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校园周边资源提升学生民间美术图像识读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识读是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必备素养能力,是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受制于时代的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对于传统民间美术图像识读的能力显得力不从心,使得课堂变得艰深晦涩。本文尝试依托校园周边民间美术资源,巧妙发掘利用,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民间美术图像识读能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民间美术;图像识读;周边资源
  随着美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民间艺术进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把传统民间美术引进课堂,加强學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摆脱学生在课堂上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知之甚少的尴尬境地。由于时代背景、所处环境的差异性,生活中学生接触传统民间美术的机会很少,导致课堂上对民间美术作品鉴赏无法做到生动和深入。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识读传统民间美术作品呢?鉴于这样的困惑,笔者结合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一、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陌生感源于何处?
  (一)西方艺术的渗透,导致学生对民族艺术的不认同
  早在明清时期西方艺术以其科学的透视和写实表现力就对中国传统美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到如今西方文化大行其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观点:国外的就是比国内的好。这种观点不但影响着我们的实体经济,也渗透着艺术领域。很多老师、学生从小就是学习素描、水粉、油画等西方艺术成长起来的,无形中造成很多学生认为这些西方的艺术就是标准,就是对的。反而使中国画及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变得边缘化、小众化。还有学生认为“乡土美术”是土和俗的代表,这也间接反映了学生潜意识里对民间美术不了解和不认同,这对传统民间美术来说是非常遗憾的。
  (二)学校美术教育边缘化,民间美术普及程度低、难度大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压力下,中学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每班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初三基本没有美术课,这样的排课量只能够应付基础的课本教学,开发乡间民土美术课只能停留在想法上。即便是有条件开设,也还需要教师提升相对应的专业能力,改变教育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否则,课堂必然是晦涩难懂,学生未必真正有兴趣去了解。
  (三)生活中对民间艺术接触机会少,多数只停留在数字媒体和纸面上
  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大家了解民间美术更多只依赖于网络,我们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手机和电脑上,甚至连看一本书关于民间美术的书都成为难事。作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上课,接触民间艺术的机会少之又少,课堂上即便有所涉及,也只是停留在表浅的认识上,距离真正的感知和识读有很长一段距离。哪怕是寒暑假,真正关注民间美术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以至于我们很多传统民间美术逐渐走向消亡。
  二、如何改变现状并提高民间美术作品图像识读能力?
  (一)在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创作中形成对图像的识读
  一般来说,单纯利用课堂知识讲解让学生形成对艺术作品图像识读的效果是非常差的,而且遗忘速度也非常快。巧妙的利用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提升综合能力,这其中就包含了图像识读的能力。以第四届“杨之光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美术双年展为例,比赛的主题是“非遗所思”,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民间美术创作内容。为了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查找相关的民间美术资料,参考解读大量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并获得灵感进行主题创作,这些都是比赛必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诸如皮影戏、醒狮、碉楼、粤剧等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美术作品都要做一次全面的研究,并对其中几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这就潜移默化的促进了学生民间美术图像识读能力。加上教师的引导,这种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远比课堂来的高效。
  (二)积极创造体验互动式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图像感知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本知识和教师准备的课堂素材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平面造型、结构等,但对于作品的具体尺寸、色彩、材料质感却无从感知。以校本课程《广州民俗博物馆灰塑趣味造型》为例,课堂上为了提升学生对灰塑作品的感知力,以实物展示法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通过小组传阅观察、触摸等形式强化体验。课后设置“走进资政大夫祠,感受灰塑魅力造型”艺术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参观花都灰塑基地——资政大夫祠,拜访灰塑传承人邵成村老师,实地考察工艺步骤,实体作品,实用功能。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通过文字学习,视频讲解、专家讲座,感受作品的历史文化、造型特点、艺术特征,形成自己的图像识读能力。
  (三)有效发掘校园周边馆藏资源提升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所谓的馆,通常指美术馆和博物馆。两者都承载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职责。现如今,馆校合作、博物馆教学已然成为新兴的美术教学方式。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提升学生民间美术图像识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陈家祠“祖国颂歌——馆藏作品中的时代主旋律”主题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石湾陶、枫溪瓷、广彩、木雕、等广东民间工艺美术门类,透过展览中感受作品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透过展览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不同形式民间美术作品的图像感知力,进而达到图像识读的目的。在花都区美术馆承办的区第五届学校美育节中,各个学校以工作坊或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展示了剪纸、灰塑、衍纸、广彩、广绣等几十种民间美术作品,形成“立体”教材,很好地弥补了美术鉴赏课中的二维图像的短板,学生可以置身其中,从各个角度识读作品,结合特色简介、视频等素材全维度感受艺术作品的人文历史和艺术特色。借助馆内资源还可以积极开展“我在美术馆上美术课”的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对重点民间美术作品的讲解分析,现场体验制作,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作品外在审美特征,更能够深刻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享受创作的乐趣,在“玩”中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三、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利用校园周边民间美术资源提升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有着比传统课堂更为明显的优势。通过社团、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感受其制作工艺之奥妙,还能够在作品中体验获得感;通过研学、走访名家等互动式教学形式,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民间美术的历史人文,品味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和魅力;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等资源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在视听体验中加强学生对图像的感知和理解。民间美术作品图像识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当代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是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自我践行。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育·艺教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J].中国美术报,第118期
  [2]刘雪,“利用博物馆资源”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与识读能力[J].艺术评鉴,2019(15):119-120.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发挥家校共育合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分析基于疫情下特殊时期家校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疫情背景下利用线上线下进行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破解家校沟通的低效率难题,促成家校合作以提高居家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疫情;家校沟通;策略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为防止疫情通过校园蔓延,教育部下发了延期开学的通知,并要求学生不外出、不聚会,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有
【摘要】当前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面对突发的疫情状况,现代网络技术在优化小学英语口语评价方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运用的过程中由于经验缺乏,在评价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英语口语学习中,将成为当下值得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因此本文将基于疫情背景下现代网络技术在提升小学英语口语评价方式上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技术;小
【摘要】农村初中语文倡导集体备课由来已久,但由于语文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应付除了本职教学工作外的各种任务,真正用于集体备课的精力和时间少得可怜,更不用说效果了。但语文教师工作量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自身问题,即各干各的,孤军作战,花了大量无效的功夫,忽视了集体的作用,包括集体备课。有效集体备课,倡导要备设计、备教材、备情境、备学生、备活动,以达到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尝试从策略实施方面对农村初中语文
【摘要】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3月18日在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出了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总动员令,在2020年9月1日第17期《求是》上也发表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担任思政课教师,认为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习主席这一论述重要精神并在工作中落实当一名德才兼备的班主任,做到——以心为犁,立德树人。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学会读懂学生内心,开
【摘要】学生作文叙事就像记流水账,描写只会堆砌辞藻,抒情议论也是表面肤浅。表达缺乏文学审美,没有诗意。归因是学生没有好的写作素材,其实不然。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如把视听觉艺术巧妙地引入作文中,文章便会富有韵味和魅力。  【关键词】视听觉艺术;灵动叙事;写景状物;情感主题  视听觉艺术是美的艺术,富有高雅情趣。诸如书法、绘画、摄影、雕塑、盆景、服装、音乐、舞蹈、朗诵、戏剧、影视等,它们形式多样、内涵
【摘要】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業技术型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理念,基于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基于就业,构建平面设计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基于双师型,打造技术型人才培养专业的师资团队;基于考核结果,构建技术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研究  经济的快速增长,信
【摘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学习概念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单元学习已成为每位努力走在前列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关键研究问题。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小学数学也不例外。接受整个模块的知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讨论了单元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重
【摘要】在近代,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年轻父母所重视,甚至出现了“胎教”“早教”。随着各种新名词的出现,却越来越让我们的家长无所适从。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的家长显然不能沿袭代代相传的传统教育方式,取而代之的新型教育方法就一定科学而又合理吗?本文试图从孩子性格方面论述如何教育孩子。  【关键词】传统教育;教育方式;尊重;激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性格的铸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家长在打造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教育目标越来越重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高中教育中,生物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为了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们积极引入了许多创新的教学策略,在生物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同时也能够将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笔者就高中生物教学进行全面分析,了
【摘要】名著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依托。农村学生缺乏优渥的阅读学习条件,以名著阅读为导向展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读书,是语文学科学习的第一要务和关键。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在农村初中学校教学中的经验,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和策略,供同行讨论。  【关键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策略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