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没有将文化知识单独列出来,而是通过语言知识体现出来。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观察,激活教材内容,挖掘文化内涵,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具有文化差异性的内容加以介绍。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为例,谈一谈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渗透文化知识与文化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 对话教学 文化渗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04-02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仅仅注重语言点、知识点的传授,还应关注文化知识的渗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还要意识地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和接受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教学中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等知识的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乐学好学。
  一、以对话文本为“载体”,有效渗透文化知识
  1.发掘文本,让文化浸润对话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将语言知识的教学与文化知识的渗透有机结合,挖掘对话文本中那些可能影响语用和语义的文化因素,适时、适度、适当地导入相关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英美国家用得非常普遍的“love、dear”等词汇,在中国一般只用于亲朋好友之间,学生在表达含有这些词的对话时总有些尴尬和疑虑。此外,教师还可以循迹发掘有些词缀,词根蕴含的深厚文化,让词汇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教学表示职业的英语词汇时,教师教授词汇的音形义以外,引导学生了解单词所蕴含着的深厚文化又有助于学生深刻地掌握词汇。如以动词加“-er ”结尾的词可表示“人”,这类词从历史上看多数表示的人物社会地位较低;以“-or ”结尾的词多数情况下表示的人物社会地位较高;以“-ist ”结尾的词多数情况下表示事业有成就的人;以“-ess”结尾的职业的词多为女性等等。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且这样点点滴滴,从词语内涵到文化习俗,从日常生活深入到思维习惯,学生接受起来就不会觉得困难。
  2.创设语境,营造对话的“文化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的空间,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气氛的营造,音乐、影像的播放和角色扮演等来创设对话的“文化场”,将难以理解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结合到对话内的教学中加以介绍,以渗透西方国家或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这对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EP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以及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情景,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例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 4 When is Easter一课中谈论到西方的两个节日April Fool’s Day and Easter。在对话的训练中,老师利用挂历,复活节彩蛋等实物,播放节日音乐,创设语境来营造对话的“文化场”,并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产生了对话的“临场感”。 让学生在“身历其境”的文化场里实践语言,体验角色,感受文化,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对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得以在最自然、最地道的环境下学习英语,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以对话活动为“导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1.感悟文化差异,学会“得体”地说话
  众所 周知,教会小学生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并不难,但要让学生学会“得体”地说话却是不易。而说话得体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要让学生得体地组织并使用语言就要指导学生懂得话题的禁忌,知道用什么言语形式表达,用什么风格谈论某个话题;话语的连贯、语调、叙述方式、顺序,升降调的运用等,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对话中经常用到的Mr / Mrs / Miss / Ms等人称代词,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称谓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这些称谓的含义和用法:Mr.先生,用于男士的称呼或与某种官职、头衔等连用的称呼;Mrs. 太太,夫人,用于已婚的女士; Ms. 不指明被称呼人的婚姻状况,同时也指不愿被称为“太太”或“小姐”的女子的称呼;Miss 小姐,用于女孩或未婚女子,在一些学校里也指孩子对女教师的称呼。这些常用的称谓涉及到对方的性别,年龄,头衔等,甚至还涉及到个人隐私,如婚姻状况,年龄的禁忌等等。教会学生得体地,准确地使用这些称谓,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与误会。
  2.培养交际意识,提升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在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敏感度和自觉性也是老师应做一个重要的任务。教师要善于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建立和提高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教学这句话:I have a cat. She’s cute.学生对“she”一词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指代女性的“她”,为什么能在这里指代动物的“它”?老师顺势将课文中有关文化背景的知识和信息,以及西方人士对待宠物,对待生命的观念,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加深了学生对西方家庭观、生命观和价值观的了解。在课堂上,通过对话和交流,在加强语言训练的密度与广度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渗透文化知识并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而且,由于对话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广泛性等特点,对话教学中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暨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更有目标的、更有组织性的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暨跨文化交际训练。
  3.巧用肢体语言,在举手投足间渗透文化气息   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虽然是世界通用语,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下即使相同的肢体动作也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一个美国人站在马路边,朝驶过来的车辆伸出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拳头,请求搭便车“to thumb a lift”;英国男子和美国男子翘腿的样子,是否绅士风度,就不一样。作为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同样的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下所代表不同的含义,从中了解从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表达语言的兴趣和准确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并模仿书中的人物动作,或是老师课堂示范和运用的肢体语言来了解英语国家的肢体语言,及其代表的含义。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当老师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一个“please”的手势;当学生回答对一个难题或是做出了较好的表现,老师和他来一个“Give me five”式的庆祝;竖起拇指赞扬学生的表现等等。肢体语言的运用使得英语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英语的表达更加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隐性文化,渗透德育教育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即“附带学习”,这种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隐形文化”,它具有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挖掘和渗透课堂教学中的“隐性文化”,增加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厚度,可以使课堂不再仅仅是词语、句子的集散地,还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的学习平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并渗透文本背后暨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文化,最大化地进行英语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如教学到时间的主题时,教师在教学对话时,就可以适时地渗透西方人守时、惜时的时间观念。指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计划好每天要做到事情,摒弃拖拉,不守时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老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中“绅士风度”,“女士优先”,“男女平等”,“重视生命”等较为优秀的理念,以期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提升个人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情操。在课堂上,老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也常是学生效仿的对象;老师的鼓励、积极的评价也都直接或简介地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简而言之,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要同步、互补。小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分层次增长的,认知水平也需不断提高,所以,文化内容的融入也只能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块教学主阵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英语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森,伍叶琴.有效对话教学:理论、策略及案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5.
  [3]孙颖.刍议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融合与文化意识的渗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5).
  作者简介:
  蔡奕新(1975.4—),男,汉族,福建厦门市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厦门市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本 学生主体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35-02  历史是一条奔驰前涌的长流,我在
期刊
【摘要】介绍了通信对抗与抗干扰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的一些探索与实践,首先分析了现状,介绍了教学理念的更新,然后总结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最后针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 通信对抗与抗干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16-02  一、引言  我校根据总部军队研究生教育“三个转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迅猛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小学的教育中就需要开始重视孩子潜力的挖掘。由于小学时期儿童的思维跳跃度惊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特点,充分利用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抓中重点,发散思维的能力,使得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人才,这也是对老师的一个挑战,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变化,把握课堂上的提问技巧,促进孩
期刊
【摘要】“生活是水。而水,不等于诗。水受热,产生水汽——在阳光照耀下,水汽化作七彩的虹。——这样美丽的虹,才是诗。”作家樊发稼用这样一首短诗,生动得描述出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水”即生活真实,“虹”是艺术真实。  【关键词】作文教学 艺术真实 生活真实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78-02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
期刊
【摘要】汉语教学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巧用各种方式如体态语、多媒体、图画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学习汉语字词,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内初班 少数民族 生字词教学 方法 效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52-02
期刊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中小学财务工作更加复杂,工作量更大,财务管理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各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财务人员能力需求意识薄弱,财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职称、专业水平、收入水平偏低,无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以及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致于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履行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更谈不上对学校的发展战略提供财务支持,也不可能很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课堂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而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是影响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必须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养成不断反思的能力。  【关键词】英
期刊
状物,犹如绘画中的写生,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这类文章或是以托物寄情为主,或是为了借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若迎合儿童的童心,采用趣味盎然的教学方式,孩子们就会乐在其中、情思飞扬。  一、抓住特点生发趣,托物言志寄深情  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指出,要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
期刊
【摘要】绘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来说故事的读本。绘本种类多样,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意义,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图画观察能力,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加深学生对课内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增加语言积累。  【关键词】绘本阅读 兴趣 想象 理解 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高等教育基础课程,普遍面临着压缩课时的现状。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其课时量从为期两学年,共256学时,逐步削减到目前的为期一学年,总共144学时。其中听说课的课时,也从原来的每周两学时,降至每两周一学时。在每两周才有一次的听说课上,要完成听与说的教学,并保证教学质量,这得益于课后开展的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将师生更紧密
期刊