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卧病在床时,继父没日没夜伺候我一百天

来源 :北京电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高三的时候,继父悉心照顾助她顺利复习考上心仪的大学
  周颖介绍自己的家庭时说,在自己刚刚6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带着她和继父结合了。那时继父也有一个孩子,是个男孩,比周颖大两岁,是她的哥哥。这个哥哥身体不是太好,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且在他们共同生活了8年之后因患尿毒症去世了。继父原本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自从哥哥离开后就再也没看到他笑过。
  妈妈退休之后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继父则在另一家单位工作,而周颖结婚以后就在北京生活。
  继父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但一直对周颖很好。周颖对记者说,早在她上高三的时候,当时妈妈在一家单位做领导工作,每天都十分繁忙,根本没时间照顾她。此时继父其实也处于事业的重要阶段,但为了能让周颖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他毅然减掉了很多工作,抽出更多的时间在生活上照顾周颖,让她能够专心考大学。后来,周颖终于如愿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这里面也有继父的功劳。
  爸爸(继父)就是恩人,我病重时没日没夜伺候我一百天
  几年前,由于身体劳累等原因,周颖得了重病,不得不换掉整个髋关节。当时她在医院里住了整整一百天,疼得一动不能动,连夏天盖上一条毛巾被都觉得疼得受不了。病情这样严重,必须得有亲人在身边一刻不离地照顾。
  这个时候,继父毅然放下自己的工作,从老家兰州来到北京,承担起照顾重病的周颖的重担。继父住在医院旁边的一个宾馆里,全程照顾周颖,那时周颖疼得难受,完全不敢翻身,身体出现了溃烂,继父每天给她擦身,喂饭,给她接屎接尿,毫无怨言。病重的时候,周颖疼得动不动就发脾气,还会哭,继父则一直在她的身边陪着她、安慰她。
  有一次,继父给她喂饭的时候,可能是饭有些烫,周颖突然觉得很疼,就不管不顾地发起火来,当时继父什么话都没说,就把碗放下了。后来护士告诉周颖,事后继父一个人蹲在走廊里哭。周颖听了心里很难受,一个劲儿地向继父道歉,但继父说没事,否认自己哭了,说那是护士在瞎说呢。
  在住院的一百天里,周颖为了止疼消炎,每天都要打吊瓶,一打就是八个小时。每天都是继父默默地陪伴在她的身边,总是很准时地为她更换需要输的液体,无论多晚从没有耽误过。这么多天、这么多药,继父全都弄得明明白白,从来没有错过一次。
  周颖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后来提起,医院的护士们都不会相信那是自己的继父,她们觉得即便是亲生父亲,也未必会像她继父这样细心照顾她。她动情地说,是爸爸帮助她熬过了生病后最困难的日子,爸爸(继父)就是她的恩人。希望爸爸周游世界的愿望早日实现
  如今,提起继父,周颖更是感觉过意不去了。原来,前一段时间继父查出患了癌症,到北京治疗,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由于自己工作繁忙,爱人也总是出差,所以周颖的孩子接送成了问题,这时继父不顾自己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坚持帮着周颖接送孩子,照顾孩子,这让周颖觉得很歉疚。周颖说,她的儿子今年只有5岁,十分顽皮,照顾起来很费精力。周颖曾经跟继父商量请一个保姆来照看孩子,但继父坚决不同意,他觉得照顾孩子必须是自己家人才能真正尽心尽力。再有,孩子这些年已经和老人有了感情,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
  采访快结束时周颖说,自己衷心希望爸爸能快些好起来,孩子稍大一些上学了,也能让爸爸解放出来,爸爸这一生的愿望就是想去世界各地旅游,希望爸爸的这个愿望早日实现!
其他文献
展览时间:1月8日至3月31日  展览地点:荣宝斋大厦二楼美术馆  笺谱是指以传统雕版印刷方法印在宣纸(信纸大小)上的浅淡图饰的成册样稿。那些印有图饰的宣纸供人们作诗、写信之用,可称为诗笺、信笺。荣宝斋自1896年设“帖套作”就开始印制笺纸,许多画家专门为荣宝斋印制笺谱挥毫作画。经过多年的积累,笺谱画稿成为荣宝斋藏品中一个特殊的艺术品类。
期刊
展览时间:3月8日-3月18日  展览地点:炎黄艺术馆  本次展览邀请了40位青年女艺术家参加,展览作品包括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不同的门类,风格、形式和内容都各具特色,在整体上这些作品是鲜活的,有朝气的,有生机活力的。  参加这个画展的女画家们都是70、80后出生,并接受过良好的学院教育,极具艺术才华,是当下这个绘画群体中的一部分优秀者,她们在“当代艺术”风靡世界和艺术教育成为当前时尚的时候
期刊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3月1日-3月28日  新中国成立伊始,为发展祖国的美术事业。国家决定公派留学生赴前苏联学习美术。从1953年第一批青年美术家“留学到苏联”至今,时间已过去了整整60年。这一代青年在留苏的日子里与祖国共命运。肩负历史使命和事业重托,刻苦学习、研究和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与艺术岁月。归国以后,这批艺术家为新中国的美术创作、理论建构和美术教育事业辛
期刊
从凤凰卫视的《说吧》到旅游卫视的《那小嘴》,那威凭着一张巧嘴说乐四方、吃遍天下,被观众亲切地称作“京派侃爷”。这位身材肥硕、语言幽默的名嘴小时候却是身材苗条、不善言谈。“我小时候是一个不善于言谈的人,老挨欺负,不知道哪天突然闻就能说了。而且我小时候很瘦,之所以变胖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我喜欢吃凉的,吃饭快,饮食不规律。”  上世纪80年代,那威加入了学通社(北京市中学生通讯社),还当上了东城分社社长
期刊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具体这句口号是在哪一年,什么背景下,由谁提出来的7我都不记得了。我只知道,在我的印象中,的确是有这么一句口号。如果有谁坚持说根本就没有这句口号的话,那就算是我提出来的好了。至于为什么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因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以修身养性,可以增长见识……  我今年已经50岁了,如果说我在40岁之前,多少还会读一些对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有所帮助的书的话。这10年,我读的就都是
期刊
丙戌秋日,余赴太行作水墨写生,住石板岩村,随行有弟子二十人。  太行巍巍,仰之弥高。巨石顶天,做大块之文章;沟壑纵横,传空谷之回音。高家台上炊烟,飘散几缕;桃花谷里人家,瀑挂九连。鸡犬之声相闻,道路行人不绝。我与诸生,访唐塔,读古碑,入林虑,探洪谷。遥想荆浩当年,布衣芒鞋,悠游其间,好一派道骨仙风。  于是,我师古人,仰观俯察,我师造化,待细把山川图画。一周之中,得稿二十余帧,有感有悟,有所体会。
期刊
上周四晚浙江卫视《壹周立波秀》节目中,油头粉面的周立波继续表演着他满口娘娘腔的脱口秀,继续拿捏着他莲步轻移、分花拂柳般的身姿,继续伸出他标志性的表演手势兰花指,轻声轻气地把我们,或许也包括他曾经的童年嘲弄了一番:“小时候的学生作文没实话,比如今天我过马路搀扶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说谢谢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用谢,我叫红领巾。你看那时的孩子多傻啊!真够傻的!”  台下的一帮观众跟着周立波这句连
期刊
由严歌苓担任编剧。专门为蒋雯丽量身打造的电视剧《娘要嫁人》正在北京卫视播出,该对讲述了蒋雯丽饰演的寡妇齐之芳在带着三个孩子的情况下,面对三个年龄身份不同。但对她都是一往情深的男人的追求。一直坚守内心对于爱的渴望。以不凑合的态度面对情感,经历种种磨难。最后到了70岁还是没有把自己嫁出去的故事。该对播出后。引发观众热议,一些观众肯定齐之芳的做法。而一些观众却表示齐之芳太矫情。  张信哲在《爱如潮水》中
期刊
在海内外极具盛名和影响力的“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2-2013”日前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本刊记者有幸在现场拍摄采访了这一世界华人的颁奖盛典。凤凰卫视、凤凰网及海内外的众多华人媒体与全球的华人精英们齐聚“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现场,记者在后台看到一个个获奖人的熟悉面孔:星云大师、莫言、郎朗、王俊、陈其钢、孙大文、林心瑜、关惠群、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科学家、神舟九号的3名宇航员、
期刊
京西某医院,上周日,医院里的一座新楼5层,电视剧《家有一老》正在这里拍摄。本刊记者前往探班。  来到5层,记者就看见了很多医生护士,还以为这里还在真正的看病医疗,但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一些是剧中的演员,一些是群众演员,今天,要拍摄在医院里发生的几场戏。一笔巨款引发各种矛盾  《家有一老》由北京典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拍,沈燕林执导,闫学晶、杜源、张少华、赵芮、郭东文、句号、褚峰、丁建钧等人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