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依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结合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开展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在于: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律、家庭的配合。同时,笔者提出在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在于: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氛围,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现代诚信教育机制在制度上的保障。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誠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1.抄袭作业之风、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这些都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成风
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只为逃课,种种不正当手段只为换取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更有一些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随意毁约使用人单位增加工作成本,令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
3.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但不少贷款学生却不如约还贷,诚信素质低劣的表现令人叹息。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这些风气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3.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其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再者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也会造成学生自身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
4.学校教育制度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
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第一,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第二,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只重思想灌输,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第四,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1.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近年来,随着信用贷款进入校园,随着学术腐败的不断发生,广大教师、学生的信用便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诚信教育则显得具体而紧迫。所以在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实守信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则成了当务之急。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把诚信建设落到实处,这一举措可以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更重要的是,诚信档案将永久存放于个人档案中,这可以对学生的不讲诚信的言行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
3.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氛围
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的诚信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地以诚信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做好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誠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1.抄袭作业之风、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这些都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成风
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只为逃课,种种不正当手段只为换取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更有一些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随意毁约使用人单位增加工作成本,令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
3.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但不少贷款学生却不如约还贷,诚信素质低劣的表现令人叹息。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这些风气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3.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其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再者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也会造成学生自身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
4.学校教育制度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
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第一,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第二,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只重思想灌输,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第四,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1.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近年来,随着信用贷款进入校园,随着学术腐败的不断发生,广大教师、学生的信用便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诚信教育则显得具体而紧迫。所以在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实守信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则成了当务之急。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把诚信建设落到实处,这一举措可以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更重要的是,诚信档案将永久存放于个人档案中,这可以对学生的不讲诚信的言行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
3.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氛围
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的诚信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地以诚信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做好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