其可能作用机制为全身组织低灌注与细胞缺氧的改善程度越明显,血乳酸水平的下降幅度越大,则入院时与治疗6 h血乳酸水平差值越明显,血乳酸清除率越高[13]。另一方面,与低血乳酸清除率比较,高血乳酸清除率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治疗6 h血乳酸水平与SOFA评分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降低。揭示了血乳酸清除率与病死率呈负相关,与相关文献结果相一致[14-15]。间接反映了血乳酸清除率增加幅度越明显,死亡率降低越明显,预后状况更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乳酸清除率与SOFA评分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其中SOFA评分越高,预后状况欠佳,因此,进一步证实了血乳酸清除率越高,预后状况更佳。
  综上所述,血乳酸清除率越高,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越佳,SOFA评分越低,血乳酸清除率与SOFA评分具有紧密的负相关,两者均对疾病预后状况具有重要的评估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长春,王丹,李凯,等.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5):357-360.   [2]潘姣,陈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10):1283-1286.
  [3]朱冬梅,周静,黄敏,等.利奈唑胺对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39(14):1639-1641.
  [4]刘德红,徐志伟.脓毒症患者血浆瓜氨酸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0):1-2.
  [5]陈薇,陈靖,董菁,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乳酸检测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33(1):20-24.
  [6]凌鹏.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185-186.
  [7]肖锋(编译).重症感染[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462-464.
  [8]包磊,张敏,颜培夏.动脉血乳酸及其清除率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1):38-42.
  [9]陈怀祥,谭德明,宋先权.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创伤患者预后[J].重庆医学,2014,43(27):3653-3655.
  [10]王建君,周立平,吴达,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乳酸与乳酸清除率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4,40(22):2697-2699.
  [11]杨韶华,周佾龙,仝旭亚.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0(7):1813-1814.
  [12]张振辉.肌钙蛋白-Ⅰ、B型利钠肽、血乳酸对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9):1424-1426.
  [13]王涛,刘力新,魏远辉.早期气管插管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低氧血症及血乳酸、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3):225-227.
  [14]谈定玉,夏仲芳.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3):159-164.
  [15]李跃东,王锦权,邵敏.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2):251-253.
  (收稿日期:2015-09-28)
  (本文编辑:王宇)
其他文献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课程设置主要是模仿和借鉴国外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目前的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需要进行一定
当前装备任职教育中存在任职教育观念模糊不清,教学内容陈旧,教员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方式不灵活的问题。为了适应新势下的任职教育需求,本文重点关注了当前装备任职教育体系
认真探讨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势在必行。尤其是物理实验的教学,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或团结合作、共同协调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革命。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都开始配备电影、录像、电视、幻灯、投影、录音机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这就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物理课堂提供了物质条件。计算机多媒体媒体教学作
当前,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解决教育理论贫乏、教学技能较差、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已是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青年物理教师应努力在专业成长方面优化自身素质结构。  1 培养良好的师德风貌  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奉献精神,养成规范工作的习惯,展示青年教师奋发向上的风采,塑造青年教师的良好形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近课堂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从三尺讲台、黑板变成了丰富多彩的科技辅助教学的课堂。课件辅助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生力军不断地扩大疆土,成为新兴的授
试用买卖中买爱人对标的物的承认是合同所附的生效条件。买受人承认的性质具有多重性,它既是买卖合同所附的一种生效条件,又是一种法律行为,同时它还具有形成权的性质。买受人的
我们中华民族有辉煌的过去,也有过近代的落后与挨打,更有光明的未来。展望明天,我心潮澎湃,信心百倍!在新中国六十岁生日来临之际,仅以此文献给伟大的祖国。
本文阐述了挖掘唐诗这座艺术宝库中的经济宝藏在今天的重要意义。具体说明了唐诗在广告宣传上的无穷魅力,唐代大诗人的故居成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唐代诗歌中赞美过的景物对游人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战线大势所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认识
文章首先从“以人为本’的哲学含义谈起,进而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含义,重点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